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颖知道他俩关系好,在一旁笑道:“阿云哥,你跟我哥真是比亲兄弟还亲,你跟你哥都没这么亲过吧。”
唐云跟他哥哥唐嘉顺确实好像八字不太合,经常吵吵闹闹的,不过毕竟是亲兄弟,也没坏到哪里去,争完吵完还是要上同一张桌子吃饭在同一间屋子里睡觉。
人都到齐了大家就继续把牲口往山上赶,虽然整个村子有三十多户人家,但住得比较分散,放牧按地理位置划分成了四个组,唐嘉木他们这一片一共九户人家一起。
平常都是各家老人和早早辍学的孩子来放牧,赶上寒暑假就基本都是小孩子了,所以也就很热闹欢腾,是唐嘉木他们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现在又要来重新体验一遍,定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体会。
小屁孩们一路欢声笑语,很快便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
这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森林、草地、高山湖泊依次相连。他们把羊群赶进森林里,森林里有各种小杂树和低矮的箭竹丛,长满了羊群喜欢吃的叶子,猪群有的在森林和草地边拱草根,有的进入林子里捡野生蘑菇和掉落的野果子吃,牛群则全部在草地上吃青草。
牛羊悠闲吃草,一群孩子便在草地上玩开了,男孩子们玩玻璃珠,下五子棋,打水飘等等,女孩子们则在另一边绣花。
只有不合群的唐嘉康和唐嘉全兄弟俩没参与其中,他俩坐在离大家有一百多米远的地方无所事事。
这里的草地比村子背后的“小驿站”要大得多,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看不到边,沿着湖边一直往远处延伸。湖泊呈长条形,这一面是草地,远处的对面则与森林接壤,往两侧看去也是一望无际,湖水清澈泛蓝,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与头上的蓝天相互印衬,朵朵白云倒映在湖中,跟着水波dàng漾。
这样的高山湖泊他们这一带有很多,但要数这里最大最美,被当地人称为海子湖。
唐嘉木坐在草地上,面朝湖水,眯起双眼看着远方,微风拂面,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当年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却从来没注意到过天这么蓝湖这么美,这大概是因为当时没踏出过大山一步,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走到哪里都是大同小异的风景的缘故吧。
有了对比才能更好地发现美。
唐嘉木陶醉在美景中,忽然觉得余光处好像有人在盯着他看,忙扭头过去,是唐颖那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哥你又在想什么呢?你沉思的样子真帅!我要是有照相机一定把你拍下来拿去给苏小芹看。”
唐嘉木笑笑道:“你这丫头什么时候过来的?你不好好跟他们绣花,过来gān什么?三心二意的!”
“他们都绣鞋子枕头的,没意思!这些都是以后嫁人要绣的。我可没那么着急嫁人,我以后也要考大学,去城里。妈说读了大学以后嫁人就不用绣花了,我不喜欢绣花。”唐颖嘟着个嘴说。
唐嘉木为她有这个想法感到高兴:“那你可要努力学习哦。”
正说话间,就听叮叮当当的一阵牛铃声从斜后方的山路传来,还伴随着咩咩咩的羊叫和一群小孩的嘻哈声。
唐颖立马站起身:“是郑家村的!”
随即朝唐嘉木眨了眨眼:“哥,苏小芹来了哟~”
第11章
苏小芹是隔壁郑家村的女孩子,唐颖的同班同学。
郑家村的人家都姓郑,唯有苏小芹家姓苏。
苏小芹的外公外婆生了四个女儿,没有儿子,在别的村招了苏小芹的父亲苏永胜做上门女婿,跟小女儿郑萍生了苏小芹。
说是上门女婿,其实也只是为了给郑萍父母养老,在当地并没有为了传。宗。接。代的意思,严格意义上也算不上入赘,所以子女还跟苏永胜姓苏。
由于苏永胜为人老实,到了郑家村也没有什么势力,郑萍一家也都是老实人,在郑家村时常被人挤兑。
唐家村和郑家村只一山之隔,步行不过半小时的路程,虽然名字都叫“村”,实际上行政单位都是“社”,它们同属于一个行政村。
由于距离近,两个“村”往来也频繁,加上从一年级起苏小芹就跟唐颖关系好,所以从小唐嘉木也经常跟他们一起玩耍,算是青梅竹马。
慢慢地,两个人互相就有了小孩子之间的那种喜欢,彼此在对方心里都占据了一席之地。只可惜命运捉弄,苏小芹后来没能如自己所愿继续上学,而唐嘉木回乡途中又坠了崖。
唐嘉木正在回忆间,郑家村的牛羊就已经赶到,六个男孩和四个女孩朝他们这边走来。
为首的是唐嘉木和唐云的中学同学郑明华,他披着一件破衬衫,没扣衣扣敞着肚皮,手上拿着弹弓,嘴里叼着一根山茅草,脚踏人字拖,两个裤腿卷得一边高一边低,吊儿郎当的没个正形,走起路来把人字拖打得啪啪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