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316)

沈琼莲摇头,“我还以为你怎么了,原来是为这事,你太多心了。三保太监下西洋,一来是为了新君的威严,昭告天下,二来皇上有意松开海禁,都晓得海外贸易赚钱,我们沈家当年就是靠这个发迹的,朝廷税银也丰厚。”

“皇上想用海外贸易的税银补贴征安南的军费开支,但海禁是祖制,高祖皇帝曾经说过不准片板下海的,皇上靖难的时候,也是打着奸臣屡屡违背祖制的幌子,现在不能明面上说废海禁,否则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所以,三保太监下西洋,是皇上给民间的一个暗示,明面上依然是海禁,但只要给朝廷交了税银,就睁一眼闭一只眼,顶多只是海禁松弛,不算违背祖制。三保太监这一去,也是打开海上航线,平定沿路的海盗,好方便大明的商船通行,这个皇帝和上一个不一样,心思深沉着呢。”

“还有,如今宫里宫外的传闻没有关于小马皇后母子三人的,倒是和建文帝有关,说什么起火那天,烧死的是太监。建文帝剃了头发,穿着和尚的衣服逃出宫了。简直可笑,宫里一道道高墙,连只猫都跳不出去,何况是个大和尚。再说了,穿和尚衣服那么显眼,还不如扮作太监呢,就是些如无根浮萍般的风言风语,你不用紧张,若有真有风吹草动,我早就秘密要沈家人去云南给你示警了,怎么可能一点行动都没有呢?小马皇后的秘密若兜不住,我们沈家人也会跟着一起完蛋的。”

沈琼莲这一席话又给了胡善围巨大的冲击,她远离政治中心四年,思路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这四年来她只是通过邸报来了解朝政,自以为看懂了,可是一进宫,她晓得自己只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原来三保太监下西洋,是为了松弛海禁。这符合朝廷的一贯做法,基本不说人话,给个眼神,做个暗示,你自己体会去。

沈琼莲说道:“为老祖宗沈秀迁葬,魂归故土,是我们沈家人的夙愿。我把家里的老祖宗时代留下来的海航图志,大船的图纸等都献给了皇上,用于三保太监下西洋之用。皇上念及沈家献图的功绩,就特准我和父兄迁葬老祖宗,等你一回来,我就出宫,把老祖宗安顿好了,再回来当尚仪,你记得把位置给我留着,我在外头一两年就回来了。”

沈琼莲早就决定一辈子效力宫廷,不婚不嫁。这个天才少女除了自身才华,还兼具政治头脑,审时度势,几乎以一己之力为老祖宗沈秀正了名,永乐帝虽未明言,但容许宫里的沈氏女官出宫,为沈秀迁葬,也在暗示朝廷对沈家态度的转变。

这个郑和下西洋是一样的,给个眼神,你们自己体会。

除了服气,胡善围无话可说,宫中人才济济,新人曹司言,旧人沈琼莲,个个都能做大事,都不输她胡善围。

沈琼莲喂给她一颗定心丸,胡善围心下一块石头落地,只要不是为了追踪小马皇后他们就行了,至于宫里宫外盛传建文帝剃头当和尚逃出宫的谣言,她是不用在意的,她亲手点燃的一把火、亲眼看见火苗传到建文帝身上、亲手锁上的门、亲耳听见建文帝的惨叫声和拍门声。

她确定建文帝死的透透的。

“更衣”完毕,胡善围一脸轻松的出来,由沈琼莲亲自引领着去了坤宁宫,当年的正殿已经烧成灰烬,如今的宫殿是新修的。

徐皇后虚弱的不能坐着见人,在榻上躺着,胡善围和阿雷见了礼,徐皇后抬了抬手,“平身,赐座。胡善祥小姑娘,你过来,让本宫好好瞧瞧你。”

“是。”阿雷走近,坐在塌边的绣墩上,徐皇后伸出枯瘦的手,抚摸着阿雷蜜桃绒毛般的脸,“你送的那对孔雀本宫很喜欢,每天早晚天气不太热的时候,本宫都会到廊下庭院里看绿孔雀起舞,真美啊,本宫好像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起来俯瞰整个世界。”

阿雷尽量克服着牙齿漏风的障碍,缓缓说道:“皇后娘娘,绿孔雀是姐姐一手操办的,民女只是借花献佛,进献给皇后,不敢贪功。”

徐皇后笑了,不舍的摸着她的脸,“真是个实诚的小姑娘,基儿和壑儿时常提起你,每次只要说到你名字,他们眼睛里都是带着笑的……”

看着这样的徐皇后,胡善围很是震惊,徐皇后在她的印象中,还是过去燕王妃时代,怀着身孕还敢起快马狂奔,带着府兵抄检赌坊,把弟弟徐增寿绑在马后拖行,强制戒赌的英姿飒爽的形象。

可是现在,徐皇后虚弱无力的样子,像极了当年孝慈皇后临终前的时候,也是这般憔悴,也是云南刚刚进献了一对绿孔雀,也是羡慕孔雀可以飞翔。

唯一的差别,就是当年孝慈皇后一心求死,拒绝治疗,拒绝服药。现在的徐皇后双目里满是对生的渴望。

徐皇后不想死。

胡善围觉得心酸,看来她即将送走大明第三个皇后了。

徐皇后和阿雷说了几句话,最后说道:“绿孔雀就在庭院里养着,你去喂喂它们,或许还认识你,我和你姐姐有些话要讲。”

阿雷告辞。

且说东宫,一个小火者偷偷禀告皇长孙朱瞻基,“胡尚宫和胡小姐已经进宫了,沈尚功亲自迎接的,此刻去了坤宁宫。”

朱瞻基立刻站起来,“我这就去坤宁宫看……绿孔雀。”

小火者说道:“奴婢暗中观察,胡小姐笑不露齿,进退得当。不过,她开口说话的时候,缺了一颗门牙,好似有些不自在。”

朱瞻基和阿雷都是洪武三十一年春天生的,小基只大她一个月多月,因而两人换牙的日期也差不多,现在两人都是第二轮换牙,小基的门牙最近两日也有些松动,只是还没掉。

朱瞻基踌躇片刻,要小火者退下,对着镜子看自己松动的门牙,用手抠了抠,没掉,从以往换牙经验来看,还需要七天左右才能自然脱落。

来不及了。

夏天炎热,房间有冰盆用来降温,朱瞻基抓了一把冰块塞进嘴里,故意用松动的门牙使劲一咬。

磕巴一声,冰块碎了,牙也掉了,满嘴的血腥味。

朱瞻基连冰块带牙齿一起吐出来,捡出牙齿装进荷包,漱了口,为了止血镇痛,又含了一块冰,往坤宁宫方向而去。

这下阿雷妹妹见我就不会尴尬了,反正都缺一颗门牙,谁也不取笑谁。

第213章 永乐朝后宫女子图鉴

绿孔雀喜欢水和树荫,一般在河畔筑巢,爱惜漂亮的羽毛,不喜在毒日头下暴晒,为了伺候这对祥瑞,宫里特搭起一个像屋子那么高的凉棚,棚里堆着水缸水盆,再搬来一盆盆植物,假山石碓,建成人工景观。

绿孔雀喜欢傍晚出来活动,此刻蹲在草丛里打瞌睡,阿雷无鸟可赏,便在凉棚里赏精致的人工景观,忽闻觉得身后突然安静下来,回头一看,伺候的宫女太监均不见了,只有一人逆光站在凉棚里,旁边是一盆凤尾竹。

那人身形瘦长挺拔,姿态俊逸如竹,刹那间,阿雷还以为凤尾竹成了精。

五年不见,还是那么瘦。

阿雷很是惊喜,本以为是永别的,却还能再见到幼时的玩伴,自打记事起,小基哥就在她身边,简直是和姐夫一样的亲人,她过了许久才接受小基哥不会再回来的事实。

阿雷本能的露出笑容,笑到一半,猛地意识到自己缺失的门牙,笑容就像中了孙悟空的定身咒,僵在脸上。

朱瞻基见阿雷尴尬,便“先笑为敬”,露出牙齿的豁口。

阿雷见了,顾不得姐姐“矜持淑女”的叮嘱,像平常在家里那样放声大笑起来。

朱瞻基见阿雷笑的灿烂,也跟着笑出了声,顾不得夫子们要求谦逊平和、笑不出声的教诲,笑得放肆。

凉棚外头的小火者听了,暗自惊讶:真是白日见鬼了,里头那个笑声如公鸡打鸣的小少年真是皇长孙吗。

凉棚里故友重逢,笑声不断。坤宁宫另一边气氛凝重得呼吸都困难。

徐皇后喝了一盏补气的参汤,双颊涌上一阵潮红,像是擦了胭脂,稍有了些力气,她慢慢坐直了,仔细打量着胡善围:

“第一次见胡尚宫,还是洪武十三年,胡尚宫带着孝慈皇后所赐的《赵宋贤妃训诫录》送到燕王府,一晃二十七年过去了,本宫即将入土,胡尚宫却好似从昨日走来,青春依旧,真是羡慕啊。”

暮兰舟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