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君熙对扶澜族的事了解很多,灵力一词,自不会陌生。
果然,君熙眉头蹙得更紧了,面露沉思之色,没有说话。
“我曾受过伤,为了救我,阿殊也曾到过玉衡岛,并且,身中玉衡岛上才有的蛊毒。”宋清欢又开了口。
她重生一世太过匪夷所思,为了不让君熙短时间内接收太多信息,她将此事一言带过,只拣重要的部分来说,“所以,不管是为了五皇兄也好,还是为了阿殊也好,玉衡岛一行,是迫在眉睫。”
君熙眉头霍然一松,迫不及待开口,“阿欢,我同你一起去。”
宋清欢抿了抿唇,“嫂嫂,这正是我今日要同你说的事。要上玉衡岛,单凭你我二人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有阿殊同行。但如今昭国国内局势你也明白,如果他此时抽身,再回来时,昭国绝不会再有他的容身之处。聿国已危在旦夕,若是昭国的优势也失去,就算我们救活了五皇兄,这个世上,想要我们命的人还是很多。”
君熙自幼被当成皇子教养,这些事,只消宋清欢稍稍一提点,她便想了个透彻。
深吸一口气,眸光如炬,“你们什么计划?”
“两个月。”宋清欢伸出两只手指,“请嫂嫂再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之内,我们会解决掉昭国之事,到时,我们再上玉衡岛。”
“扶澜族人的能耐,想必嫂嫂也很清楚。我知道嫂嫂恨不得能马上救活皇兄才好,但这种情况下,我不放心让你一人上岛。若是你出了什么事,我如何对皇兄交差?”
君熙眸中神色波动得厉害,良久,她长长吐尽心中浊气,“两个月后,阿绾能否带我一起上岛?”
“这是自然。”宋清欢点头。
君熙闻言,亦斩钉截铁地点了点头,“好,我再等两个月。”
宋清欢松一口气,“谢谢你,嫂嫂。”
君熙却突然起身,在宋清欢面前跪倒,朝宋清欢行了个大礼。
宋清欢一惊,慌忙下座将她扶起,“嫂嫂,你这是做什么?”
“该说谢谢的是我,阿欢。”君熙眼中有水波闪烁,声音也有些哽咽。自宋暄死后,她一直过得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若非有阿念,若非有复活宋暄的这个念头撑着,她怕是早已支撑不下去了。
可饶是如此,她仍是日日担惊受怕,生恐她这唯一的希望,也是梦幻泡影,水月镜花。
但宋清欢今日一席话,却让她生出了坚定的信心。
有宋清欢和沈初寒援手,这件事,或许当真有实现的可能,这让她如何能不对宋清欢心存感激?
“嫂嫂,你我是家人,不必如此客气。”宋清欢忙扶着她又坐下,抿了抿唇,决定还是将丑话说在前头,“但有一事,我不得不先跟嫂嫂说清楚。知天命定乾坤,医死人肉白骨,这些,都只是外界的传说,就算我们上了玉衡岛,能不能复活五皇兄,还只是个未知数……”
她不知当初母妃替她逆天改命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但她知道的是,圣女的言行,依旧受扶澜族五大长老的约束,如果母妃因为救她受了惩罚,或者失去了灵力,那么,复活五皇兄,或许已是不可能的事。
在行动之前,他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我明白。”君熙点头。
她知道宋清欢是担心自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然而对她而言,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便会去尝试。就算最后失败,也无愧于心,无愧于宋暄,如果最后当真改变不了天命,那么,她会好好抚养阿念长大成人,然后,再去黄泉之下陪宋暄。
------题外话------
看错时间了o(╯□╰)o,今天恢复二更~最后一天了,兜里的票票可以给夭夭啦~!
☆、第354章 四国动荡(二更)
尚未等来宫里隐卫等来的消息,却先等来了一个惊天要闻。
僵持不下的聿国战局终于有了变化,杨复率叛军攻破建安,生擒刚继位不久的宋琰,斩杀了皇后及魏家一众人等。
建安城中,浮尸遍野,血流成河。
而在此役中起关键作用之人,竟是前聿国太尉,宁腾跃。
宁家与魏家素来不和,聿帝去世后,宋琰继位。大敌当前,宋琰只得暂且放下私人恩怨,放下身段,暂且与宁家握手言和,继续保留宁腾跃的太尉一职。又因朝中无人,只得封其为平叛大将军,率京城五万禁军抵抗叛军进攻。
宁腾跃为人虽阴险狡诈,于领兵打仗上的能力却是实打实厉害。因此,原本一路高歌猛进的叛军终于遇到阻碍,双方在建安离最近的崇州境内僵持不下。
一鼓作气,再而衰,衰而竭。
叛军对崇州城池久攻不下,粮草补给又跟不上,渐渐有了颓势。
先前,叛军之所以能成摧枯拉朽之势,很快逼近建安,不过是因为占了先机。因杨复筹谋得当,拉了和婉长郡主做内应,成功刺杀聿帝。聿帝死,聿军大乱,他们这才能趁乱一鼓作气。
可叛军到底是乌合之众,遇上训练有素的禁军,再加上宁腾跃指挥得当,很快便落了下风。
然而这个时候,宋琰忌惮宁腾跃之势,竟连下三道圣旨,催宁腾跃回京面圣,并命将其军队指挥权将给军中副将。
宁腾跃心中如明镜似的,哪能不知宋琰是何意?
出人意料的是,他未有任何反抗,直接随了使者回京,将军权交了出去。
宋琰以宁腾跃领兵期间不遵皇命为由,罢了其太尉一职,将其软禁在家,命其随时听候调查。
不想,宁腾跃前脚刚一回京,那厢副将便指挥失利,崇州屏障被攻破,五万禁军伤亡过半,叛军趁胜追击,将剩下的禁军追到了建安城外。
大军兵临城下,宋琰彻底慌了神,再次求宁腾跃出山,然宁腾跃称病,闭门不出,竟是存了见死不救之心。
宋琰无奈,尚未想出个解决法子,杨复便已率大军攻破城池!
整个建安陷入一片恐慌,但凡露出一丝抵抗意思的百姓,通通被毫不留情地斩杀,昔日繁华的建安城顷刻间成了人间炼狱。
杨复亲率一队士兵,于聿国皇宫中生擒宋琰,斩杀皇后魏氏,并将魏氏一族通通斩首示众。宋琰心知大势已去,趁人不备,咬舌自尽。杨复割下其头颅,于城墙上高悬三日,其手段之狠辣,令所有臣民皆敢怒不敢言。
至此,聿国国灭,杨复登基为帝,将其前聿国昭明太子皇孙的身份昭告天下,并取昭明太子封号中的“明”字,将国号改为明。
然而,令人惊掉下巴的是,对于当初将其打得狼狈不堪的宁腾跃,杨复登基后,竟亲自登门,再度邀其出山为官,摆足了用人唯贤的姿态。
这时,京中开始有谣言四起,皆传当初宁腾跃回京前,已与杨复暗中达成协议,并偷偷将聿国排兵布阵的计划告诉了杨复,也正因此,杨复才能迅速转败为胜,攻破建安。
这谣言,无疑让宁腾跃背上了欺君叛国的罪名,当然了,欺的,是宋琰这个君,叛的,是聿国这个国。
不知是有意无意,对于这个谣言,杨复并未采取任何措施,而是任其传播,不过几日,整个建安城便传得沸沸扬扬。
另一方面,宁腾跃答应了杨复相邀,再度出山,官复太尉一职。
走马上任之后,宁腾跃入宫谢恩。
然而,变故乍起。
入宫之时,宁腾跃将一柄匕首藏于袖中,躲过了内侍搜查,在与杨复议事之时,趁其不备,竟一跃而起,用匕首刺杀了杨复!
宁腾跃武功高强,杨复又没有防备,被其刺中心脏,当场死亡。
刚刚平静下来的明国局势,顷刻间又风起云涌。
杨复死,叛军群龙无首,乱成一锅粥。杨复几名亲信大将俱是野心勃勃之人,见杨复死,便起了争权夺利之心,谁也不服谁,叛军顿时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