“什么传言?苏妤忙问。
胡言神秘兮兮的说,“这件事情我家小姐是不许奴婢议论的,但既然是苏小姐问起,想必小姐也不会怪我多嘴了。”
苏妤急了,“到底是什么事?”
胡言掩着嘴巴说,“奴婢听人说秦大小姐把秦二小姐给关起来了,秦二小姐一气之下就上吊自杀了,若不是下面婆子发现的早,秦二小姐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
苏妤听得脸色骤变,“怎么可能?”且不说秦家两姐妹是出了名的姊妹情深,就说秦黛萍,性子从来都是温柔和善的,平日里跟人说话都不会大小声,看到渔民杀鱼也能吓得半死,这样的她怎么可能会上吊自杀呢?
“这消息你从哪里来的,属实吗?”苏妤难以置信的问。
胡言挠了挠脸颊尴尬说,“这是楼里姑娘听一个恩客说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奴婢也不清楚。”
胡言离开之后,苏妤越发的忧心忡忡起来,她想起了上次去上林书坊的时候,两位姐姐的关系就有些奇怪,似乎是生了什么嫌隙,但是那时候她都自顾不暇了,也没有去追问,莫非那时候两姐妹就发生了矛盾,现在矛盾恶化了不成?苏妤联想起秦黛容和林雨期的亲事,心中不由疑惑更甚了。
有了白京墨给的那四千两银子,苏妤又让人去药房里买了一些治病的药草分发给了那些受了伤或者生病了的灾民,剩下的钱又请人在城外搭建了一排排的茅屋,没有茅屋之前,这些人都是长期曝晒在烈日下,每天都会有人中暑甚至是死亡。
对于这突然多出来的银子,苏妤也让范辑明记录在了城墙外的那张白纸上,就说是一位姓白的大善人捐赠的。
随后的几天,赈灾的事宜已经渐渐步入了正轨,越来越多的富商开始捐钱捐物,那些灾民的情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甚至有其他地方的灾民得知冶溪镇有饭吃,也跟着往这边逃了过来。
看着远处越来越多的灾民,范辑明担忧说,“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人太多了。”
苏妤看向那高高的城墙以及紧闭的城门,隐约可见城楼上有几个人影在徘徊,“快了,朝廷很快就会有动作了。”
“小姐,快到午时了,该回去了。”南春过来说道。
苏妤点头,起身拍了拍满是土屑的裙子,“嗯,我知道了。”
今天下午还有一次施粥,所以范辑明还需要在这里看着,就没办法跟苏妤一起回去了。苏妤眯眼看了眼天空火辣辣的太阳,叮嘱党坤说,“若是姑爷在外面站久了,你就提醒他去棚子里呆着。还有,我带来的那些酸梅汁别让他又施舍给那些孩子喝了,自己的身体都不注意,等他晒晕了可没人管他。”
党坤笑呵呵的应下了,目光扫过远处的流民,只见一道熟悉的人影穿过拥挤的人群,不紧不慢的朝着范辑明走了过去,党坤心里抱怨,怎么又来了。
南春见党坤心不在焉,就问,”你怎么了?“
党坤哪里敢说啊,忙摆手,“没什么,天气马上又要热起来了,姐你赶紧跟小姐一起回去吧。”
此刻苏妤已经准备上马车了,她不是没有注意到那个女子朝着范辑明走了过去,只是那女子一看就是灾民,苏妤便也没有多想,招呼南春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党坤那边就来禀报说朝廷终于准备开仓放粮了,而且林县令那边话里的意思是,让所有人把赈灾的粮食和物品全都盘点妥当之后交给朝廷,届时朝廷会统一发放给灾民。
“而且据消息透露说,朝廷已经有了安置这些灾民的方法了。”范辑明皱眉说,“这么多灾民,除非朝廷有重大的工事,否则怎么可能安置这么多的人。”
苏妤一时间也摸不透上面的意思,不过朝廷终于有了动作,她也算是放心了。苏妤伸了个懒腰说,“不管怎么样,咱们的目的达到了就好。等事情结束了,爹说要买几个铺子,把粮行开起来。”
这话刚说完,外面就响起了苏三老爷催促的声音。
苏妤高声应道,“来了来了。”说着就催促范辑明穿好衣服准备一起去镇上。
第232章 好似谪仙人
苏家的马车算不上华丽,甚至可以说太过朴素了,但是当苏家的马车经过城门的时候,却迎来了所有人的注视。那些原本坐在地上的灾民纷纷站了起来,他们目光殷切的看向苏家的马车,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没有一个人走过来,也没有人说话,可是目光却始终落在那简陋的青色马车上,如同在进行一场重要的仪式。
“看来那些人已经知道了什么。”范辑明放下帘子,挡出了外面的目光说道。
苏妤昨晚没有睡好,正想抓着这点时间眯一下,听到范辑明的话,苏妤缓缓睁开眼睛,扫了一眼那随风上下起伏的帘子说,“朝廷那么大动静,会走漏风声也很正常。而且对于他们而言,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苏三老爷磕着眼睛没有说话,似乎是在想什么。一直到马车停了下来,苏三老爷这才像是想通什么,猛地睁开眼睛惊喜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苏妤不解问,“爹你怎么了?”
苏三老爷高兴地拍着范辑明的肩膀,“从明日起你就不需要再管家里的事情了,你要用心跟贾师傅学习,争取早日出师!”
范辑明和苏妤一样,听得一脸懵,“爹你的意思是?”
苏三老爷捋着胡子,一副高深的模样说,“你们还记得之前咱们讨论的事情吗?”苏三老爷看像两人,意味深长的又说,“当时姑爷疑惑说这么多的灾民,朝廷将会安置,除非有什么重大的工程。”
苏妤点头,“是有这么回事。”
范辑明蹙眉凝思,努力将这些信息连接起来,突然范辑明惊愕的看向苏三老爷,激动说,“爹你的意思是开凿运河?”
苏三老爷笑着点头,“没错。冶溪镇虽然是大齐国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但百年来从未有过大的变动,人口也十分的稳定,如果想要突然容纳数千人的话,我唯一能想到的就只有你之前提过的开凿大运河之事。”
苏妤这下子终于明白了自家老爹的意思,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忧,“可是爹,据我们的消息,就算是开凿大运河,那也是三年之后的事情啊。”
苏三老爷捋着胡子沉思说,“也许因为此次的天灾,朝廷将工程提前了也说不定。”
“这也太儿戏了吧。”苏妤说,那可是贯通京南的大工程,朝廷怎么会说动工就动工啊。
范辑明却说,“也许爹猜测的没错,或许原本开凿大运河的计划是在三年后,可是朝廷为了解决突然多出来的这么多灾民,不得不把计划提前,这样既能解决那些灾民的温饱问题,也能让国家的政策顺利实施。”
苏三老爷瞥了一眼苏妤说,“你们俩是同时读书的,也是同一个先生,怎么脑子却相差这么多?”
苏妤气结,不服气的哼了一声,垂眸间却有些担心,这一世和上一世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许以后的事情将会全部脱离她和范辑明的预料,若是那样的话,他们又真的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且不管苏妤是如何的担忧,该发生的事情都会如期发生,要做的事情也一件都不能落下。
马车在衙门口停了下来,苏三老爷吩咐党坤在外面侯着,他带着苏妤和范辑明进了衙门。
林县令的日常起居都在县衙,只不过是在衙门的后院。这地方苏妤前世今生加起来一共来了三次,这是第四次,所以也说不上陌生,只是这一次的心情跟以往的几次都不一样。
苏妤环顾四周,果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只见那人佝偻着背,正舀着桶里的水浇灌花园里的花草,见到有人过来,忙停下手里的动作朝众人行礼,脸上的神情不卑不亢,目光清澈如许。
苏妤朝着他微微点头,嘴角自然的扬起一抹欢喜。
林蔚愣了一下,随即也朝着苏妤点了点头,两人就如同好久不见的老朋友,相视一笑,福至心灵。
范辑明冷冷的睨了眼苏妤,又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那边的男子,当即抿紧了嘴唇,心中忍不住骂了一句。
苏妤却不知范辑明的心思,只暗暗觉得诧异,没想到那人竟然当真是林府的人,只可惜前世还没来得及问他姓名自己就已经死了,这一次倒是可以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