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并不是君,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史书上记述过多少,一辈子都还只是太子的太子……
所以,太子的情形并不十分乐观。
朝堂之上,看似三分而治,但实则不然。
太子如今是隐隐占着上风的,但因为皇上态度不明,他们这一派也不敢轻举妄动,杜相近来十分谨慎,朝会的时候,能不说话就不说话,只在皇上问起的时候,才会小心应答几句。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上态度不明引起的。
皇上正值壮年,后事如何,谁也不敢断言,所以这段时间,他们一直都在韬光养晦中。
若这个时候,能借此事打击到瑞王,也不得不算是一桩好事了。
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是并不想拿自己的家事做这个筏子的,这倒是无关其他,只因实在有些违背他处事的原则。
……
安笙到底还是没跟陆铮和林氏说,郑氏的事情是她叫人散出去的。
不是不信任,而是太了解了。
她知道陆铮的性子,断不会喜欢这样的手段,所以,她做了,却没说。
因为她知道,即便她实话说了,陆铮也不会怪她,但只怕却要因此有负担,所以,她最终还是没有实话告知。
……
安笙没有在陆府久留,话说的差不多了,便告辞出来了。
陆铮送她到门口,看着她坐的马车悠悠远走之后,方才回府。
若是平日,他必然是要亲自送安笙回去的,可今日却不行。
一来,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二来,他这会儿不太适合出现在永宁侯府。
安笙是打着来陆府探魏老太君病的旗号来的,若他再送安笙回去,顾家的人该怎么想?
送走了安笙,陆铮回府之后便将周应叫来,让他调出十来个好手,现在就去家庙里守着,保护郑氏的安全。
刚安排好这事,前去送褚思仁回府的司契就回来了,陆铮又招来司契,叫他找人去瑞王府门外盯着,看瑞王妃是否出门。
司契领了命令,又忙不迭地跑了。
这边司契刚走,那边安排出去打听消息的几个人便也回来了。
管家带着人来找林氏回话,林氏叫他们先等等,让扶冬去请了陆铮过来一起听。
等陆铮到了,几个出去打探消息的便说开了。
郑氏的事情,现如今说是传的满城风雨也不为过,差不多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这一大早的,街头巷尾几乎都在议论此事。
不过,外面人说到这事,看笑话的倒是没有几个,大部分人都忙着谴责郑氏呢!
唯有几个闲汉乱说,被他们教训了一顿,倒也老实了。
林氏和陆铮听了下人们的回话,不禁对视了一眼,母子俩眼中皆有些疑惑之色。
这事……似乎哪里有点儿不对劲儿的样子?
不过,林氏还是先叫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先下去了,只留下管家陆山劲问话。
陆山劲知道林氏要问什么,所以,还不待林氏问呢,便自答道:“夫人,世子,奴才带着人查了一圈,昨儿除了几个婆子夜里闲话的时候,说了两句大夫人那事,便再也没人提起过了,且昨日没有生人上门,出过门的人也严加审问过了,都不曾对外透露过此事,所以,奴才斗胆猜测,许是昨日送大夫人去家庙的时候,被什么人给瞧见了,入了心……”
林氏一听陆山劲的话,便明白了。
若真是有心人瞧见郑氏被送家庙,还真有可能把这件事给传出去。
可是,这个人是敌是友还未可知,这就叫人挠头了。
外头盯着陆家的,可不少,到底会是谁呢?
“母亲,”这时候,就听陆铮道,“儿子以为,传这件事出去的人,也许是友非敌。”
“这话怎么说?”
“很明显,外面虽有流言传出,但对陆家的名声却没影响多少,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在大伯母身上,咱们此刻反倒成了‘受害者’,故儿子推测,传出这件事的人,应该并非故意针对咱们,且有一点尤为重要,您别忘了,这事……瑞王那边反倒最先排除了可能,不是他,也不是他背后的汪家,那么,这个传消息的人,多半是友非敌。”
第1095章 高义
陆铮这话当然也是相对而言的,林氏自然懂儿子的意思,所以倒是也觉得儿子说的颇有道理。
且有一点不得不说,对于林氏本身来说,她对那个将这件事散播出去的人,其实并不讨厌,甚至隐隐还有几分感激。
感激一个将自家“丑闻”公诸于世的人,这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大逆不道,不知内情的人大抵还要以为林氏疯了。
但林氏自然是没有疯的。
她不仅没有疯,还很清醒,所以她完全明白自己为何会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