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希铭还在调查,不过估计跟松节柔有关系,之前我们设计阴了松节柔,把他们赶回西单,西皇转眼就把松节柔送去北蒙和亲了,你是不知道北蒙民风开放,像松节柔那样的女子在我们这里叫做不知廉耻,在北蒙就是热情开朗,极受男子追捧,说不定是她在北皇身边吹了枕边风,说动北皇与西单结盟也不是不可能的。”
说起松节柔罗霆便下意识的皱眉,那女人简直比青楼女子还要浪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也敢勾引他,实在令人倒胃口。
颜竹君见罗霆一脸嫌弃,拍了拍她的手臂,安抚道:“反正那松节柔也跟我们没关系了,不过……要真是她鼓动北皇与西单结盟,事情只怕是不好办了。”
颜竹君不会小看女人枕边风的能力,历史上的妲己,褒姒,赵飞燕,哪个不是祸国殃民的女子,凭一己之力就能毁了一个王朝。
“别担心,凤希铭已经去了北蒙,若是出了紧急情况他会处理的。”罗霆揽着颜竹君,声音有着一种安抚的魔力,很快颜竹君便放松了下来。
罗晔看父皇母后恩爱地搂在一起,顿时不高兴的,用力地摔了手中的玩具,一脸认真地朝两人咿咿呀呀喊了几声,把颜竹君萌得不行,瞬间抛弃罗霆,转投儿子怀抱。
这下好了,罗霆看自己儿子也不怎么顺眼了,父子两大眼瞪小眼,最终罗晔在罗霆的威逼下败下阵来,可怜兮兮地把脑袋埋到颜竹君怀里,不敢看自己老爹。
七月,科举的结果终于公布出来了。
颜景瑜拿下一甲探花。
一时非议之声四起,朝堂上还有大臣暗指罗霆偏私,罗霆也不跟他们争辩,当即命人将颜景瑜的卷子拓印张贴出去,不说卷子的内容,就是颜景瑜那一手飘逸的楷书就够给他加分了,更别提那些答案有理有据,甚至还结合东盛国的民生实际。
顿时,颜景瑜名声大振,这会儿才有人提起皇后娘娘当年也是凭着一手漂亮的簪花小楷名扬安阳,一时间,安阳兴起了书法热,文人墨客皆以写得一手好字为荣。
颜景瑜可不知道会造成这样的效果,他已经被罗霆派到翰林院做个五品的编修,官职不大,甚至没法跟颜景泰比,不过东盛国的太师太尉太傅皆是从翰林院出来的,只要颜景瑜好好熬着,将来定当不差。
第二卷 第一百四十二章 傅真儿再次有孕,放火烧山
颜璐和颜正茂也希望颜景瑜能留在安阳,这样安稳也不错。
颜景泰收到颜景瑜高中的消息之后,乐得抱着自己的亲闺女一个劲儿地撒欢。
傅真儿又有了身孕,摸着肚子,看着颜景泰和大女儿亲热,心中是满满的幸福,这次她没有让颜景泰把她有孕的消息告诉安阳的家人,打算生了再说,颜景泰知道她在担心什么,虽然不赞同,却也不想傅真儿顶着压力养胎,便顺了她的意。
与女儿玩了一会儿,颜景泰把孩子交给花菱,坐到傅真儿边上惬意地说道:“现在广信府的水利已经修了三分之二,加上今年夏天雨水不多不少,没有发大水的隐患,我们的工程可以正常进行下去,等到了入冬,估计就能把所有县城的水利打通,到了明年开春,把府城附近的河道再彻底疏通,我的任务也算是圆满完成了。”
傅真儿默默地算着,她大概明年春末夏初生产,到时候颜景泰的事情忙完了正好可以陪在她身边,若是能生个儿子,她也好回安阳面对家中的长辈。
生儿子几乎已经成了她的执念了。
颜景泰的心思则完全不在这上面,说到疏通府城周边的河道,他直接想起小的时候那处消失的隐蔽支流,若不是靠着那处河道,他们家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转变,颜景泰越想越坐不住,跟傅真儿交代了两句,跑去府城跟吕年哲要了一些衙役,领着众人赶去那处河道。
一行人跟在颜景泰身边一脸莫名,眼看着这船越走越远,有人终于忍不住问出了声,“颜大人,我们这是要上哪儿去?”
就算是抓贼捉奸也要跟他们提前吱一声,好让他们有点心理准备啊。
颜景泰一脸凝重地摇头,凭着记忆给船夫指路。
船夫是东阳湖上的渔民,眼看着颜景泰越指越偏,大着胆子说道:“颜大人,再进去就没路了,老朽在这东阳湖上活了大半辈子了,对这里还是很了解的,这地方真的没有路了。”
果然,船再往里化了一段便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众人面面相窥,实在不能理解颜景泰为何要到这样的荒郊野岭。
颜景泰可顾不得大家的疑惑,震惊地下了船就要往草丛里钻,捕快赶紧把人拦下,“颜大人,这里头不能去!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吃人的大蛇,以前常听东阳湖附近有吃人的大蛇,万一那大蛇的老巢就在这里呢?大人,我们还是赶紧走吧,这里也太荒凉了……”
捕快约说心里越慌,这大热天的竟然也能把大家整得透心凉。
颜景泰却不想这般轻易离开,朝船夫问道:“老人家,你可知道这片荒地的后面是什么?”
老头子摇摇头,一脸迷惑,“大人,你看那都是山,这荒地连着那些丘陵呢,至于丘陵后面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颜景泰明明记得,以前这里是一条不宽的小河道,河道尽头是令一条稍大一些的河流,怎么可能什么都没有,他不信邪,想了想,从怀中取出火折子,在众人惊恐之中,直接把火折子扔向荒草丛。
此时正是盛夏,天干物燥,又逢艳阳高照,草木极其容易烧火,更别说颜景泰仍的是火折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势瞬间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捕快们反映过来想扑火已经来不及了,一个个冲下船又被热浪逼回渔船,灰头土脸,极其狼狈。
“完了……完了!这是大火烧山啊!”一个捕快吓得一屁股跌坐在甲板上,却是不敢去质问颜景泰,毕竟颜景泰是四品官,跟知府大人平起平坐,再加上有个皇后妹妹,谁敢跟他对着干?
眼看着火势越来越大,近处远处的渔家都被吸引了过来,颜景泰命渔夫把船划远一些,禁止百姓靠近这片区域。
火,仍在烧,似乎要将那片土地吞没了,围观的渔船越来越多,最后直接把这附近围城了一个圈,里三层外三层,全是渔船,大家指指点点,却没有像那捕快一样绝望,毕竟他们都是渔民,靠水吃饭,现在烧的是荒地,与他们没有任何冲突。
刚刚绝望的那个捕快反应过来,同颜景泰禀报道:“大人,此时非同小可,我们还是先回府城报与知府大人知晓,请知府大人派人协助灭火。”
“你叫什么名字?”颜景泰答非所问。
那人一噎,一时竟无言。
边上的人替他说道:“大人,这是府衙的衙差小李,以前是逃难到广信府的,家在北地,当初乱得很,府衙缺人手就把他招进来了,这些年一直勤勤恳恳的,是个不错的小伙子。”
“是啊,是啊……小李确实不错。”有人提,立马有人附和。
小李自己却有些尴尬,腼腆地笑了笑。
颜景泰嘴角勾起,慢条斯理地说道:“不着急,你看这地方没有人烟,湖上的渔民也没有意见,若是把这块地方给烧了没有什么发现,说不定还可以在这里组建一个村子,把地便宜卖给这些渔民,也省的他们一直漂泊在湖上,居无定所。”
此话一出,边上的渔民骚动了,纷纷给颜景泰歌颂跪拜,眼睛亮闪闪地盯着烧的正旺的荒地,想着这块地究竟能有多大,一亩地要多少钱,够住几户人家云云。
小李见大家都没意见,心下着急,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等着。
此时吹来一阵东南风,火势变了方向,瞬间烧上后面的丘陵,有越烧越旺之势,小李急得跟热锅烧的蚂蚁似的,几次欲言又止,众人还是老神在在,不慌不忙。
从白天到黑夜,这里的动静已经惊动了吕年哲,吕年哲带着大队人马紧赶慢赶地赶过来,看到烧秃了的山丘,气得脸色涨红,撸着衣袖一副要与颜景泰拼命的样子,“颜景泰你想干什么?难道你不知道放火烧山也是犯法的吗?本官虽然不能拿国舅爷怎么样,但我就不信皇上还能这么纵容你为非作歹,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