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唏嘘,以为王金水押错了宝。
王金水也悄悄消失两个月了。
众人都以为她是臊得不敢出门,躲去了亲戚家里。但第二年chūn末,一条大消息又将这附近一片都炸响了。
王金水生了个小子。
童老太多年没添孙子,看这孙子喜欢得很。她又是喜欢折腾儿媳妇的,就看不惯儿子被张牡丹拿捏。当即,她就做主,让王金水进了门。
王金水名正言顺住进了童家,与张牡丹分庭抗礼。
童家从此再家无宁日。
这些都是后话了。
王老婆对王金水说完话的当天晚上,就去了秦东方家。童秀亲自下厨,给她做了一桌好菜,感谢她:“王奶奶,这事可多亏了您了。”
她这人没别的本事,就一个记仇功力了得。
童家老太张牡丹几个要qiáng把她嫁给傻子,抢了她们娘三大瓦房的仇,她可记得清清楚楚呢。包括冲到她们家门口骂她?呵,她不出手只是不想计较。
既然他们不知趣,就送她们一份大礼好了。
王老婆摆摆手:“多大点事。”
秦奶奶笑呵呵:“秀姑娘,你别和她客气。她就是个泼皮,不能惯着。”
童秀笑。
王老婆和秦奶奶关系极好。两人打小是邻居,关系亲近,出嫁又在同一个村。这缘分让两个性格不同的人成了一辈子的好友。
童秀说要找人给王金水催催耳边风。
秦奶奶就推荐王老婆:“让她去gān。这对她就是小菜一碟。”
童秀要给王老婆酬劳,王老婆和秦奶奶都不要。
秦奶奶理由很简单:“这两天,小五去你们家帮了几天忙,你们家给的肉和米都要堆起来了。这钱我真不能要。”
王老婆则道:“听说秀姑娘你能教孩子识字?”
王老婆家境也不好。她今年六十七了,只有一个儿子,却在十年前因病去世了,媳妇第二年也跑了,留下个十五岁的姑娘。
眼看着同龄的村里的孩子都上初中高中了,她们家妞儿还大字不识一个。
她心里急啊。
但她和老伴两个huáng土埋到脖子的,哪挣得起上学的钱。
童秀上过初中,让她教着,大妞儿多少能认两个字,将来出去当个伙计,个体,嫁人都能容易体面些。
听过情况,童秀一口答应:“这事包在我身上。”
扫盲班嘛。
已经有一个童静、秦小五了,她不介意再多一个。这可是积德的好事。再说,这人教会了,说不定以后就是她的第一批员工了。
她可不会亏。
第五十三章 妹儿瓜子
“就是这玩意?”
秦红霞围着炒瓜子机转来转去,上下左右一寸都不放过地仔细瞅,一副都不敢拿手碰的爱惜模样,“乖乖,这玩意值三百块钱?”
工业券事情定了,童秀隔天就去村里开了介绍信,去省城背了两套炒瓜子机回来。
随行的还有季和平。
见童秀瞪他,他嬉皮笑脸:“秀姑娘,可真巧,我也去省城有事,咱俩顺路。”
童秀嘀咕了一声:“谁信啊。”到底默许了。
或许,她自己都不愿承认。
她已经很习惯他的存在与陪伴。
炒瓜子机形似一个横放着的黑乎乎的大铁桶,高约两米,宽一米六。从进口将瓜子放进去,机器会自己搅动,保证瓜子均匀受热,比人手工效率高很多。
两套炒瓜子机花掉六百块。
这两台机器能让童秀家的瓜子产量能从日产二百斤,跨越到日产一千斤。
机器搬回来,秦红霞和秦东方当面没说什么,心里都有点心疼钱。但亲眼见过炒瓜子机的效率。他们都沉默了。
第二天,他们亲口提出要开新摊子:“就定在学校旁边吧。到时候秀姑娘去上学,还能有个照应。”剩下几个地点,等瓜子摊规模再扩大时再去也不迟。
打定主意给女儿争气,秦红霞胆子大了许多。
秦东方也道:“秦小五手脚麻利,算账算得清楚,现在能当半个劳力用了。我和秦婶说了,要让秦小五当长期帮工,秦婶同意了,以后按一个月30块给他开工资。”
“火车站那边的摊位我们两就能撑起来。是时候该开新摊子了。”
一个月30块,相当于厂里老练工人的工资了。
这待遇放村里能有人抢着去。
“行啊。”童秀一口答应,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妈,舅,你们不觉得,咱们的瓜子需要一个名字了吗?”
“啊?”
秦红霞秦东方双双愣住。
瓜子摊还要名字?
他们瓜子摊也有招牌,一张油布字上,用粗黑毛笔写了“瓜子六毛五一斤”“又香又甜的大瓜子”,“半斤起售。”等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