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你太菜(84)

繁繁和她一样,看起来温柔似水,偶尔娇娇怯怯的模样,但目的性很强。她果然当上了皇后,却大概怎么也想不到反而死在了最美的年华。

下面传来一声平淡的回答:“见过皇上,民女正是。”

秦术手放在书案上撑着下巴看向她:“你想当皇商?”

宝珠不太懂他是什么意思,只是单纯的好奇还是怀疑她另有目的?她稳神道:“民女虽然不才,但对自家的东西十分有信心。”

她话音刚落,就听见秦术一声轻笑。宝珠微微抬头看过去,见他一身便服并不算严肃地坐在上面,脸上的笑意不假,甚至带着愉悦。

祝恒与她说过。

秦术十五年前毫无征兆地窃得玉玺自立为王,于渝京成立了国都,都是在三个月内雷厉风行而成的。他曾是庶子,后来参军屡立战功,被封为和其父王齐平的异姓王。

末帝立他,没人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个人太没有野心了,闲云野鹤一样,就连参军,也似乎只是为了心悦之人的一句玩笑。没有人会预料到他居然会造反,所有人包括他的父王嫡母都始料未及。

但秦术成了皇上后,又并没有表现出一般篡位成功者的兴奋享乐或者珍惜勤勉。他无所事事,随着臣下决议,并不发表意见,幸而参军时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属下跟着,才不至于乱了朝政。

现今十五年过去了,秦术却还没有立后立妃,只有一个弱冠时嫡母赐的通房,用到现在却没有给他名分。

他行事颇像魏晋风流人士,万事随缘,于某事上太过执着。

宝珠问他:“什么事上?”

祝恒摇了摇头,表示不方便说太多:“皇上曾喜爱一人,后来她嫁给了别家。”

秦术开口道:“你的菜式确实新颖入味,而且听说产量极高。”他直视前方目光有点涣散,似乎在回忆什么,“朕封你为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户。封徐宝记为皇商,你只需要将那……土豆的播种方法告知户部如何?”

食邑一千五百户是群主最高的待遇,近几百年都没有出过一次,更何况封一个平民作郡主,这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宝珠有点诧异他的大方,要知道,土豆的潜在产量只有了解了的人才会知道,秦术不过是尝了几口,就敢大手笔地推广……

宝珠好像知道为什么一个不理政事不纳妃娶妻的懒散皇帝,为什么能安稳做在皇位上十多年了。

她想了想,慢慢开口:“那土豆只是我们前几年发现的食材,不说我们还没有彻底了解其习性生存,还不知有什么天敌。”

秦术摆了摆手,“那便等你把这些都写好了呈给朕,什么时候写好了,什么时候朕就封你为皇商。”

宝珠噎了一下,没想过他这么心大。到底是早就知道了土豆还是纯粹只是过于自信。

她只好点头称是,正要退出去,他就扔了一块玉佩过来,“你拿着玉佩去和户部尚书商讨,就算他不知晓,但也许也能给你建议。”

这样的皇帝,到底是怎么当来的?

回了徐府之后,王大婶迎了出来,先是好好打量她周身,半晌松下一口气,道:“我们都是些平头百姓,你这一去丞相府,想着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婶婶就心慌。好歹没事,快进来喝口凉茶。”

王大婶总是把她当做以前的小姑娘看待,生怕她应付不过来。尽管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撑起这么大的徐宝记了,她还是担心她会遭人欺瞒轻视。

宝珠牵着王大婶的手晃了晃,“放心婶婶,宝珠不会有事的。”

然后与她细细讲了今天发生的事,倒没提皇上和她许下的好处,毕竟若是被婶婶知道了,少不了劝她立刻去答应皇上,最好再推辞了那什么郡主名头。

王婶婶立刻朝皇城的方向合掌低头,然后拍了拍她的手背,欣喜道:“既然皇上都因为这事见了你,宝珠何不快些去找大农来看看这土豆到底应该是个怎么样的播种法子?”

她被王婶婶撵去书房,回头看她自个匆匆忙忙说要去熬个汤给她补补的背影,顿了一会弯起嘴角笑出来。

婶婶这样充满干劲,她也不由觉得今天自己应该答应下来的。只是她不太清楚北地的地理环境适不适合种植,一年几季等等,所以才拖了一段时间。

宝珠关上书房,让系统给她调出资料来。

宝珠那边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皇商大选,徐明亦才在复习完一天的书之后收到了来信。

他放下笔,让小厮出了书房又带上门,才小心翼翼打开信封。

开头就是她熟悉的笔迹,他亲手教的,这让他每次看到她的信之后总会有莫名其妙的心脏急促和兴奋感,就像是在昭告着,宝珠在某种程度上是他的一样,让他有忍耐不住的激动。

她简略介绍了渝京风土人情,又与他分享了如何在京城从小小的铺子变成现在的人人几乎都如雷贯耳的徐宝记,最后表达了对半个月后的皇商大选的期待,以及对他的关怀,鼓励他努力看书。

最让他欣喜地是她最后一句话,“待大选过后,我会去册府台陪你秋试。”

他捧着信笺反复看了好几遍,听到外面的敲门声才小心翼翼收起来放在怀中的暗袋里。

他稍微收敛了点表情,才让人进来。

进来的是李庚,他还在桓国四处查探消息。明亦与他说好了,他每打探出什么消息也与他一起说说,出市价买下消息,但也不会外泄。

他进来就坐在明亦一边的座位上,低头系好被树枝挂烂的衣襟,一边开口道:“桓帝似乎得了重病,他正在大皇子和四皇子之间选太子。北方析河下游一带发生了旱灾,现在还能坚持,所以旱情被报得并不严重,不过到了秋收以后,最迟三个月,那边就会发生饥荒。”

明亦动了动眉头,“除去大皇子和四皇子外,没有其他的皇子了吗?”

他不关心饥荒的事,反倒问些几乎与他不相干的立太子一事,让李庚诧异了一瞬,犹豫了一会恍然。

他记得徐明亦曾经说过,他的亲生父母是被桓帝下旨冤枉而斩杀的地方小官,因此被藏到了徐家村。他恨极桓帝,就连科举也不愿在桓国,这样一来,他问这些也情有可原了。

“还有个三皇子,但三皇子小时得了天花,没照顾好脸上留了疤,现在出门都要戴面具。”

明亦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李庚见他这副模样,才十三岁就事事考虑周到,不禁笑了一下。

他声音嘶哑,后来宝珠才知道他是被灌了热水才这样。笑起来也显得粗噶,明亦看向他,半晌移开眼睛,“宝珠说她给你找到了那味赤仙子的药。”

宝珠对人总是很好,明亦觉得不太舒服,这会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他这幅模样让李庚哈哈大笑,停下来后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才出了门,“好好习书吧。”

随着门被合拢的声音,他的笑声被隔绝到了门外。明亦看着书案上的书发呆,慢慢伸手覆在胸口上,过了好一会才突然动笔,直至日落西山才揉着酸软的手腕叫人进来。

他拿着写好的东西给那人,“这一份给师一师父,让他注意大皇子和四皇子。”

然后眯了眯眼,“明天我要去一趟桓京,让师四师父准备好地方。”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睡了个懒觉,到十点多才起来……另外今天应该还会有个小加更,因为昨晚感冒难受就没有写更新,具体什么时候,反正应该会在傍晚之后吧

第74章 明镜亦非台*16

桓京在渝京更北处,与北戎靠近,但中间隔着长城,北戎入侵不得,因此不算什么威胁。桓京人虽都生的人高马大,却比其他地方更加贪欢,盖因这里繁荣鼎盛,又有家族庇护,才会肆无忌惮。

此时桓與正半躺在龙椅上,耷着眼皮看向下方两个儿子。

大皇子是他未称帝之前就有的,侧室所出,因为是长子,颇受他宠爱,为人也有些算计,虽然不太能上得了台面,但至少脑子不蠢。

四皇子则是登基之后皇后生下的。皇后娘家势大,咄咄逼人,往常并不觉得。桓與是非常疼爱这个十六岁的幺子的,他小时候生得玉雪可爱,兼之会撒娇会哭闹,他总会包容许多。但他越长大,就越长歪,留恋花楼调戏民女都是轻的,还敢使些下作手段来陷害亲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