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观魇影记(80)

作者:影小匣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父皇的针尖在嘉辉头顶上明晃晃地悬着,前朝的威压透过针孔渗进来。

苏瞳推至寝殿侧面,胡宰相坐下来道:“今儿个布政府主部大人想告我的状来着。”他眼风一斜,布政台主部立刻上前道:“陛下,胡大人他取笑我了,在下哪能告他的状。”

明明说是有人告自己,胡孝悲却比布政主部沉稳许多,道:“不是告状是什么?”

那布政主部方欲开口,嘉辉抬手打断道:“胡大人,朕已经知道您与董大人之间有些争议。关乎科考,两位大人私下里论不明白,不如早早拿到朝廷上,让众人明着探讨,”说着他看了看布政府主部董棣,“朕让董大人今天卯时请胡大人来,一同说说究竟所为何事。董大人你倒是很准时。”

董棣低了低头。嘉辉也不转头,向苏瞳道:“和你谈得高兴,朕竟没把握好时间。无妨,你就在这里等等。”苏瞳答“是”,胡孝悲和董棣猜到他是经尉迟令引荐的蜀州书生,都只抬眼一扫,不就此作声。

嘉辉这才掠过胡孝悲和董棣,指了指门边的布衣男子:“他是谁?”

董棣道:“恕臣不报,这是我的好友,莫玄。”

布衣男子形容拘谨,又觉得自己不能一味缩在人后,便看着地面低声补了一句道:“草民南隅海州人。”

嘉辉道:“海州幽静,多贤儒学士。”

评点过了蜀州,他又来评点他的海州。

胡孝悲道:“陛下这话说得什准,董大人正是请了海州的贤儒学士来堵我的口呢。”嘉辉问“怎讲”,胡孝悲冷笑不语,莫玄退后半步,董棣则上前道:“胡大人,在下实在没有别的意思。我不过是身在其任,欲说其话,无奈学问不专,只好请专人代言而已。”

嘉辉命仆从再置一张凳子,对董棣道:“你也先坐。”

观清镜外,许真迟钝道:“咦,筠瑶君,这位海州莫姓,莫非是莫青莫公子的父亲?”未及筠瑶点头,门口传来一声:“我都知道莫青的父亲名玄,你在云珏呆的时间比我长得多,许真,你问这话可太夸张了。”

许真下意识挠头笑道:“莫公子的父亲一直在海州研学,莫公子远道来修竹,都是莫家夫人送的。云离君,我也没见过莫玄先生本人,这回在您的法器里见到他出现在京城,这不是吃惊不小……”话没说完,他猛地顿住;与此同时筠瑶连着众司命小仙一齐转头。许真惊道:“呃,云离君……您几时回来的?”

云离随手拖了把椅子,坐下道:“才回来。”

许真:“云离君这是上哪儿了?”

云离:“白隐寺。”

许真咽了下:“云离君不知道苏公子他今天面圣吗?”

云离:“知道。所以我去白隐寺给他上香。”

许真:“……”

众人哑言。

司命小仙们沉默是因为云离毕竟是苏瞳的司命,一司命给凡人上香着实稀奇。许真沉默,是因为他不论横看竖看,都不觉得眼前这位是个能低下头虔诚拜佛的人。

筠瑶向云离点头示意,重新将视线移至观清镜。在众人又惊又怪、想笑不敢笑的时候,大概只有她这个把司命仙做腻了的,明白一位司命的无奈了。

第四十七章

云离抬了抬下巴:“看戏。”

众人噤声扭头,只见布政府主部谢座的同时,慢慢展开手头握了很久的卷轴。卷轴中是被分成几个部分的密集小字,加章处盖布政府的官印。字穷,董棣道:“陛下,会试的题卷,向来经由布政府审核,原本若这回的题目不出问题,再过一阵子,这卷轴就将交由宫里的版印坊了。”

嘉辉扫了眼卷轴题目:“出了什么问题?”

董棣用余光觑着胡宰相,道:“明年春闱的题目,是胡大人出的……上面实在是、实在是……”咬了咬牙,续道:“错漏百出。”

嘉辉的视线移向胡孝悲,胡孝悲却没有要说话的意思。董棣接着道:“近年朝廷缺员,陛下求才若渴,胡大人身为宰相亲自设题选贤,这当称佳话……”

酒气急烈,董棣要含蓄委婉,嘉辉不太能等得下去,直问道:“胡大人出了怎样的题目?”

董棣:“律令法度、文成武德。”

嘉辉冷言道:“是董大人你一个人对题目有异议,还是全布政府的人对胡大人的题目有异议?”

董棣拱手至额前:“陛下重律法重文武,布政府不仅无人对此提出异议,如果受任出题,还会与此相合……”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下站在寝殿侧面的苏瞳,以此询问嘉辉当着外人的面谈论科考机密是否欠妥。嘉辉不理会他的问询,道:“那胡大人同董大人的争议何在?”

董棣道:“在于小学之误。”

嘉辉:“会试怎关小学?”

董棣道:“陛下,古今研学,小学之理乃殿阁基石,文人须臾不可离也。言道,小学不修,莫达圣人之说。”他拂过卷轴,指示道:“比如,题目里有许多用字之误,陛下可察。”嘉辉拿起卷轴细看的过程中,董棣道:“许多字形,古分今合,现以一字代多义本无可厚非。然胡大人的题目前别字形,后又将不同义的字形相混,未免不牛不马。”

胡孝悲不言语。

看完,嘉辉放下卷轴:“除了董大人,旁人怎么看?”

董棣道:“臣曾请各位大人评判这份题目,皆曰‘杂糅不可行’。”

嘉辉的指尖在平铺的卷轴上打着节拍,过了一会儿,缓缓道:“如此说来,胡大人的学问是有些疏漏了。但人孰能无过,这份题卷上失当的地方,布政台看着改了就好……朕觉着,这事实是没必要再拿到朝堂上商议。”

胡孝悲的脸色终于变得不对劲了。起初布政府说他有误,他只道古字今字的区分与否不算错误,不予更正。怎想董棣携着题卷在朝中四处找人讨论,竟至于传出宰相学问浅薄的琐言碎语。胡孝悲同董棣到嘉辉这里,本意是借圣口消弭闲言,将众人抬高的事情化小,不料嘉辉的话竟也指向了他学问的错处。这样一来,他不啻自己伸出脸叫嘉辉再揭了一层面皮,董棣也该暗自得意了。

一旁的莫玄和董棣对视一眼,两人虽讶异于嘉辉定论的速度,但只觉如此最好,以免牵扯太远,于是会意间预备告辞。

胡孝悲忽然起身道:“学海内扁舟无数,人各执一浆,异道而驶。然真明悟者殊途同归,取‘洽通’之理耳。修习小学,目的在于包蕴思想,文字若执着于形式,就是本末颠倒了。陛下,老臣最开始想到董大人只走惯了一条路,难辨新途,便想就老臣与布政府的争论点示董大人,好让董大人不要囿于狭路。可既然董大人专注老路,老臣也无话可说。令老臣痛心的是,董大人非要分个是非黑白,激起众多大臣来指责老臣之过,传臣学问浅陋之蜚言。”语至激动处,胡孝悲抓紧了胸口处的布料:“难料陛下也剑指老臣多年来腹中之所学。”

嘉辉平静道:“纵是壮年人也会被怒气所伤,何况胡大人。胡大人快快请坐。”

胡孝悲冷笑:“陛下眼中的老臣,也只剩下无谓的年龄了吗?”

嘉辉:“方才是朕的思路局限了。”

胡孝悲心下稍缓,面色渐开。董棣和那莫玄却是一齐凝眉,心跳漏了一个节拍。嘉辉把玩着空酒杯,目光不聚集在任何一点:“如胡大人所言,殊途而已,朕居然说是错路。”

苏瞳下意识去看莫玄,见得莫玄虽焦急不已,然没机会也没勇气开口,只垂手搓着衣摆。莫青那时千推万辞拒上马车的样子,像极了这个时候的莫玄。再多想一步,如果莫青真的到了殿试堂上,其神色多半就和他父亲现在的神色完全重合了。

董棣发言道:“胡大人,在下斗胆,试问您所说的‘殊途’,和错路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胡孝悲:“那董大人觉得差别在什么地方?”

董棣一时塞言。

嘉辉悠悠道:“胡大人点醒了朕。朕觉得,这会试的题卷中应增设一项,所加题目专究小学。胡大人,还得劳烦你再出一题,考察科生活用文字,免得天下读书人的学问越做越僵了。”寝殿中,一声音踏着他的尾音急急迸出:“陛下,万万不可!”

出言者竟是莫玄。

莫玄刚才被嘉辉问话时声音极小,之后又一句话都没说。当下他突然开口,声音在寝殿中众人听来都陌生而突兀。自知失言失态,莫玄连忙揖身低头。胡孝悲想他是布衣平民,心觉嘉辉不会费时追究,于是只当莫玄从未说话,便接了嘉辉道:“得陛下的信任,老臣感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