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一回的刺客……竟是白莲教余孽指使的?这个结果虽然已经昭告天下,但那些真正的名门望族里可都不大相信,总觉着此事和太子党、豫王党两派脱不了干系。圣上身子不好,朝堂霎时就乱了,日后还不知能闹出多少牛鬼蛇神。在这种争储的节骨眼,皇家这个旋涡还是远着点为妙。
傅家人低眉站着,随后另有几户人家被引到了傅家身侧,而令傅家人惊奇的是,萧府的太夫人苗氏竟也由宫人领着过来了,就站在傅家左侧不过几步远的距离。
相比上回在明觉寺里萧家夫妇坐在前席的体面,此时苗氏的可有些灰头土脸了。
从前傅家对萧家是上赶着巴结,可如今萧家被贬,傅妙仪也被休回娘家,傅老夫人几乎想和萧家这门姻亲断绝关系。此时她再次看见了苗氏,脸色顿时沉了下去。
“萧家伯母竟也过来了?”趁着众人排队的功夫,傅家的两个太太笑看向苗氏。其中那三太太尤为牙尖嘴利,道:“我记得,萧家不是被贬为伯爵了么?伯母如今也只是三品诰命了,竟也能进宫来?”
傅三太太这话简直让苗氏恨不能钻进地缝里。而四周几户相熟的人家也冷笑着看过来了——如今的萧家,早已成为京城人的笑料。
原本萧家降爵、苗氏失贞已经够受人鄙夷了,最近还和冯家一块儿闹出丑事,在京城贵族圈子里,这样的氏族离垮也不远了。
苗氏咬牙站着,半晌却冷哼一声道:“你们懂个什么!我可是受了宫中萧妃娘娘的恩典才能进宫赴宴的。”
傅锦仪听着不禁冷嘲——是想要凭着萧妃撑腰么?呵,在寻常氏族眼里,萧妃年轻得宠又生有皇子,的确是个了不得的人;可如今圣上年老了,朝廷已是太子党和豫王党的天下。萧妃这个所谓的宠妃又能得意几时?
以为和冯家联姻就能拥有和豫王党、太子党相争的机会吗?未免也太天真了些……
傅锦仪懒得理会苗氏,安静地低头肃立。这一站又是小半个时辰,前头是排成排的乌泱泱的人群,连皇后娘娘的影子都看不见。如此苦苦等了许久,等到暖融融的日光照在了每个人的身上,上头才隐约有了动静。
约莫是皇后从殿内出来了。
未央宫的前院就是供命妇女眷跪拜的,地方宽敞广阔,只是这会儿早被人填得挤挤塞塞。皇后受跪拜时是端坐在小花厅里头的,也不知皇后坐下没有,总之傅家这个角落是什么都看不见的。直到那身为未央宫总管的大长秋高呼一声“觐见皇后殿下”,众人才呼啦啦地跟着跪。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千秋
跪一次,众人高呼千岁,为皇后祝寿,统共要跪三次。跪完起来了,大家身上都生了薄薄的一层汗——如今可是春天。而这跪完了礼数还没成,前头大长秋又宣读贺寿的祝词,众人垂首肃立听着,等念完了便又跪一次。
傅家人第一回 列席这样的宫宴,跪来跪去折腾一番后,心里才感慨宫中礼数的严苛繁琐。原来那日在明觉寺里虽已经足够多礼了,但因着是宫外,又是一切以佛法为重,臣子与皇室共同用膳的很多礼数都节省了。如今在未央宫中参与皇后娘娘的千秋,才是行了全套的礼仪,傅家人也着实累得不轻。
而据宫人们所说,今日的宫宴还是省了好些排场的,筵席的地点也只是设在皇后的居所未央宫,而不是宫中举办正经国宴的交泰殿。这是因着圣上在病中,皇后庆贺生辰不能太过铺张,才俭省了好些。
饶是如此,大家仍然觉着礼数繁琐、排场浩大。
终于拜完了,傅家人站着等了一刻钟,不知前头在做什么,却只瞧着前头的人们开始动了。傅家人连忙也跟着走,众人慢慢地排成两排穿过小花厅,这才到了未央宫中举办宫宴的麒麟殿。傅家人静静等着前头的人入席,等到所有人都被允许坐下时,竟已经是午初时分了。
从天不亮折腾到午初……还好傅锦仪上辈子进过宫,随身带了不少饼子凉糕一类,不光自己在路上吃了两块,还把那经不得折腾的傅老夫人伺候好了。众人纷纷落座,而直到此时坐在后头的人才能看见前头皇后娘娘和皇族贵人们的身影。
满殿内坐着的都是女眷,没有设男宾的席位。皇后贺寿寻常不会请男子入席的,今日在座的也都是女眷,太子殿下和其余的皇子们会按着礼制在午宴过后前来拜见母亲。
女人们赴宴有个好处是不会一杯一杯地赌酒,但有个坏处就是长舌妇齐聚的地方不免会闹出比男人们更麻烦的乱子来。而此时众人瞧着前席,皇后和其余的贵妇们都笑意盈盈、其乐融融地,看似是和睦的一家人。只是皇室的事情……谁又说得准。
傅锦仪也朝前看去,她能堪堪看清贵人们的轮廓,皇后脸上的神色就看不清了。只见前席皇后坐主位,身侧一位是邱皇贵妃,另一位却是一个陌生的年轻女子——若猜得没错,她就是皇后的儿媳太子妃娘娘了。
太子妃么……傅锦仪记得她不是太子的原配,而是两年前才入宫的继室。若她的记忆没错的话,这位太子妃娘娘今年才十四岁……
和赵太后一样,太子妃是个瘦弱的女子。而相对于她的年幼,太子殿下今年已满三十岁,膝下有两个原配生的儿子。
傅锦仪上辈子进宫多次,但都是去萧妃宫中拜见,从未单独觐见过皇后,对这位新娶的太子妃更没有太多印象。只是如今再瞧,她就觉出些许端倪了。
原配太子妃是太子的嫡亲表妹、汝阳长公主的女儿、内阁辅政大学士陈广的嫡孙女,出身高贵;这位继室太子妃的出身却差得有点离谱了,她只是原配太子妃的族妹——汝阳长公主只有一个女儿,大学士陈广的宗族里人丁也不兴盛,导致陈家拿不出第二个出身同样高贵的女儿嫁给太子,只能选了一个旁支的女儿。
这位旁支的女儿,其父没有爵位官职,不过是依附着陈家过日子的穷亲戚。她嫁入宫中后,太子党维持了和汝阳长公主的联姻,继续享用着内阁陈家的滔天权势,然而对这位继配太子妃来说,她卑微的出身注定了她在宫中的日子并不容易。
这就是傅锦仪所知的太子妃陈氏的起点。高门贵族里不乏这样的人,出身不高却硬要被塞到高处不胜寒的位置,最后的结果大多也不会好了。在众人眼中,这位继配太子妃不过是太子党和陈家联姻的工具,如果她死了,陈家可以很快拿出另外一个旁支的女儿塞进来。没有自己的力量,却要承担太多的责任,这种所谓的工具都不会活得很长。
尤其……这位太子妃嫁进来的时候才十二岁。年幼的女孩子,什么都不懂,却要面对天底下最惨烈的斗争旋涡……
当初傅锦仪也和很多一样,认为这位太子妃活不过一年。遑论太子党和豫王党的倾轧,就凭她的出身和年岁,她连东宫里那些争奇斗艳的姬妾都斗不过,而原配已经育有两个嫡子……
只是,如今已经两年过去了,太子妃陈氏仍然活着,看那模样似乎还活得不错。
她能够以俯瞰众生的姿态坐在皇后身侧,间或给皇后添茶布菜,似乎还在同皇后笑说着什么……能够在表面上得到婆婆的看重和其余嫔妃贵人们的仰视,这对她来说已经是难比登天了,而下头无声看着的傅锦仪则对她留了心。
这是一个有点手段的人——傅锦仪悄声地给她下了定论。
皇后身侧其余陪坐的贵人们就不陌生了。皇后的嫡女和敬公主,邱皇贵妃和她生的五公主,而萧妃和其余妃妾们都坐到了下头的席位。那些后宫嫔妃们衣着光鲜、千娇百媚,然而她们的面目却很模糊——都在笑,笑得意味不明,让人不愿意去深交。
傅锦仪轻轻叹了一口气。
众人小心翼翼地用膳,不多时,前席的高台上头上来两位内监,朝皇后叩拜道:“梨园的戏班子前来给皇后娘娘和各位贵人献曲。”
梨园是宫里养戏子、歌姬、舞姬、琴师一类人的地方,专供皇室赏玩,凡有大的宴饮聚会都会让梨园献艺。皇后微微点头,那两个内监便传了伶人上来。
宫里养的戏子和宫外的果然有些不同,他们稔熟宫廷礼仪,唱词又偏重雅、颂的风范,唱的都是寓意祥瑞的曲子。虽然这曲儿比宫外少了几分婉转随性,却唱得气势如虹,倒别有一番滋味。下头傅老夫人第一回 听宫里的戏,一时兴致勃勃地,笑盈盈地看着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