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兰]知否同人之盛世八紘(8)

而梧哥儿与顾廷烨还不同,他只是个商人之子,充其量有个做官的堂叔,顾廷烨能到达的位置,他十年八年也难以企及,这点足以让皇帝放心。

梧哥儿走了,盛府女儿们的春天却很快到来了——少年俊杰的齐衡,于一个晴好的上午掀了竹帘而入,赶赴了与女主角明兰的第一次邂逅。君子端方,温润如玉;倩女乖巧,聪慧灵秀。小儿女自有他们的心事和沟通方式,盛紘在这点上不准备插手太多,只需看着明兰别临阵退缩就好。

齐大人本是个稳重的人,并不像妻子那般一味去想那泼天的富贵,更不会看不起盛紘这样的中等官员。因此,齐衡请他递了帖子拜访盛府后,齐大人自己也主动与盛紘有了来往,并在盛紘的邀请下叫儿子去了盛府家学读书。

不过这些还都算小事,齐大人与盛紘聊得最多的还是登州盐政之事。在盛紘眼中看来,这位没经过科举的公府次子纵然门第显赫,可这政治才能委实比不得那些户部出来的正经官员。尤其刚经过江南盐政混乱的洗礼,齐大人劳心劳力之余,不禁有了几分倦怠之意。

“……你是知道的,江南就是一滩浑水。老圣人年纪大了,有些事是有心无力,底下人就是想整顿也难。”两人相熟了以后,齐大人每每与盛紘吃酒,便这样不无惆怅地絮絮诉说。

“索性江南已过去了。登州盐业虽也发达,但总归比不上江南。本地盐商也多半只是商户出身,不似江南有王公贵族为后盾,下官定会全力协助大人。”盛紘耐心地宽慰道。

齐大人看他似有未尽之意,便问:“盛兄,咱们不光是同僚,也是个亲戚知己。你是登州父母官,上上下下,官商吏民,你都是最清楚不过的,可万万给我想个法子出来。”

盛紘故作谦让,道:“大人是做惯了盐政的肥差,下官是微末见识,没的让大人听了笑话。”

齐大人一听有门儿,便央道:“什么肥差,不过是官家体恤,赏一碗饭吃。盛兄是实打实的两榜进士出身,外放出来的,难道不比我这半吊子有见解?”

齐大人又故意劝酒,两人推杯换盏,多喝了两杯,盛紘面色红润生光,好似喝多了一般道:“……大人有所不知。江南您不能妄动,是因您背后无人支持,盐商却又王公贵胄做后盾。可登州不同,登州的大盐商只是颇有资财,背后无人,大人您放心去整治那些为首的,断无人敢给您下绊子。”

“这我如何不知?可若是撸下去一拨大盐商,登州盐商的生意乱了套,人人自危,又当如何?”齐大人苦恼道。

盛紘假意打了个酒嗝儿,淡淡笑道:“这有何难?撸了为首的,再扶持一个小盐商起来即可。前两年登州新开了一家周记盐号,在本地颇有口碑,只苦于本地大盐商压迫,至今还只能算个小盐商。大人若有心扶持,有了盐商做内应,大人自然事半功倍。那盐商感念大人恩德,定然也会帮助大人整顿盐市,岂不两便?”

齐大人闻言眼前一亮,忙问道:“此话当真?我日前却也听过,可据说这周记盐号的主人从不露面,还要盛兄引荐才成。”

“这有何难?全包在下官身上!”盛紘突然拔高了声音,似乎真得喝多了,“大人只管放心……”

齐大人满心欢喜,忽然又好像想起什么,忧心道:“可三五年后,若这周记盐号做大了,登州盐政又混乱不堪,且当如何?”

盛紘撇撇嘴道:“大人管那许多做什么?眼前是要将巡盐政绩做得漂亮,这周记盐号是外地来的,扶持个五年八年又如何,他们在登州没有根基,断不敢胡来。等登州再次整顿盐政,都多少年过去了,难道朝廷还能把事情赖在您身上,把给您的嘉奖收回去不成?”

齐大人心中想了几个来回,这才终于放心了,放开了与盛紘开怀畅饮,通宵达旦。自此,齐大人视盛紘更如三生知己,凡有不决之事,必要下帖子请盛紘饮酒,虚心请教,齐盛两家也越走越近,郡主娘娘更三不五时地请盛家三位姑娘去府里玩乐,又属明兰最得她心意。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未雨绸缪

齐大人整顿盐政之事,在盛紘的勠力帮助下,意料之中地事半功倍。那起子盐商自发纠集成一个组织,互相串联,沟通口供,自以为无懈可击。谁料想那周记盐号的掌柜不声不响地,外头里受着大盐商的冷嘲热讽,暗地里却悄悄搜集了他们这些年欺行霸市、哄抬盐价等罪证。

盐商们空有钱财,却无处可使,而齐大人得了罪证,也不心急,慢慢地发落下去。那为首的一户大盐商姓李,是本地豪族,盛紘给齐大人出主意,先拿了此人开刀,历数罪名,夺其从事食盐生意之权,再将不当得利都抄没国库,并处以三倍罚款——罚没的并非全部利润,这也是情留一线好见面。李家有祖产,尚可过活,只不如从前那般富贵罢了。

有了李家作伐,其他盐商也闻风丧胆,有些根底不深的,便主动上缴了所得利润和罚款,余下的负隅顽抗之辈,齐大人也没手软,先斩了一批沾过人命的,又流放西南一批,剩下的战战兢兢如惊弓之鸟,只能乖乖地破财保平安。

待此事略微安顿下来,周记盐号带着半个官宦背景再开骏业,这可算是为数不多在此次整顿过程中全身而退的盐商,更因着官府支持,大有独占鳌首之誓。

转眼长柏与齐衡就都考了乡试从济南回来,随同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桂榜有名的喜讯。长柏不负众望地考了十几名,成绩大是不错,而齐衡虽则只在百余名,但从□□立国以来,似他这般考上科举的权贵人家子弟不超过四十个,齐大人和平宁郡主都大喜过望,更不得摆上三天三夜的流水席来庆祝。

齐大人一家在登州算是客居,在盛紘的极力邀请下,在盛府办了个小小的琼林宴,只两家人并西席装先生夫妻俩,算是感谢恩师教导,也是犒劳一下两位新鲜出炉的“举人老爷”。

外头的席面上,只有两对父子并庄先生作谢师宴。老先生年过七旬,前些年还大病过一场,在四人连番敬酒劝酒之下,不久就酩酊大醉被扶下去歇息醒酒。

盛紘与齐大人人后一向随意些,没了庄老先生反而轻松了,开始谈天论地。那齐大人自以为比盛紘酒量好,先给他灌了几杯酒,便趁着酒意,指着长柏道:“盛兄啊,你家柏哥儿考了举人,又生得这样人品,恐怕明日的酒席上,登州数得上的人家都要抢了柏哥儿去当乘龙快婿了!”

盛紘对齐大人的心思心知肚明——他这倒不是要给长柏说亲,多半是替他家郡主娘娘转达什么意思,又恐两下里尴尬,所以趁他“酒醉”是提起。

如今没了林姨娘,墨兰守孝,纵对齐衡有心,也不大敢去人家面前晃悠;如兰多半是没见过什么男子,被王氏吓唬一通也就是歇了心思;明兰更不必说,虽不刻意避着,可也不着意兜揽。因此上,每日上午庄先生的课姑娘们也未停了,只是中间隔着一道屏风避嫌。

盛家姑娘们问心无愧,但碍不住郡主娘娘一番慈母之心。她喜欢这些姑娘,也仅限于喜欢,与让她们成为自己的儿媳妇还隔着重山。

心思千百转,于面子上不过是一遭的功夫。盛紘佯装微醺,拉着自家儿子谦逊地笑道:“齐兄快别说了,这孩子生就个不苟言笑的模样儿,哪家女儿受得住他?我家老太太的意思,叫他明年上京大考,且多见一见世面再说。”

都是官场中人,齐大人如何不明白盛紘的心思,因笑道:“盛兄这是爱子之心,若柏哥儿如盛兄一般桂榜高中,自然有无数贵女闺秀抢着要贵婿。”说着便指指齐衡,颇自怨自艾:“唉,我这儿子便不如柏哥儿许多,乡试便在百名开外。偏我家大娘子还高兴得什么似的,早早传信回京,恨不得要把满京城最好的女儿娶回来给衡哥儿做大娘子。”

盛紘眼神微动,心想这一番说辞不知是齐大人想了多久,名为埋怨郡主娘娘,实则是暗示两家地位之悬殊,莫有什么不该生的心思,两下难看。想必,这内里郡主娘娘,该说的话应已说尽了。

“郡主娘娘何尝不是爱子之心?其实要我说,衡哥儿这般的家世人品,原不用过早就提起这样的事。”盛紘意味深长道,“郡主娘娘可是养在先皇后身边的,京中多少天潢贵胄家的公子比着,若太出众了些,只怕衡哥儿来日仕途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