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恋爱是什么时候,两个人都做些什么?韩夏努力地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顾志伟接过纸和笔,“接下去我来,做成EXCELL工作表。”
好,如果他接受这样的共处,未尝不可。
韩夏盯着顾志伟宽厚的肩膀看了会,决定就按自己说的“顺其自然”来走。
第二天正有一批煤到,韩夏收到黄瑶瑶的邮件通知,决定去码头观察整个卸货流程。她先到煤场,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正在铲煤的煤场主管林恺。
煤从输送皮带走,直接从下料口淌进煤场。所以,韩夏不能理解林恺的举动,作为主管他该负的责是管理,而不是自己动手。她强忍住批评的冲动,请他陪她走一圈。
林恺唉声叹气,“我倒霉,韩小姐你也倒霉,跑这里来就是倒霉。”
韩夏悄不做声在昏暗中翻了个白眼,一个两千多人的厂里,真是什么人都有。
第四十五章 拾起来
韩夏跟着林恺行走在煤棚的煤堆之间,听他絮絮叨叨抱怨工人工资低,一个个爱干不干的,让他这个主管格外为难。
“素质差得不能说了,动不动爆粗口挥拳头。”
煤场以前的主管是孙成梁,在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老人”,前不久被调去秦皇岛买煤。林恺是新招的主管,不适应也正常。韩夏忍不住问,“你学什么的?”
林恺说,“经济管理。”
还真是百搭,韩夏心里摇头。煤棚工作环境恶劣,设备容易故障,又没有维修班组,其实应该配备一个强有力的主管。但有能力的技术人才又瞧不上这份工作,所以也不能怪人事胡乱招人来接孙成梁的班。
新到的煤堆在下料口,再用铲车把它们推到预留的空地。但他们走到跟前时,煤都快堵到下料口了,司机却不知去向。不用韩夏说,林恺摸出手机赶紧找人,几句话后司机从煤堆后闪出来,边走边拉裤子拉链,原来他在就地小便。
有韩夏在,司机只是嘟囔了几句,大意人有三急,老是加班他也快不想干了。
怕伤到林恺的面子,等走远韩夏才问这事,林恺解释,原有的三辆铲车,能用的只有一辆,两个司机轮班,煤来时一天工作12小时。人事规定不给加班费,只能安排调休,但平常挪堆的任务也不少,哪里安排得过来。
林恺的脸皱成了苦瓜,“韩小姐,你帮我想想,我用什么去管他们,既没有加薪的权力,他们也没有干好了往上升的雄心壮志?”
这时他们已经爬上输煤栈桥,看守输煤带的工人背靠墙席地而坐,肆无忌惮看了他俩几眼,然后又低下头看报纸。他旁边的地上,铺着几张旧报纸,刚够一个人缩着睡觉。
输煤带24小时运转,这个岗位四班三运转,职责是8小时盯着,绝不允许看报睡觉。
林恺小心翼翼看了眼韩夏的表情,暗暗希望她是坐办公室的大小姐,不知道岗位要求。
韩夏只作不知,和林恺又爬下栈桥往码头去。
出了煤棚,眼前豁然开朗,水鸟徘徊在江面上,韩夏微微眯起眼,她看到了和客人正在说话的黄瑶瑶。显然这位客人能言善道,两人交谈得十分愉快,他们身边停着辆黑色大奔。
黄瑶瑶帮韩夏和客人做了介绍,“洪先生,我们新的煤炭供应商,今天来的煤就是他的。韩夏,项目经理。”
客人伸出手,“韩小姐负责什么项目的?”
韩夏坦然给他看自己的手,刚才爬上爬下,又抓过煤,黑乎乎的,“不弄脏你的手了。”
客人笑了笑,主动握了握,“看韩小姐这么年轻,我还以为也是秘书呢。”他掏出名片递过来,“能要张韩小姐的名片吗?”韩夏随身没带着,聊了两句也就和林恺走了。
客人和黄瑶瑶的对话被风吹过来,她听得一清二楚。
“能参观贵司的化验室吗?如果设备可靠,样本没必要送到外头去,既省费用又少时间。”
“当然可以。”
从码头回来,韩夏直接去了人事部。果然不出所料,不可能招新人,更不可能换人,只能就着这盘菜下饭。
协助并推进整个煤炭采购流程,够大够空,这是蔺东在邮件中给她的名头。
行啊,韩夏默默地又算了下自己合同到期的日子,撤了也好,起码同事的身份不再是她和顾志伟之间的障碍。但从这里出去后,到哪里呢?不少人从公司出去后跳到了竞争对手处,她没这打算。不是害怕被追究,前面那么多人,公司都未采取行动;而是过不了自己一关,既然在合同上签过字,就是她已经答应了。
推翻承诺,她做不到。
蔺东、顾志伟和胡悦都在会议室,韩夏刚回来,桌上电话就响了,是崔珊珊打的内线。她神秘兮兮地说,“冯总辞职了。”
韩夏一惊,抬头看向冯远卓的办公室,那里没人。崔珊珊在自己的座位上对她挤眉弄眼,加重了语气,“这次是真的,他下定决心了。”
那也好,韩夏想。
没说上几句,韩夏有客人来访,是合作过多次的供应商。
“大家认识这么久,我只相信你。给句实话,正殷是不是快不行了?”
韩夏回答此类问题已经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哪可能。”但这个供应商一直对公司很有信心,怎么连他也慌了?她得问清楚,“从哪得出的结论?”
其实不用问,只要看现在整层楼空荡荡的,已经很久没有供应商竞标的盛景,就能得出结论。
对方压低声音,“听说一把火烧掉了几个亿,连老冯都撤了。我怕万一你都撤,我找谁去要钱?”
韩夏指指会议室里的蔺东,“下有他,上有老板,不用担心。”
供应商顺着看过去,“蔺总确实是项目部的大旗。我做正殷的第一笔生意,合同还是他谈的,一晃多少年。后来你来了,他也变了大忙人,每次合作都是我和你谈。”他再次压低声音,“你不知道?正殷股价跌到只有两元,外头都在说这次挺不过了。”
韩夏随口道,“我要是你,趁便宜买个十万八万股,以后涨回去就发财了。”要知道正殷股价最高时是38元,“反正你也不缺二三十万,押一把赚了好,不赚当扔了。”
“说得也是……认真地再问一次,会不会倒闭?”
韩夏也认真地答,“不会。”火灾损失几千万是有的,但有多条生产线支持,出货的卡车在门口排队装货,成品仓库存低到可以忽略。又压了那么多供应商的钱,哪可能挺不过去。
“有你保证,我就真的去买了。你买不买?”
“只管大胆地买,我也买。”韩夏原是开玩笑,突然之间一个机伶,是啊,为什么不买?对公司的信心是有的,亏了当支持老头。她有开股票账户,只是没时间关心行情,想起来时才买点基金。这些年,像是除工作外,其他的全都被自动忽略。
也许,是拾起来的时候了。
第四十六章 新的任务
下班前,韩夏收到三场饭局的邀约。先是黄瑶瑶说今天见过的煤炭供应商请吃饭,去的人有程路,问她去不去。韩夏犹豫数秒,仍然婉言拒绝了,两三个小时面对一桌话不投机的人,代价太大。至于程路会怎么想,她懒得揣测。
接着崔珊珊说冯远卓请项目部同事吃饭,但韩夏已经听到冯远卓在办公室打电话叫供应商晚上来买单。这人临走前还要再占小便宜,请客也没个诚意,她赶紧敬谢不敏。
韩夏答应的是田以蓁的。谁知田以蓁出差在外,来不及在饭点时赶回来,放了韩夏鸽子。
一来二去,最后蔺东仨人从会议室出来时,说要去镇上吃晚饭,见韩夏还没下班,便叫上了她。
这是闹僵以后的第一场工作餐性质的晚饭,几乎和过去一样,大家边吃边讨论工作。果然是要上新的环保设备,蔺东和顾志伟商量着定参数的事情,胡悦乖巧地在旁边只吃不说。韩夏也没有插嘴,既然蔺东没让她参与,那听着就好了。
没想到的是蔺东突然问了句,“你怎么看,韩夏?”
韩夏想了想,“环保厅那边没指定供应商?”按以往的经验,可选择的范围不大。
蔺东说,“有推荐了两家,整个工程总价在三四千万,我们可以自行选择。”他又补充道,“是新技术,等于拿我们试点,算有利有弊。”韩夏明白,利是走在别的企业前面,弊是没有成功例子可仿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