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半途而废。
却未想到,情急之下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不知他可会觉得她轻浮不知礼?
走了几步,顾月卿忽而听到君凰道:“王妃从前可有听说过本王?”
不知是不是错觉,顾月卿总觉得君凰在问出此话时,似有些紧张。
转念一想,君凰是何人?又怎可能因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而紧张?许是她适才太过慌乱的缘故,这才产生的错觉吧。
“王爷之威名天下皆知,倾城自也不例外。”
原牵着他的手却被他反握在手心,他手上微微用劲,便迫使她停下步子。
不解的回头看他。
却见昏暗的视野中,他面上情绪有些莫测难明,“本王指的并非这个。”
“嗯?”
顾月卿不解,不是问她可有听说过他?她听说过啊!
君临摄政王,君临权倾朝野的战神,传闻他有一双赤眸,嗜血食人,凶狠残bào,却容颜俊美如妖,这样大的名声,天下谁人不知?
不是指的这个,那又是什么?
总不会是……他记起了当初在万毒谷之事?
这般一想,顾月卿便压下心中震惊故作神色如常的试探着问:“莫不是倾城从前与王爷见过?”
“并未。”这两个字说得有些生硬,君凰的面色似也有些不好看。
原来当年母后常挂在嘴边与他的提及的婚约,她竟是半点不知情!
君凰有些烦闷。
之后从林间走回青竹院,两人就这般牵着手,却谁也不再说话。
君凰不说,是因着心底郁闷。
顾月卿不说,则是在琢磨君凰之前所言为何,同时她也察觉到君凰的情绪似有不对,便未出言打扰。
却不知她迟迟不言,反倒让君凰原就郁闷的心情更加郁闷。
这人若不是顾月卿,君凰此番便是不冷戾相对,怕也早已直接拂袖离去。
总归如何也不会暗自生着闷气,还担忧她的身子和安危,故而一直牵着她回到青竹院。
待将她送回屋中,君凰绷着一张脸道:“王妃早些歇着,明日不必将药膳送到月华居,本王会过来。”
“好。”
却总觉得他有哪里不太对劲,回想一番适才的相处,她好似并未说错什么话,怎生好好的便像是生气一样?
莫不是果如传言一般,君临摄政王喜怒无常?
微微拂身,“倾城恭送王爷。”
君凰刚要抬起的步子一僵,颇有几分高深莫测的看着她。
却见她疑惑的与他对视,“王爷可还有事要吩咐?”
君凰瞬间便觉得有一口气堵在心口,上不去也下不来,又不能冲她发火,生怕会吓到她。
“无。”
罢了,她就是个木头人,心硬得跟石头似的,说话还总一板一眼,丝毫不像二八年华女子该有的模样。
这点他早便知晓,又与她计较这许多做什么?徒增烦恼。
“那……王爷慢走。”
得了,好不容易顺下去的烦闷又给提了上来,他若不再快些离开,怕是会被她气得吐血。
有谁家妻子巴不得丈夫快些离开自己屋子的?
若换作旁的女子,定然会想方设法将他留下。她倒好,多番让她搬回去同住她不同意,而今他人在她的屋子,见着他要走竟也不做丝毫挽留。
越想越心累,索性直接转身离开。
方到门外,便听屋中之人道:“秋灵,我适才可是有什么话说得不妥?怎地王爷像是生气的模样?”
“想是主子您多想了吧,王爷瞧着对您很是关怀,又如何会生您的气?主子可累?可要梳洗歇下?”
“如此也好。”
门外的君凰:“……”
不愧是主仆,完全不知症结所在。
好在是嫁与他,若是嫁与旁人,谁人受得她这番蠢笨?
也不知倾城公主自幼聪慧过人的传言从何而来,这般言不符实。
*
京博侯府。
御景园。
君黛一直坐在chuáng边守着昏迷不醒的chūn蝉,面色已渐显憔悴。
晋嬷嬷来唤她去用膳,她也不为所动。别无他法,晋嬷嬷便只得将膳食送过来,岂料还是被她打发了出去。
自chūn蝉受伤昏迷到现在将近五个时辰过去,君黛滴水未进。
晋嬷嬷提着食盒站在门外,迟迟不肯离开。
恰见端了一碗汤药走过来的周子御。
第一公子,风姿卓绝,便是端着汤药亦难掩一身气韵。
晋嬷嬷一时看得有些入神,而后心底泛起一抹淡淡的忧伤。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她们这些原在宫中伺候长公主的老人也随着长公主在京博侯府生活了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来,她从未见过长公主与侯爷红过一次脸。夫妻和睦,当是那些话本子里说的举案齐眉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