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吵着吵着,先后谢氏又被扯了进来。
皇帝当年为了谢氏在天地祖宗前誓言永不纳妃,后来独宠中宫,多年无嗣的事,有不少朝臣始终记着呢,现在皇帝要遣散后宫,不少想得太多的朝臣,觉得皇帝是不是无法忘怀谢氏,才要这么做,皇后谢氏又一次被拿出来讨伐了。
“此事与谢氏无关,众爱卿就事论事即可,无须攀扯他人。”景骊与皇后谢氏的恩怨,在她死时已经了断了。
当日,他将谢氏摆在风口làng尖,最终目的是要对付谢家,因为谢家才是谢氏胆大妄为,残害瑜儿的真正依仗。而今,谢家已除,谢氏已死,他不耐烦听人再说起她,也没兴趣再拿她出来说事,将她挡在前头。
他这么说的时候,神情肃穆,面无表情,群臣一时间不清楚他心中的想法,只能揣摩又揣摩。
有些大臣会看人脸色,心思机敏,皇帝这么说了,他们很快就不再提起先后了。
有些大臣不会看人脸色,又喜欢脑补,皇帝越不肯承认,他们越要这么认定,叽叽歪歪个没完,皇后谢氏真的是死了还不得安宁。
“这事到此为止,接下来讨论国事吧。”景骊懒得听他们废话,很快就制止了他们漫无边际的争吵,问起了政事。
他颁下这道旨意,只是知会他们一声,并不是来征求意见的,朝臣们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都不会改变他的决定。
朝臣们发现这么吵闹了一阵,的确没吵出什么结果,决定换个时间,换个地方再吵,转而奏起了其他的事。
这日散朝后没过多久,太后就听说了这道旨意,当天晚上,她就病倒了。
景朝君王的后宫,标准配置是一后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些是皇帝后宫有位份的后妃,至于后宫中的宫女,实际上算是皇帝没有位份的女人。
若有宫女被皇帝临幸了,皇帝对她有心,自然会给她一个位份,要是无心,恐怕就要丢到脑后懒得搭理了。当然,有了皇嗣的话,母以子贵,肯定要升位份的。
淑妃早逝,皇后谢氏也已“病逝”,现在后宫中身份最高的后妃,是位处贵淑德贤四夫人位的周贵妃,华德妃和庄贤妃,这三妃是皇长子景瑜殁后,景骊为了给谢氏找麻烦封的,如今她们各有子女,为子女计,她们肯定不愿意出宫去,所以第二日,她们也宣布病倒了。
九嫔中的安修容有一女,二十七世妇中的郑婕妤有一子,她们也是不愿出宫的,所以她俩也同时病倒了。
皇帝的后宫中,还有十九位后妃,她们位份高低不一,有些承过幸,但是没有子嗣,有些因为皇帝有段时间巡游后宫谁都有份的时候,她们运气不好,病着或者怎么着,反正当时没法承恩,始终没有承过幸。
皇帝的后宫,虽说人不多,统共也就二十多人,现在其实和冷宫差不了多少了,皇后在的时候,皇帝总要先紧着皇后,才轮得到其他人,而且皇帝进后宫的时候实在太少了,其他人就算想轮到,机会也很少,后来皇后去了,皇帝gān脆就不进后宫了。
这些女子盼啊盼啊,盼了这么多年,早就对得到皇帝的宠爱死心了,对于这道旨意,她们中的有些人,并不像有子嗣的后妃那么坚决地反对。
从后妃的角度可能无法理解她们的想法,但是换个冷宫角度的话,就能够理解她们的想法了,她们本来就是身处“冷宫”了,皇帝能够想到要将“冷宫”中的女子赐金还家,的确算得上开恩了。
但是,太后病着,高位份的后妃病着,只要她们的头上长的是脑袋,而不是摆设,此时她们就算不想病,也必须病倒了。
所以,这道旨意颁下的当日晚间,太后病倒了,第二日,皇帝后宫中的所有后妃,全部都病倒了,一个都没有落下。
当然,后宫中的生病,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什么时候病倒,什么时候病好,都是有讲究的。
病不是可以随便病的,若有人用称病来扫上位者的兴,或者触谁的霉头,最后的结局,恐怕就要变成一直“病”下去了。
但是,该称病的时候,有人要是不识趣,不肯称病,也是讨不到好处的。
现在这个局面,就是必须要病倒的时候了,谁要是不病,谁就是认可这道旨意,谁就是想要离宫,就算心里存着这个想法的后妃,也不愿当这个出头鸟,所以她们全部病倒了。
皇帝收到了这个消息,随即谴医赐药派人探问,但是他本人,始终没有踏入后宫一步,就算是太后那里,他也没有亲自去请安,只派了人早晚去探视。
就这么着,朝中熙熙攘攘,时不时就要有大臣上一份折子,阐述一下他对此事的看法。宫中一片愁云惨雾,人人都在病中,只有皇帝本人,稳坐钓鱼台,巍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