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将军锦绣妻(431)

大老爷就在十多年后坐上了二品节度使的位置。

也不知这大老爷是聪明还是蠢,他这么多年一次都没回过京城,既不来拜见本家,也不喜欢接受本家的帮衬。唯有每年收的暹罗的贡品浩浩荡荡地运回本家孝敬,本家有军令下来要发兵的时候,也绝不推诿。

就像一个尽忠职守的外人。

如今终于回来了,时隔二十年,他再次踏上了京城的土地。

“大老爷要回来住?这怎么可能!”那婆子哂笑:“咱们国公府的规矩你是知道的!这庶出的主子分家到外头去,就是冻死饿死,也再不能回本家的!再则,咱们太夫人一贯不喜欢这些庶出旁支,怎么会让大老爷回来住!”

“你连这个都不懂?”另一个婆子面露鄙夷:“大老爷是什么身份,当朝二品大员,封疆大吏,和那些没出息的庶子能比吗!更遑论,我们国公爷已在府里养老,荣大爷犯了罪过被革职,敏二爷更没个一官半职,这大老爷就是府里唯一做官的!说个不中听的,现在怕是咱们国公爷指望着大老爷呢!”

“此话当真?国公爷毕竟是太后娘娘的亲弟弟……”

“大老爷不也是太后娘娘的弟弟?只看谁有能耐,便是庶出的弟弟也是一样的。”

那另一个婆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那……大老爷跟前可不是好去处了?”她欣喜道:“日后这国公府里当家作主的怕是大老爷了!”

“那可不。唉,只是大老爷为人有些古怪。大房一家十几口人回来也有好几日了,明面上竟没什么消息,我这还是托了人打听出来的!这既然要回来,又是衣锦还乡,可不该敲锣打鼓地么?还有……大老爷原本是和那,那安王殿下走的近的!”

“什么?安王?!”

自徐策被赶出家门,晋国公府里上下都不准再提及了,这安王的名头,无疑是国公府里的忌讳。

“对呀,大老爷两个月之前回京述职,和当时的……安定侯府走的近,为了这事儿,听说咱们国公爷还发了火!如今怎么……”

还打算回晋国公府里住着?

另一个婆子就笑道:“咱们为奴为婢的人,怎的能知道上头主子的心思?还是赶紧回去凑了钱,找管事的给咱们调到大老爷院里伺候,才是正经!”

不说这晋国公府里因着大老爷回府搅起了阵阵波澜,那大老爷徐恭在十一月十五日进宫面圣,出来后打道回府,却拐个弯儿去了相隔好几条街的一陌生府邸。

那是安王府。

.***

“大伯父今日来,是铁了心要做和事佬的?”

傅锦仪端坐在厅堂上首的红楠木椅子上,淡淡笑着道:“按理说我和大司马将军早被徐家赶出家门,我斗胆称呼您一声大伯父,您莫见怪。”

她面前一位身形中等、面目平庸至极的男人低眉坐着。比起身形伛偻的晋国公,这位大老爷瞧着倒是精神地很,如四十许人。他朝傅锦仪拱手道:“王妃能认我这个大伯父,已经是给了我们脸面。至于出族那件事……王妃放心,我那嫡出的弟弟糊涂,我却不糊涂。我定当奏请族老主持公道,再迎大司马将军回府!”

傅锦仪只是叹了一口气。

“您的心意我领了。”她微微侧目:“这事儿大司马将军自有决断,不劳大伯父费心。比起这个……眼前的要紧事还没个章法呢。大伯父,我实在是不明白您——局势已经这样了,您还想要给晋国公府和我们安王府说和?或者,您想给我们徐家和李家牵线说和?”

“李家就罢了,都到了这个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还怎么说和?”大老爷摇摇头,神色里泛出一丝苦涩:“只是,这晋国公府和安王府之间……唉,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大司马将军好歹是国公爷的嫡长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呢!为何非要闹到这样的地步?”

大老爷徐恭时隔二十年终于回京城了。但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回京城的真正目的并非探亲,而是……

追随徐策一同起兵。

傅锦仪拉拢的那些徐家旧部里,这位大老爷算是魁首了。当初傅锦仪也没想到这位名义上的大伯父会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她的计划——听说,徐恭为人忠厚老实,虽能上阵杀敌,在朝廷里却是个最愚忠的,一味地信奉圣上的旨意,连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规矩都没用过几回。

这样一个迂腐的人会支持徐策?

可事实就是,徐恭是第一批站到徐策身后的人,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率领嫡支队伍,北绕潼关进京城驰援。

那个时候,徐恭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徐家几个少爷不争气,跟着本家不会有什么好前程,自己的好几个儿子还等着光宗耀祖呢。徐策这一举旗,真成了,那自家子孙后代都能鸡犬升天。

后头徐策领兵围困京城,徐恭镇守宣武门,为徐策出了大力气。

傅锦仪为此十分看重徐恭,连徐策也透露出日后要扶持徐恭做左膀右臂的念头。傅锦仪想着,这徐恭不过是个贪图前程的,正是自己最需要的人;甚至想着,徐恭能毫不犹豫地投奔徐策,怕是因为他庶出的身份和晋国公府一家子嫡支并不和睦,甚至有可能和晋国公有什么仇怨。

徐策是被晋国公府逐出宗族的,徐恭是庶出的长子,自幼不得宠……因为这相似的人生经历,傅锦仪将徐恭看作了能够信任的人。

第九十二章 大伯父是个奇葩

她以为,徐恭和自家一样,想要摆脱晋国公府的束缚,和徐策一块儿打天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现在……

徐恭先一步参与了徐策推翻李氏皇族的计划,后一步却搬入晋国公府居住!这般两边串通不说,竟还堂而皇之地造访安王府,当起了安王府和晋国公府的和事佬!

“大伯父,我实在不知该怎么说您……”傅锦仪咬了咬嘴唇:“八月三十日攻城那天,您可是大司马将军麾下的守将!您应该很清楚,我们安王府和晋国公府之间,永远都只能是敌人了。这已经不是所谓家产后宅的斗争,我们争的,是这个天下。便是亲兄弟都要为了皇位斗得头破血流,何况徐策是被徐家赶出家门的外人!我是万万没想到,大伯父居然会来我面前讲和……”

徐恭闷声不语。

“大伯父,您做事情实在太不合常理了。”傅锦仪连连摇头:“您先是追随徐策起兵,一转身……竟还拖家带口搬回了晋国公府。您就没有想过,徐策他……”

“我这大侄子我放心,他不会因为这件事处置我的!”徐恭憨憨地咧嘴一笑:“大侄子这人胆子虽大,却是个极重情重义之人,再则,我为他立下汗马功劳,他日后难道再不用我了?如今这般形势,他正是用人之际。”

傅锦仪眼角一抽。

她用一种既惊奇又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徐恭——这人说他精明吧,他什么蠢事都干的出来!可说他傻吧,人家心里明镜似的!

他说的没错。徐策不可能因为一个晋国公府就处置功臣。因为徐策留下晋国公府一家的性命,本就是为了安这些旧部的心,又怎可能舍本逐末,因为晋国公府的原因处置旧部大将?

“用军功挟持上级,这是武将的忌讳,您不知道吗?”傅锦仪定定道。

“我这人啊,就是个没规矩的,忌讳上头也不周全,还请您多担待。”徐恭一张枣子脸上越发地红了,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大侄媳妇既称呼我一声大伯父,想来还是认自己是徐家人的。我脑子蠢,没什么弯弯绕绕的心思,这些我那大侄子最清楚不过了。也因此……我今儿来,当真是劝和的,大侄子是我那三弟弟的亲骨肉呀……”

傅锦仪的神色冷了下去。

“您太想当然了。”她愤愤地摆一摆手:“我认您做大伯,是因您是个好人,是个能帮我的人。可晋国公府那一大家子,非但不是我血缘至亲,更是早就成了我的仇人!大伯也是庶出,年幼时在府里举步维艰,难道大伯不知道我们这样不受长辈喜欢的晚辈,在那个地方要过多么辛苦甚至悲惨的生活吗?”

提起那些憋屈的日子,她越说越气,咬牙切齿道:“我今日说一句不该说的。我这腹中的孩子差点儿就没了,一条命也差点交代了,都是因着晋国公太夫人对我下狠手,要我一尸两命!血债血偿,这样的仇,您让我去讲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