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制造行业的人才,很多时候,都是能触类旁通的。似乎西方的步枪改良式上,就有钟表匠的掺和。
自己这边,指不定就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好啊,好啊,臣妾谢过太子爷!”
有这样的好事,墨晴自然是求之不得。即便是钟表匠对于枪械制造帮助不大,但依旧可以帮她造西洋钟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民变
跟太子在宫外玩了大半天,一行人才慢悠悠地回转毓庆宫。
而当太子跟墨晴回转毓庆宫不到片刻,梁九功就带着康熙的旨意到了,宣太子即刻进宫。
虽然梁九功没说出了什么事情,但瞧着他的表情,分明就是出了大事。
“梁公公,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子走在梁九功的身旁,淡然发声。
“太子爷,这个,奴才是真的不知道。万岁爷接到了来自平阳府的急报,当时就砸了御案上的砚台!”
“平阳府的急报?”
太子的脸色也跟着变了!
就在不久之前,康熙才给平阳府发了消息,急招户部尚书富察马齐返京。而现在,康熙的旨意估计还没到平阳府,平阳府倒是先来了急报。
急报会是什么怎样的内容?
太子脚下加速,很快进了御书房。
此时的御书房内,已经来了不少人。
裕亲王、恭亲王、三阿哥,四阿哥……朝堂的几位重臣也都在。
一看这架势,太子就明白,这是真的出大事了!
“儿臣叩见皇阿玛!”
“免了!”
康熙直接挥手。
太子不再言语,乖乖站在一旁,等康熙说话。
“平阳府发生了民变!”
康熙一开口,御书房内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早在知晓平阳府地震后,康熙就特别叮嘱过地方官府,务必要做好灾后安置工作,谨防民变的发生。
为此,大阿哥更是主动请缨,代表康熙前往平阳府。
可如今,还是发生了民变,为什么?
“大阿哥和户部尚书遭遇民变冲击,下落不明,生死未知!”
“如今,平阳府城已经被乱民占据!”
“周复兴已经带兵围了府城!”
康熙将自己收到的急报内容完完整整地讲了一遍,而后目光望向众人,冷声道:“都说说吧,此事,该当如何?”
“皇阿玛,民变是因何而发?”
太子抬眼望向康熙,这个情况太诡异了!
朝廷对平阳府的赈济力度并不低,要钱给钱,要粮给粮,甚至还传旨免了三年岁赋。如此优渥的抚恤赈灾之策,平阳府怎么可能爆发民变?
这,根本就不对劲!
事实上,不单单是太子觉得不对劲,康熙也觉得不对劲。
可问题是,周复兴的急报,并未说明民变的缘由。
主持赈灾工作的大阿哥和户部尚书富察马齐,一起不见了踪迹,民变的缘由,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点消息传来。
“皇阿玛,儿臣请旨,往平阳府走一趟!”
三阿哥忽然站出来,向康熙主动请缨。
康熙眼睛微微一眯,没有即刻给出答复。
“诸位爱卿怎么看?”
康熙没有回复三阿哥,而是看向裕亲王和一众朝堂重臣。
“万岁爷,奴才以为,此时还是尽早平息民变为重!”
曾任川陕总督,而今为刑部尚书的图纳恭声开口,“山西、陕西之地,民风素来彪悍,若民变不能尽早平息,怕是平生波澜!”
“万岁,图纳尚书所言有理!”
裕亲王福全跟着开口。
“皇阿玛,儿臣也以为,当以平息民变为第一要务!”
太子也是这般看法。
大清的安定来之不易,如今北方的准噶尔蒙古并不太平,葛尔丹随时可能兴兵反叛。若在这个时候,陕西出现大范围的民变,绝非好事。
“皇阿玛,儿臣请命!”
三阿哥再度开口,“儿臣到了平阳府,会第一时间平息民变!”
“胤祉,你打算如何平息民变?还有胤褆、富察马齐,你要如何去找寻?”
康熙定睛望向三阿哥。
此刻,康熙根本不在乎三阿哥为什么会主动出来请缨,他只想尽早把问题解决。
“儿臣会先查明民变之因,然后,顺势利导,解决民变!”
“大哥和户部尚书的下落,只要平息了民变,自然能查到线索!”
三阿哥说的头头是道,而且也是合乎情理。
只是,在场之人都明白,这事情做起来,绝对不会简单。
民变若是这么容易被平息,康熙又何至于如此愤怒?他先前同意大阿哥前往平阳府,就是为了减少麻烦,可如今,还是爆发了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