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柏笑,道:“这人的大名确实如雷贯耳,听说如今这内卫司势头正劲,你在外头还是要注意言行,小心授人以柄。”
张元翊心中不以为然,但他对自己这个身为梁王世子的堂兄还是有几分信服的,也就没驳他的面子,只胡乱点了点头。
张君柏看了看数丈之遥的半日斋,提议:“走,去看看。”
两人遂去了半日斋。
辰末,纪晴桐坐轿来到半日斋门前。
“小姐,你看。”随轿的丫鬟采风过来扶纪晴桐下了轿,嘴朝自家书楼门前一努。
纪晴桐抬眸看了看分立楼门两侧的随从和侍卫,低声道:“许是来了贵客,别多话,我们自进去我们的。”
采风点头,接过纪晴桐手里捧着的几幅画,向楼中走去。
这半日斋也开了有几个月了,期间也不是没来过京中的贵人,但这等阵仗的还真是头一次见,采风心中猜测着楼中贵客的身份,难免就被分去了一些注意力,进门时不慎与人撞了正着,手中画卷散了一地。
“哎,你这人怎么回事,走路不长眼睛啊?”被她撞到的人也跌落了怀中捧着的书册,不满地叫嚷起来。
“青锋,撞了人还不赶紧向人赔礼,兀自啰唣什么?”他身后传来一道不怒自威的男子声音,名曰青锋的侍从瞬间便低了气焰,向采风拱手道:“抱歉,方才是我没看路,冲撞了你。”
采风不好意思起来,结结巴巴道:“我、我也没看路,你不必道歉的。”
青锋见眼前眉清目秀的小丫鬟羞惭得涨红了一张俏脸,心中怨气全消,蹲下身去捡自家主人刚买的书。
采风也赶紧捡画。
张君柏走到书斋门口,因青锋和采风蹲着,他一抬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外的纪晴桐。
云鬓花颜的娇美少女如一朵空谷幽兰般安静娴雅地站在九月金子一样的阳光下,螓首微垂,睁着一双澄透如秋水的眸子看着丫鬟在那儿拾画,粉白的脸颊透着初春玉兰花似的娇嫩,衬得其上一点红唇娇如蕊心惹人爱怜。
张君柏甫一出现,纪晴桐就感觉到了那种熟悉的恐惧感,那种,犹如被猛兽盯上的恐惧感。在她的记忆中,当初的刘光裕,还有彭继善,出现在她面前时,都带给她这种令人胆颤的恐惧感。
但是如今,她已不是当初那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她有义兄,一想到长安,她立时便从恐惧中挣脱出来,忍着心中微微的不适努力做出气定神闲的模样。
“姑娘,是来售画的?”张君柏这一句,问的是纪晴桐。
他其实甚少主动与女子搭讪,身为梁王世子,在夔州地界那就是太子一样的存在,他的身边从来都不缺美女。但或许是受他母亲的影响,他自懂事起就偏好有才学的女子。可惜这世道对女子学识的要求大多仅限于识的字能理家够交际就行,士族小姐大家闺秀皆是如此,在书画诗词上的修为往往还不如青楼女子。然而青楼女子学那些个琴棋书画又是为了献媚于男子,失了本心的才学,自然也就失了该有的味道。
但眼前这名女子不同。
她很端庄,落落大方,看起来像是大家闺秀,气质娴雅清贵不同流俗,张君柏甚至还未听她开口说过话,便确定这个女子读过书,读过很多书。
门前能被称作姑娘的,除了纪晴桐就只有采风,但采风一看就是个丫鬟,且此刻正蹲在地上拾画,那男子不大可能与她说话,所以纪晴桐确定对方问的是自己。
但她并不准备作答,虽然这样有些失礼,但他贸然与初次见面的女子搭讪本来也于礼不合,况且她虽有底气,却也不想因为自己给长安多招麻烦。
她佯装没听见,倒是采风拾完了画站起身,问张君柏:“公子是问这些画吗?这些画是我家小姐画的,我家小姐不是来售画的,她是这半日斋的主人。”
纪晴桐:“……”采风这丫头什么都好,就是太老实,对人没有防备心,一下就把她的老底给泄干净了。
“原来如此,我等堵门至今,实是失礼了,姑娘请。”张君柏让开一边,请纪晴桐先进门。
纪晴桐不想与他多做纠缠,也就没有推辞,礼节性地向他欠了欠身算作感谢,然后就与采风快步经过他身前进到楼中。
张元翊在后头看着这一幕,原本就疑心自家一向眼高至顶的堂兄是不是看上了这姑娘,眼见原本打算离开的张君柏在书斋主人进门后居然又回转楼中,这份疑心便直接化作了肯定。
“姑娘带来的这些画卖么?”张君柏问。
纪晴桐见他原本明明要出去了,眼下却又跟着自己进来,心中本就有些紧张,听他问画的事情,唯恐采风又多嘴,转身道:“不卖。”
张君柏:“……”这姑娘似乎对他十分戒备,不知为何?
“你这儿开的是书楼,画不打算卖,你带过来做什么?”张元翊在一旁呛声道。
纪晴桐看他一眼,平静道:“装饰。”
张元翊被堵了一下,转过脸对张君柏道:“堂兄,我知你爱画成痴,但人家这几幅又不卖,我们与其在这儿浪费时间,不如去别处看看。”
张君柏见纪晴桐言行间似乎十分不待见他,知道留下也没有意义了,遂借着张元翊为他搭好的台阶下了台,告辞离开。
见他并未纠缠,纪晴桐松了口气,暗自决定接下来几日都不来半日斋了。
第522章 琴与手帕
这日下了值,长安刚走到宫门口,后头一差人紧赶慢赶地追上来,送给她一封信。
是钟羡的来信。
长安将它揣怀里,直接回了宫。
扳倒了丞相,设立了左右相,慕容泓却似乎比以前更忙了,每天都在天禄阁处理政事到很晚才回来。长安知道,其实并非是最近政务突然变多让他案牍劳形,而是赵枢死后,朝上没有人公然与他唱反调了。突然沉寂的朝堂让他觉得难以适应,怀疑是否有更大的阴谋在这诡谲的平静中蛰伏,怀疑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是否都在对方的算计之中。
他原本就是多思多虑之人,这一疑神疑鬼起来,自然是一发不可收拾。
长安到了甘露殿,见慕容泓果然还未回来,就坐在殿外的廊下,拆开钟羡的信来看。
前阵子钟羡给她的来信中表达了对地方门阀士族的深切不满,说他们侵占田地盘剥百姓,左右乡闾舆论,打压寒门学子,几乎全面控制了地方向朝廷输送才学之士的渠道,合该好生整顿才是。
他写这封信的时候定然没有意识到,他钟家也是门阀士族,他自己也是士族子弟。 他这种行为,说好听点叫天下为公刚正不阿,说难听点就是窝里反,一个不慎就可能两面不是人,既不容于士族,又不容于庶族。
长安敏锐地察觉有些不妙,去信开玩笑一般问他此番出去到底是考察水情还是考察民情去了?
他也没对她隐瞒,告诉她他沿途收了几个致力于治水的寒门子弟在身边,信中所言,大半是听这些人讲述,小半是他亲眼所见。
她去信提醒他注意这几人的身份和来历,以免为人利用。
他此番来信,一则多谢她关怀,二则告诉她前段时间他身边确实查出了两名奸细,经审问应是丞相一早安插在军中的,感慨这些朝廷大员为了互相倾轧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经此一遭,他今后会更加谨慎小心。
看着钟羡的信,她脑中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钟慕白。
她到底是放不下对他的疑虑,但她没有派人直接监视他,而是监视了他的手下亲信。
钟羡对她全然信任毫无隐瞒,她却在怀疑他父亲,监视他父亲的周围,思之很有些惭愧。
但一句话说到底,人的心都是偏的,而她这颗心,到底是偏向慕容泓多一些吧。
长安正发着呆呢,耳边忽传来宫人的行礼声,她回过神来,先将信往怀里一塞,这才起身走到甘露殿门前迎接慕容泓。倒不是她心中有鬼,只是慕容泓小肚鸡肠,若是知道她与钟羡通信,恐怕又要磨磨唧唧,有个性格不成熟的男朋友,还真是痛并快乐的一件事啊!
两人一同用了晚膳,然后一个批阅奏折一个处理公文,彼此都不说话,就图个相伴的脉脉温情。
亥时三刻,长安觉得眼睛有些累,遂将文件都收起来,抱了爱鱼躺软榻上去撸,撸了没一会儿,长福来送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