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他才托病上朝,便有人弹劾他私德不休,聚女纵乐,罔顾礼数,甚至掐死妾室,满足自己的怪癖。
连贵妃在平宁宫急得走来走去,这是怎么了哥哥怎么就被人弹劾了谁家没有妾室,谁的后院不死一两个妾室,陛下值当拿这事发作吗
难道陛下是觉察出了什么
她求见过陛下,陛下不见她。她的心里有些没底了,这样的时刻,走错一步就是满盘皆输。他们锦宁侯府谋划多年,不能功败垂成。
明帝不见她,黑沉着脸,转头就召了宁王寿王康王进宫。
三位王爷被同时召见,这还是头一回。明帝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三个儿子,心情是怎么都好不起来。
子壮而父渐老,在帝王之家,就是一切争斗的开始。
儿子们一个个如狼似虎,盯着他身下的龙椅。他还活着,儿子们就等不及了。虎视眈眈,一个个都恨不得他明天就驾崩。弄出这些动静,真难他是死的不成
越想越火冒三丈,一个折子丢过去,砸在康王的身上。
康王心里委屈,父皇连发火都挑软柿子捏。大皇兄是一直被寄予厚望的,父皇一直看重。二皇兄又是嫡子,父亲因为愧疚也很是怜爱。只有他这个老三,不占长不占嫡,爹不疼娘不爱的,就成了出气的。
折子砸中他后,掉在地上,散了开来。
他低头看着,是一道请立储君的折子。
“你们说说,京中最近乱事频发,又是山匪又是刺客的,是怎么回事”明帝看着他们,问道。
三兄弟都半低着头,这点事情,他们都不相信一个帝王看不出来。父皇这么问,是什么意思想听他们说什么
三个人都不说话,明帝冷哼一声,一指,“你来说。”
康王心里的委屈啊,更是大了。不讨好的事情,父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在父皇心中,自己这个儿子是看得最轻的。
“父皇,儿臣哪里知道…山匪的事不是有人在查吗二皇兄这事呢儿臣更是糊涂了,就听二皇兄一人说,儿臣可是从来都没有见过什么刺客…”
明帝眯起了眼,盯着他,“是吗”
康王心一紧,“儿臣以前是这么想的,可是昨天儿臣的府上突然就遇到怪事了,莫名其妙被人扔了一个人进来。儿臣觉得,新上任的京兆府尹也是个不作为的。山匪的事到现在都没有查出来,二皇兄又遇到刺,儿臣和大皇兄的府上也发生了奇怪的事情……父皇,儿臣以为,一定要派人详查,坚决不能放过作乱之人。”
此时的明帝,不是一位父亲,而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他的眼神凌厉而且威严,令人不敢直视。康王心里虚着,被他看得脚底生寒气。
明帝盯着他,看了好大一会儿,眼神才从他的身上移到寿王的身上。
“你有什么想法”
“儿臣以为,事情都是冲着儿臣来的。前次山匪一事,儿臣差点命丧火海。后来遇刺,又差点送了性命。皇城之根,天子脚下,儿臣想不通是什么人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如此迫害一位皇子。”
明帝的脸色越发的难懂复杂,落到宁王那里。
宁王往前走一步,“父皇,二皇弟所言不全。昨夜里儿臣与三皇弟的家中同样被人闯进了,说明那些隐在暗处的人不止针对二皇弟一人,他们针对的是整个皇族。儿臣以为,此事事关重大,定要彻查清楚,揪出那人。”
“域儿说得没错,这事不能姑息,朕定会让人查个水落石出。你们三人,都是朕的亲儿子,朕希望你们能相互扶持,同仇敌忾。”
“儿臣谨记。”
三人出去后,明帝慢慢走过去,弯下腰亲自捡起折子。冷着眼睨着上面的奏章,脸色沉得吓人,随手一甩,折子被丢进香炉中,渐渐传出焦糊味。
三位王爷同时出了宫门,在宫门口告别。
“大皇兄慢走。”
“二皇弟慢走。”
“三皇弟慢走。”
兄友弟恭,一派融洽。
转过身,坐进各自的马车中,分道扬镳。
第68章 欣赏
进了自己的马车, 宁王的脸色立马变了。柔和的神情被一种凌厉所取代,紧皱的眉宇间多了一丝戾气。
这个二皇弟,还真是越发的琢磨不透了。越是看不透的人, 越是危险。如此劲敌, 若是纵容下去, 只怕将来难以收拾。
卧榻之侧, 岂容他人酣睡。自己想要那把龙椅,就得扫清通往王座上的一切障碍。而最根本的障碍, 就是自己庶皇子的身份。
若无嫡皇子,他身为庶长皇子, 名正言顺。
天家无骨肉,天家无亲情。二皇弟, 你可别怪皇兄。要怪就怪你是嫡皇子,要怪就怪你突然好了。你要是一直残废着, 该有多好。
回到王府,锦宁侯就等在府里。
看到他进门, 是连忙站了起来。
“王爷,那个人…不见了”
什么人宁王皱着眉, 先是一脸的不耐烦。猛一细思, 再看锦宁侯的表情,凝重起来。唤了人进来,命令下人去看昨天晚上的血人。
那侍卫很快回来了,“王爷…人不见了。”
锦宁侯双腿一软,“王爷, 这也太吓人了。来无影去无踪,那些人到底是什么人有这样的人在寿王的身边,那我们…”
寿王的实力高出他们如此之多,若是再硬碰硬,他们是讨不到半点好处的。相反,还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到头来不光不能成事,别说是滔天富贵,就怕性命都保不住。
“什么都不能再做了,二皇弟的实力深不可测,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之前,我们先按兵不动。”宁王说着,一脸沉重。
锦宁侯闻言,忙不迭地赞同,“殿下说得没错,知己知彼才能一举成功。眼下朝中立储之声渐涨,陛下却一直稳如磐石,足以说明在他的心里,殿下你才是储君的人选。陛下正值壮年,千秋鼎盛,日子了还长着。即便是现在立了寿王为太子,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定。事在人为,一切都不能轻易过早下结论。”
“你说得没错,二皇弟是嫡子,这个时候要立储君,他名正言顺。父皇没有顺着那些人的意立二皇弟,心里肯定是有其它的打算。我们以不变应万变,静等着吧。”
锦宁侯被那带血的死人吓到了,心还悸着。听了他的话只觉紧绷的身体活了过来,哪有不应的道理。可是他们不动了,贵妃那边的安排,要怎么办
“殿下,那之前的的安排……”
“都待命吧,另外好好打探寿王隐藏的实力,本王要知道他的身边都有什么人。”未知的东西才是最让人害怕的,宁王还担心越千邑会先发制人,又道:“派人盯紧寿王府,一有风吹草动即刻报之本王。”
锦宁侯点头,“殿下顾虑的是,臣一定查个清楚。”
此后,京中风平浪静。明帝一直压着那些请立太子的折子,含糊着。越千邑也回到了朝堂之上,和宁王康王起起参于朝事。
时光如梭,白马过隙,很快便到了中秋节。
宫里设了宴,朝臣命妇们奉旨进宫,与天家一起庆祝今年的风调雨顺。比起前两年,今年的年景好多了。
明帝脸上的喜气感染着每一个人,所有人都带着与有荣焉的喜悦。
陈皇后与明帝从在正座上,连贵妃的位置略低一些,然后是如庆妃等一些品阶高的妃的。另一边则是三位王爷与王妃。
康王还未大婚,故而一人占一席。
宁王府中除了宁王妃倒是有几个妾室通房,不过都是没有品阶的,自然出席不了这样的场合。而寿王府,还有一位陛下亲封的孺人。
是以,李锦瑟也出席了。她缩头缩脑地坐在佟锦素的正后方,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连贵妃看着,心里憋了一口老血。
原是想给寿王夫妇添堵的,谁知这个李家四姑娘如此扶不起来。有了名份也还是这般上不了台面,还不如一般人家的姨娘,白瞎了自己一步好棋。
三位王爷坐成一排,加上寿王这个生面孔,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众人隐晦地打量着,在心里各自做着比较。
论长相,寿王胜过宁王康王许多。论姿仪,寿王比宁王更有气势。到底是嫡皇子,又能在夏国全身而退,可见是个不简单的。
诚国公一派的官员,心里越发的安定。而锦宁侯府一系的人则是心里犯起了嘀咕,有寿王这样的嫡皇子在,宁王还能笑到最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