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曲裳伸手便握住他,笑逐颜开的,两人上了轿子,一路往正院走。
沿路途中,摸手摸脸,胡逆到让人家占了不少便宜……
来至正院,两人走进屋里,将下人打发了,又燃好一炉香,烟气渺渺,两人对坐喝茶儿,说着说着,自然就凑到了一块儿,宽衣解带,正准备‘进入正题’呢。外间,丫鬟不要命的冲进来了,“不好了,姑娘,有人来砸府门……”一把掀开帘子,她仿佛被谁掐住了脖子似的喊。
声音之尖锐,吓的塌里一对儿‘鸳鸯’骤然分离。
胡逆转身,侧脸靠塌角,唇角微勾,眸光骤寒。
楚曲裳则是勃然大怒,随手抓过矮几上的玉瓶,狠狠摔了过去,“疯了吗?有人砸府门,打出去送府衙,直接处理了就是,来寻我做什么?”
“哎啊!”丫鬟被迎面砸了一瓶子,额角血都下来了,不敢分辨不什么,‘卟嗵’跪地,她急急道:“三姑娘,砸府门那些人……领头的是孟家三太爷,奴,奴婢们着实不知该如何是好……”
“什么,是他?”楚曲裳一怔,面上显出几分抑郁。
孟家这么多年实施的‘四德’教育,在统治徐州、控制言论风气上头,确实给了他们不少帮助,不过,正所谓:有一利自有一弊,孟家高层不信这个,但,他们家的旁枝、庶脉、偏房儿……那些人,打小受这样的教育,他们难道不信吗?
跟唐家相同,孟家同样是个大家族,甚至比唐家还要‘广博’——他们终归传世更久——徐州孟姓,乌鸦鸦足有两、三千,这么多人,难道就没有信死了那些,当毕生追求……就如同孟余似的……
呵呵,胡逆认真的表示:那样的人,真是海了去了!!
又迂又腐,还‘倔强不屈’,根本不畏权贵,誓死捍卫胸中信仰,乃是又好鼓动,还特别容易利用的一批。
而丫鬟所言的三太爷,就是孟家这批人里的‘泰斗’。
不过区区旁系庶出,仗着活的久,辈份高,竟还挺活跃,一直没放弃非得拉楚曲裳‘沉塘’的孟家人里,他就是个领袖。
“……三太爷不知听哪个碎嘴烂舌头的混帐,说您热孝里还……咳咳,就纠结了好一批人砸府门,要找您‘理论’,他老人家那么大岁数了,还带着不少孟家老爷们,冯管事不好处置,就说您,您……三姑娘,您还是先躲躲吧……”这好说不好听的,真让人抓了奸,在两位公子那里不好交待啊!!
丫鬟跪在满是碎瓷片的地毯上,满脸血泪,苦苦相劝。
楚曲裳恨的咬牙切齿,偏又没什么办法,“那个老不死的东西,早晚结果了他。”狠狠斥了几句,她万般无可奈何的站起身,正想往外走,但是,突然回头,她瞧着胡逆,“你且跟我一块儿……”好不容易遇见个顺眼的,身份模样正合适,她还打算好好养着解闷呢,哪能这么丢开?
“是~~”胡逆闻言站起身,来到她身边,含笑看着她,楚曲裳回望,伸手来拉,正想携着他出门,换个地方‘继续’,谁知,眼前人突然停步,伸臂一下把丫鬟拽了进来。
“哎啊!你干什么?”丫鬟惊呼,踉跄着摔倒。
楚曲裳同样看过来,眼神满是疑惑和微微警惕,胡逆根本没管她,抬脚照着丫鬟脖子狠狠一跺,就听‘咔嚓’一脆声,那丫鬟颈骨碎裂,瞬间气绝。
胡逆管都没管,一脚踢开她的尸身,其动作之利落狠辣,跟他那张英俊漂亮的脸,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啊!!”楚曲裳捂唇,看着那丫鬟还微微抽搐的身体,凸瞪着的眼睛,直直望着她,一副死不瞑目的模样,吓的大喊一声,转身就要跑。
胡逆一把拽住她,把她甩到塌前,扑上前捂住她口鼻,下了狠力气。
楚曲裳呼吸不畅,拼命挣扎着,连锤带打,手脚乱踢。
胡逆一点不放松,死死压在她身上,半晌,她不动了。
跪在塌里,上手仔细检查了一番,见她确实死了,胡逆垂了垂眸子,将她尸身甩在背上,又拽着那丫鬟,大摇大摇走出正院。
实在是……偷.情嘛,哪好光明正大的?楚曲裳早把别庄下人全打发走了,正院里根本没人。
一背一拽,拖着两具尸体,胡逆顺利来到陶然亭小湖边,这会儿,孟家人早就率领着正义人士——姚家军们砸开门,打进了别庄,风中隐隐约约传来叫嚷怒斥声,胡逆站在湖边听了片刻,随后,就把两具尸身尽数扔进了湖里。
既是沉塘,自然是要在水里的。
眼见两具尸身沉入水底,他返身离开,悄无声息跟戏班汇合,一路来到孟三太爷和别庄下人对峙处——二门口里,马棚旁边。
戏班子的人将寻来的桐油撒进马棚草堆里,胡逆亲自点起了火,烈火燃燃升起,整个马棚在烈焰中燃烧,火势——以非常快速的蔓延开来。
很快,黑烟就升起来了。
二门口那里,孟三太爷和别庄下人自然发现,惶惶然想逃,但……有‘正义人士’的姚家军们在,又哪有那么容易呢?
作者有话要说:楚曲裳: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就是可惜,没吃上肉……
第一百六十二章
豫、徐两州, 最近出了个大‘新闻’。
——素来品行不端,惹下诺大风波, 几乎人人喊打的唐家妇——豫亲王女楚曲裳孝期嬉乐, 实是不逆。孟氏大公无私, 派族内三老率众将其沉塘,实乃秉公处事之典范, 惜乎逆妇仆从不驯, 轰赶至不慎起火, 把别庄烧成白地不说, 孟三老并五十余孟家才俊,俱都丧生火海里。
真是惨呼、叹呼、天地为之同悲!!
可怜孟家那些最‘大义’, 最‘守规’……
咳咳,最偏激, 最‘孟余’的, 全让胡逆一把火烧死了。
次日,姚家军就走向了街头巷尾。
随后, 没几天的功夫,这件大事开始遍地开花, 用飞一般的速度,传遍了徐、豫两州的每个角落, 从城县到镇乡,连那最底层的浣纱妇人,都能嚼两嘴,当个闲话儿窜窜……
对此, 孟家除了惯常打压舆论外,并未对外否认什么。毕竟他家一惯就这做风,就算否认都没人相信,到不如干脆担下来,到显得大义凛然些。不过,私下心,孟逢释和孟久良都挺苦恼……至于其原因,当然不是什么王女沉了,自家死人太多,族内有家眷闹腾,而是,楚敦和楚玫对他们的态度,突然变的有些暧昩起来……
到不是说被斥责了,而是,日常言谈相处间,就没有以往那么亲热了!
说真的,沉个王女,烧个庄子,死点孟家人,这事确实不算大,毕竟,无论是楚曲裳,还是孟三老爷和那群迂腐书生,对如今豫、徐两州和姚家军相对的局势,都没什么影响力,说白了,死不死的无关大局……
他们闹出这事,丧了那么多条人命,除了孟侧妃这当娘的哭嚎到几乎没了半条命之外,不管是楚敦,还是楚玫,并没太往心里去。
事实上,他们俩对孟家那冷淡态度——与其说是替妹妹抱不平,到不如说,是忌惮孟家伸手太过……
楚曲裳——不管怎么说都是豫亲王女,是他们的亲妹妹,孟家说沉塘就沉塘,连个招呼都不打,未免有点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
外家归外家,但主、臣之间,是要阶层分明的。
楚敦和楚玫处置公务之余,偶尔谈起这事,都说能渐渐明白‘父王’的心思,为何要拉起唐、孟两家,令其对峙了。
‘平衡’之道什么的,确实有它的妙处。
不过,碍于眼前这局势,姚家军隔岸虎视眈眈,随时都能打过来,他俩也不好给外家脸子看——毕竟,如今他们二位一体,算是跟孟家‘绑定’的。
到底,谁让他们亲娘是姓孟的呢?
未曾训斥,轻轻放下,把楚曲裳匆匆安葬了,他们就直接对外宣称:不拘是豫亲王女,还是孟三老爷甚至是孟家那群‘俊杰’,他们的死全是意外,别庄起火乃天灾……还对外封了口,严禁百姓谈论此事。
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哪是谁能管的住的?反到越禁越传,越传越广了。
对此,楚敦和楚玫恼归恼,却也没做什么大动作,因为就在楚曲裳之事发生不久后,姚家军就隐隐有了整军趋向,这个时候,民间风气之类的,对他们来说,真的就没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