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万岁爷给个保证?
梁九功在一旁,腿开始哆嗦。这也就是太子爷啊,换了别人,敢跟万岁爷这样说话,就等着被下大狱吧!
“你这孩子……”
康熙望着又跪下的太子,很是无奈。
准噶尔会不会乱?葛尔丹会不会反叛?
这些事情,康熙心里是有判断的。在他看来,葛尔丹必然会反叛,带着准噶尔部作乱。而御驾亲征,更是康熙一直在盘算的。
作为一代帝王,还是一个明君,康熙少不得要跟前代帝王比较。
不说远了,就明朝吧。
明成祖朱棣迁都,号称天子守国门。而且,朱棣几度北伐,扫平来自北方的蒙元骚扰。
一代明君,总得有几次亲征,如此才能标榜武力啊!
但这种事情,康熙不能跟人名言。
这要是说出来,这帝王亲征,必然被各方谏言阻断。
“皇阿玛,您还是想要去御驾亲征!”
太子跪在冰凉的石板上,有些激愤地望着康熙,“您这样,可为江山社稷想过?”
第四十五章 大明都亡了!
“您这样,可为江山社稷想过?”
太子很愤慨,觉得康熙这是在任性胡为。
而康熙呢,则觉得太子不懂事,不明白他心中所想。
“朕,怎么就没为江山社稷想过?朕御驾亲征,乃是鼓舞士气,为的是一鼓作气,将准噶尔部平定,若是战事不利,钱粮损耗必多,才是不为江山社稷着想!”
话说到这里,康熙御驾亲征的决心更加坚定。
太子看到康熙的表情,瞬间明白自己想说服康熙,完全没戏。
“皇阿玛既然决定了,那,儿臣请随驾出征!”
事不可为,那就退而求其次。
“你要监国!”
康熙挥手,打发太子走人,“行了,天色不早了,赶紧回吧!”
“梁九功,送太子回毓庆宫!”
这可真的是逐客了!
太子见状,不再跟康熙叫板,很乖地听话走人。
回到毓庆宫,太子直奔墨晴的院子。
此刻,墨晴正准备睡了,见太子闷闷不乐地归来,就顿了下,道:“太子爷,没能说服皇阿玛?”
“嗯!皇阿玛是铁了心要御驾亲征!”
“福晋,孤要怎么办?”
太子望向墨晴,这事儿他不能跟幕僚们商议,也不能跟索额图商议。此事,是真正的朝堂大事,而且是秘事,可不能走露了风声。
“太子爷,有句话,有个成语叫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墨晴望了太子一眼,“既然朝廷已经知道准噶尔部不稳,葛尔丹有叛乱的迹象,为什么不能先发制人呢?”
“兵法还是什么说的,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墨晴在兵法上是半桶水,但这个时候,她根本不需要给太子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她只要给太子提供几个思路,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太子要考虑的事情。
“福晋,我大清乃是礼仪之邦,当有大国气度,你这样,不合礼!”
“太子爷,您不觉得这是自欺欺人吗?”
墨晴翻了个白眼,道:“礼仪之邦,那别人来打你的时候,会因为你说自己是礼仪之邦就不打你?”
“大国气度?就更好笑了!”
墨晴有些鄙夷地望着太子,“当初的朱明王朝,何尝不是自诩大国气度,礼仪之邦,结果呢,还不是亡了!”
“福晋慎言!”
太子听着墨晴的话,本在思考,但是等墨晴说到前明,立刻不淡定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墨晴根本就没打算跟太子妥协,这事儿,得说个清楚。
太子再次沉默了!
他望着墨晴,久久无言。
虽然太子很不想承认,但墨晴说的这些话,在某些层面来讲,可是相当的有道理的。礼仪之邦,人家就不打你了吗?就不会杀你子民了吗?
大国气度,大明都亡了!
好吧,这些话很大逆不道的。
毕竟,大清崛起,就是灭了礼仪之邦、大国气度的大明。
“福晋所言,甚是。孤,受教了!”
太子仿佛忽然间开了窍,很多事情,都变得通了。
“太子爷,您真认为臣妾说的对?”
墨晴见太子一副很受教的样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太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虚心纳谏?而且,还是她一个妇道人家的谏言!
“福晋说的很有道理,大清,不该走前明的老路。既然是祸患,那就该防患于未然!”
太子原本想不到法子阻止康熙御驾亲征,但现在,他有了办法。只要把葛尔丹和准噶尔部的叛乱扼杀在萌芽,既不用调动大军,也不用御驾亲征,还能减少国库损耗,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