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旦芳华+番外(232)

直到两兄弟十八岁那一年,正到了男子出山寻媳妇儿的时候。两人名义上是去找老婆了,实际上是偷偷出山参加了高考。那个时候高考刚刚恢复,而他们还不清楚,上大学需要花多少钱,他们只是单纯地想要走出那个封闭的小村庄,去外面的世界自由翱翔。

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两兄弟参加完高考后,为了知道结果在镇里等了两个月的时间,家里给他们讨媳妇儿的钱全部被花光了,媳妇儿当然是没讨到,更加不能回家,两人只能去帮镇里的建筑队拉砖头,造房子,做苦工来养活自己。两个月后,分数下来了,自学成才的两人考了一模一样的分数。那个时候是分数出来了再填志愿,两个人抱着高校招生的资料研究了两个晚上,最后选定了当时的大冷门——北京电影学院,慕天宇选了表演系,慕云飞选了导演系。

这两个人啊,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离开了那封闭的小村庄,离开了目不识丁的父母亲,开始了他们的北漂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章大概都会讲这些,关于云川父亲他们为何会如此潦倒,甚至流亡国外,有一些事因为一些原因我不能写出来,大家心里清楚就好了。唉,那个年代发生的事啊,至今还是禁忌,但我还是想写,希望别被那啥了,~~~~(>_<)~~~~

100第一百章

“大学可以说是慕氏兄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们在进大学之前就发誓,一定要在四年之内就做出一番成绩。要带着成绩回家乡,告诉那些迂腐无知的乡民们,真正的世界,真正的开放为何。因此,他们的大学生活,是现在的大学生无法想象的。”

“当时刚刚恢复高考,所有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无不是勤勤恳恳,十年寒窗的学生。那个时候的大学,和现在的高中一样,四处可以看见捧着书本,努力学习的学生。甚至有学生在寒冷的冬夜,宿舍夜晚熄灯后,还跑到外面来,借着月光和白雪的反光读书。食堂里的食物也相当简单,咸菜加米饭馒头,天天如此,逢年过节,才会有一两块红烧肉吃。其实并没有人逼他们这么做,他们也没有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为工作的都是包分配的。但他们依旧这么做了,读过书的人永远知道,不读书是多么痛苦,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慕氏兄弟也是如此,但是他们比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实践应用和动手能力。平日里的课照上,书照看,知识学习一样不落下,但每逢有了假日空闲,一定会去外面打工赚钱。兄弟俩是身无分文来到北京的,不打工,即使靠着学费减免,依旧活不下去。当时的他们实行的是轮番打工制,因为两人身处不同的系,上课时间也不同,因此今天轮到我出去打工,明天轮到你出去打工,赚到的钱平分,一起省着花。两兄弟亲得不分彼此,互相帮衬这点在那个朴实的年代还是做得到的。”

“慕云飞身为导演系的学生,最最希望的是能有一台摄像机。可是那个时候的摄像机多金贵啊,就算把这兄弟俩全卖了,也买不回一台摄像机。况且你就算有钱,跑遍全北京,也不一定能买到一台,那时的摄像机几乎都是进口的货,被当做宝贝一般供着,没点关系人脉,哪里搞得到啊。导演系上的课程之中,大多数都是摄像机的操作,学校就那么一台摄像机,被当做文物一般供在科学实验室里,上课的时候,拿出来一下,大家轮流消息一一地摸两下,然后再放回去。那个时候的慕云飞对于摄像机的渴望已经到了极致的地步,因此既然买不到,他萌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那就自己做一台!”

“那时候,北京有一家照相机厂,专门生产傻瓜相机的。两兄弟商量着,一起去那个照相机厂里应聘,并做了车间的工人。学习照相机的组装,内部结构和原理,并且能够熟练地组装出一台照相机。之后,慕云飞又是一咬牙,他擅自闯进了学校存放摄像机的那间实验室,竟然花了一个晚上,把它给拆了!后来,一大早来开门的门卫还以为招了小偷,将他押到了院系办公室里。那个时候的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副院长,包括系主任,全都哭笑不得地看着这个鬼才般的导演系学生,还有那乱七八糟的摊了一地的零件。直到沉默不语的慕云飞说了一句:‘我拆的,我再装回去。’这句话把当时的院长震惊了,他看着这样一个学生,根本没想多少,就一拍桌子说道:‘以后,他要做什么实验,研究什么项目,拍摄什么东西,学校给予无条件支持。’”

上一篇:雪狼谣gl下一篇:破茧gl

书自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