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177)

如何发展,如何强盛,如何保持和平,沐英一步步都算准了。

洪武帝从龙椅上走下来,亲手给义子穿好衣服,“朕准了,你不要胡说八道,你还年轻,两年之后,恰好是朕的六十大寿,到时候沐春尽到牧羊犬之职,安顿好了百万移民,你们父子再一同进京,论功请赏。朕会封你黔国公,世袭罔替,你们沐家永镇云南。封沐春为黔国公世子,无论他想娶谁,朕都会成全他,这熊孩子瞧不上你安排婚事,就让他自己去挣老婆本。”

沐英拱手说道:“多谢皇上恩典。微臣这次把小儿子沐昕带回家了,耿氏愚钝,怕她把孩子教坏了,微臣明日把他送到宫里来,给小皇子们当个伴读吧。”

沐英早有准备,带走世子沐春,规矩上说不过去,沐家不能搞特殊,别的武将之家会暗中议论。作为交换,他必须把小儿子留在这里,这样就平衡了。

洪武帝晓得义子的深意,更加心疼沐英,这孩子当父亲很失败,但真是设身处地为大明着想,丝毫不藏私。

洪武帝和沐英敲定了国家和小儿女大小事情,受了伤的沐春正找胡善围求安慰求抚摸。

沐春絮絮叨叨说了一上午,一肚子苦水,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似乎怎么倒都倒不完,末了,用一句老生长谈收尾:“你说,我上辈子到底做了孽,摊上这么个爹?”

没等胡善围接话,沐春自问自答道:“一定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孝道这种事情是无解的,这时候沐春只是需要一个倾听者。胡善围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只是她可以通过考女官的方式,把父亲和催婚隔绝到一堵堵宫墙外头。

一直到了中午,沐春才倒完苦水,胡善围对此表示同情,有心安慰他,“你叫做沐春,字景春,你的字是孝慈皇后所赐,你可知“景春”典出何处?”

在军事和风俗类歌曲上,沐春或许是个天生王者,但是在诗文上,他就是一只牧羊犬级别的半文盲。

沐春很委屈:“善围姐姐,连你也欺负我。”

胡善围说道:“出自范仲淹的一篇文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说的都是人间美景。孝慈皇后赐字‘景春’,是希望你一生幸福美好。文中对应还有一句‘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说的都是人间凄凉之景。”

“一个人,一辈子,有春和景明的时候,也有淫雨霏霏的时候。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的。你出生不幸,父亲不喜,舅舅不爱,但你有孝慈皇后庇护,从军以来,也收获了时千户,陈瑄这种忠心又有才干的将才。我年幼失母,少女时守望门寡,失欢于父亲,被继母虐待,但我也遇到了孝慈皇后,手把手教我在宫廷生存,还有茹司药,沈教习这样优秀的女子同朝为官,增长见识。”

“还有你。”胡善围停下脚步,“遇到你,是我开心的事。”

沐春甚是感动,说道:“我也——”

“沐大人!”时千户拍马过来,又打断了沐春,“皇上宣沐大人进宫。”

次日早朝,洪武帝宣布了百万移民计划,由西平侯世子沐春负责安顿移民。满朝皆惊,但没有人能撼动洪武帝的决心。

三年相守,孝陵离别。

此时的胡善围已不复当年的离别愁绪,儿女情长,“你在禁军当差,终究是个看大门的,你的才能远不止如此,以前当人质,没有办法,走不开。现在大好机会摆在面前,事关云南千百年的大计,造福一方。你在我心里已留有姓名,接下来该在青史里留名,长好你的壳,就不怕别人诋毁诽谤,哪怕那人是你父亲。”

沐春也晓得自己和父亲的差距,想要超越父亲,就必须做出一番父亲无法忽视的成就,否则,往自己胳膊划一百刀也无用。自损一千,伤敌(父)为零。

沐春对着孝慈皇后的神位发誓:“两年之内,我一定会安顿好百万移民,然后回京城找你,我发誓,此生不负国家不负卿。”

第128章 绝命毒师

沐春临走时说两年就回,两年之后又两年,再两年,六年过去,到了洪武二十五年,百万移民才真正安顿完毕。

并非沐春无能,而是云南实际情况太复杂了。

起初,沐春天真的以为移民就像栽树一样,把树(人)过去,刨个坑(建个房子),放进去(定居),浇点水(给口粮,农具),这树就能活。

但现实狠狠了他一巴掌,没那么简单。

首先是人,中原百姓固有的乡土思想,还有对云南是烟瘴之地,到处都是水桶粗的大蛇,吃人的大老虎等等地域偏见,移民的皇榜一出,响应者了了无几,他们宁可当佃农,被地主剥削,也不愿意

去开辟一个新世界。

沐春软硬兼施,一方面拿出皇册和户籍簿,所有在册的人无论贫富,都强制性移民,另一方便给了移民更多补贴,口粮,种子,土地三年免税等等。

此外,他还收买了一批说书先生、草台班子等编了新书和新戏,上山下乡把云南宣传成了天国般的好地方,土地肥沃,有威武雄壮的套马汉子,也有如仙女般美丽的异族姑娘。

总之,云南是个有土地,有钱,有男人,有女人的“四有”新家园。

人的问题解决了,沐春又面临庞大的安居工程。云南土人对着外来移民也有偏见和敌视,骚扰,抢夺,甚至杀害移民,吓得新移民纷纷叛逃。

首先要给移民带来安全感,否则移民会全部跑光的。

沐春摒弃了中原百姓沿着田地散居的生活方式,修建了一座座坚固的石头堡垒,按照移民的籍贯集中居住。

每一个居民区就像一个小城市,有水源,有下水系统,有岗哨,家家户户的围墙还有一个个方便射箭的洞口。

建好了一座座石头城,移民终于能够安居,接下来要开垦田地,问题又来了:云南还停留最原始的看天吃饭农业阶段,没有水坝,没有水渠,对天灾没有任何应对措施,全靠老天爷赏饭吃。

沐春紧急从工部要人,描绘各种水文地图,挑选地点拦坝铸堤,又移民过来一批工匠和矿工,开山挖矿,就地冶炼钢铁,制作农具和武器。

刚开始当地土人经常滋扰堤坝,赶走移民,但是后来一场场天灾,暴雨干旱,堤坝发挥效用,保住了收成之后、当水磨、水车等农具推行开来、当铁锅、铜器、食盐的价格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当棉花,桑麻等植物和纺织技术传到这里,人们不再衣不蔽体之后,土人开始对移民的态度有所转变。

是共同的利益让人们选择放下武器,维护和平。

四年之后,云南开始有了税收,反哺国库了,沐春自觉完成任务,上书洪武帝,要回来述职(见善围姐姐)。

洪武帝头一次见到回头钱,移民繁衍生息之处,叛乱战争也急剧减少,尝到了移民的好处,大手一挥,又安排了一百五十万人口,要沐春照葫芦画瓢安排移民云南。

沐春: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讲……

沐春敢怒不敢言,像只牧羊犬似对月咆哮后,次日该干嘛干嘛,狮子大开口,向洪武帝伸手指定要一百五十万新移民中必须有三十万技术和投资移民:

技术类民户(儒、医、阴阳)、军户(校尉、力士、弓铺手、军匠)、匠户(厨师、裁缝、马船)、灶户(盐户)、商户、儒户、驿户等等。

沐春要兴办学校,无论当地土人还是移民,都可以来读书识字,推行教化之功。

想要马儿跑,就要喂点草,洪武帝同意了,满足他的要求。封沐英为黔国公,封沐春为黔国公世子,爵位加了一等。

一百五十万移民源源不断往于云南而来,沐春又开始兴修水利、建石头城、铺路修桥、开山挖矿、推行农桑等等事务。

就这样六年匆匆过去,二百五十万移民方勉强在新家园立足,人数几乎和当地土人持平了!

从生育率和存活率来看,移民有压倒性优势,加上互相通婚,融合,可以说百年之后,移民会成为云南的人口主体。

沐春在新移民中名声鹊起,颇有威信,即使没有岳父和父亲的支持,他依然坐稳了黔国公世子的位置,靠本事和汗水挣来了的前程。

暮兰舟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