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侯府嫡次子(104)

作者:小懒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作为经历过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人,最不怕的就是考试了,大考,小考,月考,摸底考,考得人吐!

既然决定要下场,韩缜早早就通知府里做好前期准备,像报名啊,有些事有侯府出面有很多便利。

他们永宁侯府的老祖宗是流làng儿出身,只知道自己姓韩,父母家乡一概不知。后来跟在太。祖身边打江山,一直打到了京城。后来论功封赏时,gān脆就将籍贯落到了京城,自此落地生根,繁衍子嗣。所以韩缜不用跑到别地去,留在京城就能科考了,倒也便宜。

侯府里对他这么小就下场很惊讶,除了老侯爷,叶婉婉,他们都不太了解韩缜的学习进度,虽然自小就会夸赞他天资聪颖,但是只以为比常人聪明些有的,总不会太夸张!

就是永宁侯也不太清楚,一是他无所谓韩缜学的好坏,他更注重其他方面;二来也是他的心思都在军务上,也是相信儿子,对韩缜这方面的关注就少了!

所以众人惊讶有之,嗤笑的也有,也不乏关心的!

在一起读书的几位堂兄弟中,倒是知道韩缜的功课应该学得比他们深,因为往往谢琦是单独教授他一人的,就是因为进度不一样,但是具体到了哪一步就不清楚了!

倒也不是说谢琦因此就忽略了他们,既然当了他们的夫子,他就必定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像韩纭实在不是读书的料,有谢琦的引导,加上韩缜时不时的鞭策,也不过是熟读三百千,其余四书五经不过拿基础的了解个大概,能通读常用字,知晓常用的典故大义,就不错了。

你让他去考试答题,提笔作文,那纯粹是为难人!

大房李氏大概是心知肚明,儿子初时连一本《三字经》都背不下来,能有现在的成绩其中老师也是花费了心思的。可是儿子也只能到这个地步了,想走科举基本是没有指望了,她也死心了。现在她倒庆幸儿子当初坚持一心习武,如今看形势也是一条出路,将来靠着他二叔能混个一官半职的,也比做平民百姓qiáng些!

至于韩纬,虽然他天资有限,却也知道谢琦教学质量高,比外面的先生qiáng多了,也并没有因为堂弟而忽视了自己。并不像他娘说的,先生因为韩缜而入府,就将所有心思都放到了堂弟身上。

他知道他娘一心期待着成才有些着急,所以仔细分解了一番,不想他娘误会以致和二房生嫌隙。

韩云清和韩云静更小,别看大家好像都是同岁,可是一开始就好比韩缜有着高中自学的水平,人家才是真正的小学生从头开始,本来就不能比较。

反正在不知情的人眼中,韩缜今年就入场考试是相当于胡闹了!

韩维为此还特地找到他劝说了一番。自从当了齐王公子伴读,日常进出宫中,韩维也成长了不少,气度更稳重了。加之被立为了世子,在众兄弟中真正的第一人,也更傲然自矜,看待韩缜这个小弟弟也没有以往的威胁感,但也平平,本来相处就少,如今感情更是淡漠。

他前年下场,可惜止步于院试,目前是童生,今年打算再下场一试。

韩维知道科举的不容易,如他有宫中大儒教导,等到十三岁下场,也不过是个童生。他不相信韩缜会比自己更高明,也是好心,就是为了涨经验也不急于一时。韩缜还小,完全可以多学几年再下场,何必着急呢!

韩缜谢过他,不过坚持说自己已经下定决心了,还是想今年就考。韩维只好拂袖而去!

韩缜也顾不得府中人的想法,反正他现在就是一个准考生的心态,还扒拉了小伙伴一圈,看有没有也想考的,大家可以约着一起去啊,有伴!

威远侯府的李钦早就是小秀才一枚,才十四岁就是秀才,即使放在文官家庭里也是堪称优秀。倒是永安侯府的王嘉悦,还有修国公家的马来恩,他还有一个兄弟马来运,不过他们兄弟一个爱文,一个爱武。

王嘉悦和马来恩比韩缜稍大三岁,他们都是想着走从文这条路的,勋贵之家只要家中子弟上进,资源上是不用担心的,起点天然就比普通学子高。他们倒没有一定的把握,就是想着先下场试试,反正都在京城,万一考不中就当长长经验也好,因此韩缜一招呼他们就颠颠一起报名了。

至于其他学文的小伙伴那水平还低,就不来凑这个热闹,不过约定好了到时一定会给他们加油!

上考场平时的学习积累固然重要,熟悉环境也重要,古代很多的考生常年埋头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心理素质就差些,体质也不太好。这一点真的比不上现代学生经验丰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