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219)

“养病?我没病!”太子妃气得当场病愈,将太监的口供随手一撕,“马上要选秀,你要大婚,难道我要养病错过你的婚礼?东宫的脸面何在!更何况,锦衣卫刑讯逼供我手下的太监,一个阉人忍不住痛苦,信口雌黄,把脏水往我身上泼,皇上也信不成?别人也就罢了,为何连你也不信我?仅仅凭着老太监一面之词,你就将亲娘禁足?”

皇太孙看着飘到满地的碎纸片,依然保持着平静,“别人信不信,我信不信,证据是否充足,其实都没有关系——只要皇上相信,这事就是母亲指使的,翻不了案。皇上的脾气和手段想必母亲很清楚,儿子做错事,尚可原谅。儿媳妇做错事,皇上会下狠手,毫不留情。”

“以前秦王和邓侧妃在西安藩王府作恶多端,皇上原谅了秦王,命毛骧秘密勒死邓侧妃,做出自杀的假象。母亲,前车之鉴,您一定要保持警醒啊,不要以为当了太子妃,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别说是您,就连皇上也不能凡事都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都有无奈和拘束。所以,我将母亲禁足东宫,其实是保护母亲,都是为了母亲好。母亲在东宫好好思过,现在外头的情况不一样了,您不能像以前那样行事,这宫里做主的毕竟还是皇上。”

冷静的说服比激烈的吵闹有用,皇太孙就是这种性格,看起来有些温吞水,一切都听洪武帝的,乖顺无比,其实他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虽然母亲犯了错,扯了他的后退,但是若没有母亲在东宫那些年的手段,凭他的出身,是绝对无缘储位的。母亲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来儿子还是站在我这边的!

太子妃心中狂喜,面上却流泪了,“这三年来,我们母子之间渐渐生分了,我不放心你啊,所以一时糊涂,把抱琴当成了耳目,你就是我的命,我一生的依靠,我一时恼怒胡善围利用区区小事大做文章,害得我们母子变得疏离,就造了谣言,想要给她略施惩戒,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母亲没本事,反而被胡善围给算计了去,捅到皇上那里,逼你罚我。”

言罢,太子妃呜呜直哭,她晓得事已至此,否认是没有用的,皇上也会因此厌恶她,她现在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儿子的心。

所以干脆坦白是她做的——但是一切都是出自一个母亲对儿子最淳朴的爱,而非自己的私欲。

皇上已经老了,儿子是储君,只要熬到儿子登基,她就赢了!

见母亲落泪,皇太孙递过帕子,安慰母亲,“母亲好好在东宫思过,越是紧要关头,母亲就越要警醒,这事若被有心人利用,会对儿子的储位不利,儿子若不能顺利继承皇位,母亲就没有机会从东宫出来,母亲就当是为了儿子和您的前途,在东宫耐心些,做出悔过的态度,或许皇上会心软,提前放您出来也未可知。”

皇太孙温言相劝,句句在理,而且放出修复母子关系的姿态,太子妃终于答应以养病的名义禁足了。

太子妃“病了”,之前接连举办桃花会等宴会的热闹一下子烟消云散,皇太孙每天无论有多忙,都会抽时间来东宫给太子妃请安,朝野内外都说皇太孙孝顺。

搞定了母亲,皇太孙在自己宫中摆了酒,请胡善围和纪纲入席,替母亲赔罪,赔不是。

皇太孙拱手一拜,“请胡尚宫和纪大人原谅太子妃的过错,我已经将太子妃禁足思过,太子妃已经知错了,身为人子,我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事件。”

储君如此放低姿态,两人相视一眼,纪纲忙过去扶起皇太孙,“殿下折杀我们了,我们担不起殿下这一拜,起码折寿十年啊。微臣一个大男人,其实传出风流韵事也没什么,顶多被人说风流。但是胡尚宫是女官,秽乱宫廷这种事情,胡尚宫全家性命不保,微臣也要砍头。人固有一死,微臣不怕死,若战死沙场,是微臣的荣耀,但是无辜被冤,还要扯上胡尚宫,微臣实在意难平。”

胡善围说道:“名誉对女官而言意味着什么,想必皇太孙很清楚。皇太孙身为人子,替人道歉,微臣能够领会皇太孙真挚的歉意,只是太子妃那边……请恕微臣现在无法原谅太子妃所作所为,不过,佛祖也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倘若以后太子妃确实真心悔过,身体力行,克制私欲,做各种善事弥补,微臣自会原谅太子妃。”

皇太孙少不得指天发誓,“我一定会好好和母亲交代,不会再有下次,请两人相信我。”

都到了这个地步,总要让皇太孙下台。胡善围和纪纲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算是接受了道歉,齐齐说道:“我们相信皇太孙。”

太子妃禁足东宫没几天,各地去藩王府参与选秀的女官纷纷带着各府的佼佼者到了京城,安置在储秀宫等空闲的宫殿里,选秀开始。

第152章 真是个磨人的老妖精

胡善围看着宫廷里突然多出来的一群群莺莺燕燕,被太子妃恶心到了的心情无端好起来。

能选到京城参加复选的秀女们相貌都在中人之姿以上,此时已经到了四月,爱美的姑娘们都脱了夹衣,只穿着单薄的衣裙,一个个列队站着跟着尚仪局的女官们学宫廷礼仪,秀女们年龄都在十三和十六岁之间,半稚嫩半成熟,穿着藕荷色的袄裙,梳着可爱的双鬟髻,眼神尚且清澈,简直赏心悦目。

一群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秀女,给日复一日忙着宫务的宫人们以新鲜感,得空便去旁观,胡善围并不拘束宫人去围观秀女学礼仪:

“你们只管去看,只是不能弄出动静影响她们学规矩、不准收受秀女钱财、不准攀亲认什么干女儿金兰姐妹。当然,如果确实有亲人在列,就不拘于以上三条规矩,可以在有宫人陪同的情况下探视亲人,除了自身和问候家人,不可泄露宫中密事。规矩说在前头,若有违反者,交由宫正司按照宫规处置。”

胡善围当尚宫,比以前的曹尚宫更人性化一些,她效仿孝慈皇后,先立规矩,约法三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讲明白了,如果明知故犯,就要接受惩罚。

宫里的女官除了宫女考试选拔的以外,都是有书香底蕴的人家出来的,这些人和部分秀女的家族重合,有些人是亲戚。

于是乎几个女官把自家侄女或者外甥从储秀宫接了出去,叙一叙家事、逛一逛宫里的景致,十四五岁的豆蔻少女初入宫廷,就像一只胆小又好奇的小白兔,在园子里穿花拂柳,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途中偶遇洪武帝,少女们用尚且生疏的礼仪行礼,洪武帝只是微微颔首,说句“免礼平身”,少女们退下,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此情此景,洪武帝历尽沧桑的一颗老心诈尸般的为之一荡。

过了半个时辰,秀女们逛罢园子,回到储秀宫,就有洪武帝身边太监捧来彩帛金银等物,赐给园中偶遇的秀女们,其中有三个秀女格外多了一副金嵌宝石的全套头面首饰,珠光宝气,宝石硕大剔透,由皇宫内造局最熟练的工匠制作而成,自有外头没有的皇家气派。

秀女们霎时看花了眼,不禁露出艳羡的表情。

一看这个,得到额外赠物的三个秀女尚且懵懂,但是教授宫廷礼仪的女官们心里明镜似的:

皇上不会无缘无故赐首饰,尤其是钗环之类的东西。何况洪武帝是个节俭(抠门)的帝王,一般只在侍寝前后赐给宫妃们礼物,并由彤史女官记录在册,将来宫妃一旦有孕,这些钗环就是证据,保证皇室血统的纯净,也防止皇帝睡了人却不认账,保证了皇嗣的权利。

女官对三个秀女进行了紧急“特训”,之后命她们好生梳洗,到了夜间,乾清宫果然派了三台轿子来到储秀宫抬人。

当晚,洪武帝老夫聊发少年狂,将三个豆蔻少女都临幸了,并都封了美人。

一枝梨花压海棠算什么?洪武帝这个老梨花一压就是三朵海棠……

次日,三个美人羞羞答答去了崔淑妃所在的延禧宫里请安——崔淑妃统领后宫,是副后,每天各宫嫔妃都要来延禧宫给她请安,各诰命夫人进宫拜见的也是她。

各嫔妃侍寝之后,崔淑妃也要赐给礼物,表示“姐妹们辛苦了”,彤史女官记录成册,也要到延禧宫里将彤史给崔淑妃观看,并且要盖上淑妃的大印,“签字画押”,就像公证局似的,表示官方认可这次侍寝合法有效,这才走完了整个侍寝的流程。

暮兰舟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