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顾新海颔首。
“是谁!可说了所为何事!”陈氏说着,腾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了身。
顾新海被陈氏吓了一跳,回过神来忙躬身答道:“奴才不知,他只说,府里出了大事,请梁老夫人务必立即回去。”
什么样的大事需要陈氏立即回府去?
方氏不动声色地觑了陈氏一眼,就见陈氏也是满脸的不明所以。
顾新海显然也并不知道什么,方氏也不敢断言这件事跟徐氏到底有没有关系。
不过就她对徐氏的了解,多半还是跟她脱不开关系。
若不是早有准备,心中有底,徐氏怎么可能那般笃定而淡然。
梁家奴仆急急上门来请陈氏回去,陈氏自然不能再多待。
跟徐氏见面的事情可以再往后拖拖,可是家里出了不得了的大事,等着她回去做主,陈氏可就一刻也待不住了。
方氏是个善察人心的,见陈氏抬脚欲走,又转头过来看她,似乎欲言又止。
便忙凑近几步,故作担忧道:“老夫人府上出了急事等您回去料理,您且先忙,我这就回去跟娘说明此事,老夫人有什么事要跟娘说,改日再约也是可以的,您看这样可好?”
方氏这话正合陈氏心意,故而便点了点头,留下一句改日再来拜访,便带着陈嬷嬷等急匆匆地走了。
方氏带着人跟在后头相送。
直送到大门口,果然见到梁家一个仆从满面惶急地等在那里。
陈氏不想让顾家人知道自己府上太多事,就没有问话,直接坐上轿子打道回府去了。
陈氏的轿子一走,方氏就问顾新海,“可知道出了什么事?”
顾新海微微欠身,低声答道:“现在还不知道,梁家的奴才来的急,见了我什么也不肯说,只说要见他们家老夫人,我见问不出什么,便暗中派人去了梁家那头。”
方氏轻轻点了点头,赞道:“做得好。”
顾新海不敢居功,闻言忙垂首恭敬答说:“都是夫人教的好。”
方氏没理会他这奉承,又吩咐道:“得到消息,赶紧送来与我。”
“是,夫人放心,奴才一得了信儿,即刻就去回您。”顾新海颔首应下。
方氏这才带着方妈妈和袭香回内院去了。
回去了,方氏也不得闲,陈氏匆匆走了,她还得回去给徐氏回话呢。
于是,方氏赶着又去了松鹤堂。
一进去,徐氏还是跟方才一样,悠闲惬意地靠在软榻上,瞧着颇有些昏昏欲睡的模样。
方氏一见徐氏这般,心中就有了底了。
陈氏匆忙离开,这事果真与徐氏脱不了关系。
不过方氏没有多话,只将陈氏不知为何匆匆回府去的事情,跟徐氏汇报了一遍。
徐氏听罢,便低低笑了一声。
方氏被徐氏这一声笑的,莫名有些异样。
紧接着,便听徐氏冲她道:“你且消停地回去忙你的吧,再不必管他们家,那个老太婆,再也不会有心思来我们府上闹了。”
方氏目光动了动,到底还是没忍住,惊诧地看了徐氏一眼。
徐氏说话的口气实在太笃定了,笃定到,让方氏实在忍不住惊讶,徐氏的这份自信,到底打哪而来?
第119章 惊变
徐氏之所以这般笃定,自然有她的道理。
她这个人,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当初梁家上门bī婚,她一眼看清楚眼下形势,所以并没有怎么挣扎,就应了。
因为那时候,梁家背后有一位得宠的梁贵人。
徐氏自知得罪不起,所以便避其锋芒。
而现在,梁贵人被贬,梁家丑闻加身,徐氏当即就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更何况,这才不过短短数月。
梁家给的那些屈rǔ,她都会原封不动地还给她们家的。
梁家先出了乱伦丑事,现在又出了人命官司,紧接着又牵扯出一桩人命旧案,哪一样,都够梁家喝一壶的了!
梁家初来乍到,根基浅薄,哪里明白,这京里的人啊,是最最现实不过了。
今日你家中得势,便有趋炎附势的小人凑上来巴结,哪一日你倒霉失了势,那对不起了,不亲自上去踩一脚,都算是顾念往日里那点不怎么真的情分了!
徐氏深谙这个道理,所以这么多年,她一直带着顾家,小心翼翼地在京都这汪深水中浮沉。
从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也是顾家门庭逐渐衰败,却依然能在京中留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
顾家最最拎得清的,就要数徐氏了。
方氏等几个媳妇私下再闹,再争,其实争的不过就是内宅里的一亩三分地,徐氏明知眼见,却睁一眼闭一眼,就是因为知道,真正的大权,从未旁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