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我原本是准备买些石头以供试验的,若有合适的就买下整座山,毕竟烧石灰卖也确实是能赚点钱的。”
黎池难得调皮地耸耸肩,“结果就碰到了涂御史卖山。涂御史仁义,要的价格实在够实惠,所以我就将整座山都买下来了。”
状元游街那天,赵俭有让谌青去查过涂御史与那一壶墨,自然明白黎池与涂御史之间的纠葛。哪里是涂御史仁义,恐怕是黎池狡猾而已。
赵俭今天抽空到翰林院,就是来探探进度。既然已经确定黎池心有成算了,他也就要去忙其他事了。
之后没有聊多久,赵俭也就离开翰林院了。
黎池送赵俭时,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情甚好。
有个自认对他知根知底的重生者,为他提供方便,这感觉不错。
作者有话要说:
一句话小剧场:
黎池:重生者真好用 ^_^
赵俭:金手指真优秀(=^▽^=)
第87章
赵俭来翰林院后的第二日,即是五日一朝的上朝日。
散朝后,王掌院回到翰林院时的脸色不太好,跟在后面的钱翰林也是一脸阴沉。倒是唐翰林,一脸淡然,与以往散朝回来时并无二样。
黎池他们手头有了公务,因此并未去书库看书,就呆在办公间里做事。
从隔壁办公间过来串门的孙玉林,扒在窗边窥视外面的情形,“和周!掌院他们回来了!但是脸色好像不太好啊。”
黎池发现孙玉林真的是很喜欢扒窗户,语气淡淡地:“脸色不太好?或许是公务上有难事。”
被黎池说是面瘫的钟离书,默默地看着脸色淡然的黎池。丝毫没有报复得逞后的张狂,甚至都没有一丝窃喜……
明晟附和着黎池,“我也觉得是,应该是公务上遇到难事了。”
孙玉林还是不太明白,“按理说,最近翰林院应该没什么事啊,能遇见什么难事?”
一旁的探花李乾桉有些意难平,这个憨傻的孙玉林究竟是怎么考上榜眼的?果然是因为他傻人有傻福!
“呵。”在孙玉林习惯性地看向李乾桉寻求解答时,李乾桉只朝他‘呵‘了一声,就继续垂头看着手中的书册。
孙玉林没有从他好为人师的探花朋友那里得到答案,“总觉得你这声‘呵‘……是在嘲讽我。”
“终于聪明了一回。”李乾桉头也不抬。
“李兄,你又明目张胆地挖苦我!”
“呵。”
稍晚些时候,王掌院到黎池他们的办公间里来,询问了他们公务上是否有难题。
“和周啊,昨日交给你们草写的贺秋收诰书,可有哪里不会的?若有不懂之处,尽管来问本官。”
“谢过掌院关心问询。暂时还未遇到不懂之处,若到时遇到了,下官定然向掌院请教。”
之后王掌院又去关心过孙玉林等人,才回去他的办公间。
到第二天,翰林院中开始流传开来:昨日朝会时,王掌院被圣上当廷训斥了。
自此之后,黎池他们开始每天都有事做了。分配给他们的公务量不多不少,既能得到历练,也不会过劳。
……
在没有其他人提供帮助的情况下,黎海一个初至京城的少年人,能够在偌大京城中,获取到诸多山头的售卖信息,并且货比三家从中找出最合适的,这是很难得的。
这就相当于在21世纪中,一个识字但没上过学的农村娃,初至首都,在没有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找出了城郊最值得入手的房产。
不说其他,只在这过程中黎海需要克服的内心羞怯,一个人去到处跑、到处问的勇气,就已足以让人为之侧目。
黎池让黎海去做这件事,原本也只是想试试他,而最后得出的结果,也让他很满意。
黎海从小就东窜西跳,这锻炼出了他的一身胆气,在办事情时、面对他人时,不至于怯场。
除一旬一日的休沐日外,黎池每天都要去翰林院上衙点卯,并无时间亲自去试验烧制水泥。
所以在经过买石山的事后,黎池就将这件事交给了黎海去做。
黎海不负期望地,花了两天时间就找好力夫,在京城西郊的石头山下搭好棚房,按照黎池的指点开始了试验烧制。
转眼到七月中旬的休沐日,黎池去了西郊石头山下,去看看试验烧制的现场。
“开采出的石头确实很难磨成粉,于是我就按你说的,先将石头在窑里烧成石灰,再用石碾把石灰磨成粉。”
黎海将正在烧石灰的窑洞指给黎池看,在一旁还有两个力夫正推着石碾磨石灰粉。
看过这些之后,黎海又带着黎池继续往前走。两人来到一间棚房旁,里面有两个人合力抬着一个大竹筛子,正在筛黏土。
“黎老哥!”筛黏土的两个人看到黎海,热情地打着招呼。
“忙着呢?”黎海笑容亲切地说着,“我带老板来看看了,你们可要好好表现啊!”
两个人嘴上说着话,手上的动作也没闲下来,“唉!这位就是六元老爷啊!不愧是二月初三文曲星诞辰出生的,一看果然就是文曲星转世!您尽管放心,我们做活那是再勤快不过的了!”
黎池心内惊讶,非是惊讶黎海与做工的力夫关系好,而是惊讶他什么时候又有了‘六元老爷‘的称号,而且好像已是认准他乃文曲星转世了。
“二位一看就是勤快的人,本官自是放心的。”黎池笑容亲切地回应。
黎池弯腰抓起一把筛过的黄土,在指尖捻了捻。“海哥,试着把黏土先炒热烘干,然后再筛。”
黎海也抓了一把黏土捻了捻,“好像确实有些粗糙了……好,以后就费点事将黏土炒热烘干,然后再细筛。”
“我们去那边看看。”黎海走在前面带路,又往下一个地方走去。
“按你说的,石灰粉七分、黏土细粉三分,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再进行二次碾磨。”
黎池脑海里有关水泥配方的记忆中,水泥生料的正确配比应该是:七分石灰粉、两分黏土细粉和一分无烟煤粉。可无烟煤的发现,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按你说的步骤,再就是将调配好、碾磨过的生料,倒入转盘中进行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均匀地喷雾洒水,直至生料结成豆子大小的圆球为止。”黎海指着正在搅拌生料的棚房,解说道。
然后又指了另一个窑。“最后,就是入窑烧制了。窑建成了你所说的酒漏形状,烧窑的火也是暗火,烧制时也有用铁钎搅拌。”
黎池顺着黎海所指方向看过去,确如黎海所说,窑口正有一个人拿着铁钎在搅拌。
“就跟熬药时,罐内热气会将药罐盖子一下一下地顶起来一样,这烧窑产生的热气必然更大,若是不搅拌通气,或许会炸窑。到时钱财损失是小,伤到烧窑的人就不好了。
而且就跟烧菜一样,一边烧制一边搅拌,才不会出现有些还是生的,有些却烧糊了的情况。”
见黎池又强调一遍搅拌的重要性,黎海心里也更加重视了,“和周你放心,我会经常提醒做活的人的,不让他们懈怠搅拌。”
此时那一窑似乎烧制好了,烧窑的人撤了火,开始卸出水泥熟料。
黎池观察片刻后,说到:“海哥,现在才试验阶段没什么,等以后正式开始烧制了,这熟料出窑的方式要改改。否则我让你将窑建成酒漏状的用意,就没有用到。”
“你说怎么改?”
“在烧制熟料时,可一边从窑底卸出烧制好的熟料,一边从窑口添加生料,如此进行连续烧制,能显著提高烧制的速度。”
“这样连续烧制的话,卸料时火势正旺,无法卸料啊……”黎海皱眉苦思,然后陡然双眼一亮,“可以在窑底出口的地方,建一个可以活动的运送熟料的长槽,而这槽直接通向窑外!”
黎池赞许地点点头,“对,就是这样。如今烧制速度慢些无所谓,不过你可以先琢磨着这长槽要怎么建,等以后需要大量烧制了,再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