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为了救大公子,我无力分心救下那个刺客。”
徐之敬有些懊恼道:“否则知道是谁在暗中窥探,将那耳目除了便是。”
“可以用祝家庄的船。”
一旁静静听着的马文才突然开口。
“我们可以用送祝英台去丹阳求医的名义,将大公子送出去。”
东海徐氏南渡后侨居在丹阳,丹阳离建康不过半日距离,去建康必定要经过丹阳。
人人都知道如今祝英台和徐之敬交好,若是祝英台伤了容貌或喉咙,去丹阳求医自是顺理成章。
“祝家庄?”
谢举疑惑地问:“可是上虞县的豪族祝家?他们为何要替我们护送人去丹阳?”
“我有办法。”
马文才不愿说的太多,只含糊其辞。
“他们可值得信任?”
傅异对马文才的门路并不好奇。
“不值得信任。”
马文才直言。
“不值得信任?”
屋中众人吃惊。
马文才微微颔首。
“但可用。”
作者有话要说:马文才一直隐藏实力已经憋不住了,必须要在谢举面前露个脸。
他要开始化暗为明,正式和各方任务斡旋,取得一席之地了
第210章 图穷匕见
约定之日, 祝英楼寒着脸带着门人部曲来到了会稽山下。
也许是为了示威,也许是因为棋差一招被马文才算计, 祝英楼带了不少的人, 祝家庄的部曲本就骁勇,这么一群人浩浩荡荡到了会稽山下, 顿时吓得学馆半山腰上的看门人掉头就跑。
朝露楼出了那么大事,对外既然宣称易先生被烧死了, 贺革和其他学官便在学官中设了灵堂替他“停灵”, 那门人一口气冲入灵堂向馆主报了此事, 其他学官们都大惊失措。
因为他们都知道,除了易先生被烧死外, “祝英台”也受了伤,正在被徐之敬医治,据说面目有损, 如今连光都见不得。
唯有贺革镇定自若, 对着身后的马文才淡淡说:“马文才, 你和祝英台交好, 你去处理下吧。”
马文才应了声, 匆匆带着两个人下山。
“馆主, 马文才不过是个学子, 真能处理的了这样的事吗?”
有一个学官担忧道。
“在我学馆之中, 有这能力的弟子唯有梁山伯和马文才,如今梁山伯伤了左肩和脚踝正在休养,只能让马文才去了。”
贺革心里憋笑憋得难受, 面上却还要郑重其事。
“让他锻炼锻炼也好。”
***
马文才听闻祝家庄带了不少人来,知道祝英楼心中意气难平,有些头疼这位祝家少主的高傲,也不愿刺激到他,只带着疾风和细雨两人前去迎接。
“祝英台”出了这种事,祝家不出面根本不合理,祝英楼原准备在“弟弟”死后带着家人去会稽学馆发威,搅得全郡都知道祝英台都死了。
为此,他们早就提早在山阴县准备好了不少人手,谁料这计划被马文才识破,这群部曲也就在这时能够摆一摆场面。
马文才见到祝英楼后,态度倒也不算软弱,虽只带着两个人,他却俨然已经有了一方英杰的气度,在和祝英楼打过招呼后,不卑不亢地领着他往自己山下的别院而去。
半山腰观望着此事的人见马文才将祝家的人往别的地方带走了,一个个都松了口气,庆幸这马文才果然有办法,否则这么多甲兵冲进学馆里,怎么也要弄出大麻烦来。
马文才从几年起就筹备着来会稽学馆,这处山脚下的别院是在天子下诏之前就建的,无论是地还是工钱都没有耗费太多。天子下诏后,会稽山下的地寸土寸金,学馆里因此得了不少补贴的财帛。
然而这地方毕竟不是什么久留之地,即使是会稽几个大族也只是建了一两个屋子用来囤积物资或是养着一群仆役,用以供给学馆中读书的子弟衣食之用,没有几个如马文才这般圈了足足一大块平坦地方,又养花种树,犹如一处别庄一般。
祝英楼进了别院,并不知马文才这处院子建的早,只意味深长地说:“人说马太守清廉,马家家底不丰,看来也并非如此啊。”
马文才一听就知道他是误会了,但他也不解释,轻笑着说:“在下是家中独子,总是要享不少好处的,少主见笑了。”
祝英楼也懒得和马文才扯这些口水官司,进了屋后席地一坐,开门见山道:“我家英台呢?让她来见我。”
“英台受了些惊吓,现在见不得风。”
马文才抱歉道:“为了她的身体考虑,我只好让她在其他地方休息。”
祝英楼一听之下心又跳了几跳,不确定是马文才说服了祝英台反抗家里还是他将她软禁了,怒道:
“我是她兄长,她便是病了瘸了,爬也该爬着来见我!”
“祝少主,我们又何必这么试探下去?”马文才叹气,“英台没来,你就该知道她是不愿回去的。少主又何必非要让祝英台将身份撇清?”
见祝英楼阴沉着脸并不回答,马文才又道:
“英台性子绵软,祝家庄却手段强硬,她早就已经对少主和祝家庄的行事之风产生了厌倦,只能靠入学馆读书喘一口气。诸位如今又一逼再逼,就不怕引出什么憾事吗?”
“就算如此,又与阁下何干?”
祝英楼以为马文才还不知道祝英台的性别,冷哼一声,“英台是我庄中嫡子,我祝家从未有过出仕之人,你如今将英台交予我,日后还有相见之时,否则……”
“是不愿出仕,还是不能?”
马文才突然喝道:“难道祝家甘愿就这么一辈子做人鹰犬吗?”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祝英楼眼皮一颤,面无表情。
“祝家庄并非从未出过仕,而是自齐时后再无出仕。齐时皇帝轮流做,今日他还是皇帝,明日已经成了刀下之魂,皇室自相残杀,祝家庄明哲保身隐世不出,直到前朝齐明帝时,明帝深居简出,力行节俭,停止各地向中央的进献,祝家看到了出仕之机,向明帝的太子示好……”
马文才和他兜兜绕绕这么一大圈,已经有些烦躁了,大袖一挥,将祝家的底子兜了个全。
“谁料太子出征落马,留下残疾,从此无缘帝位。明帝次子萧宝卷继位后,祝家担心新帝秋后算账,小心结交后戚权贵以防后患。”
马文才每说一句,祝英台的脸色便变几分,肌肉也渐渐紧绷起来。
这是习武之人的本能,在遇见巨大的威胁时,第一反应是跳起杀人,为了控制自己的这种反射,只能紧绷着身体。
“萧宝卷猜忌多疑,奢侈腐靡却吝啬钱财,登基后连建宫阙彰显武力,国库财力却无以为继,祝家暗中资助,又以祝家舟船之力向京中输送会稽郡的花木、良石等以供建造宫阙所用,换得了朝中权贵的庇护。”
马文才有备而来,态度沉稳,并不惧怕祝英楼骇人的目光。
“在馆主门下有一弟子,曾是前朝宗室之后,在京中颇受忌惮,如今却在学馆中读书。我一直很好奇,看他气质谈吐,衣食住行,并不似受到苛待,但从傅歧之言,他的家族早就已经放着他自生自灭,待他如死了一般,根本无力延请名师、教导礼仪……”
“你!”
祝英楼终于按捺不住一跃而起,脸上的表情犹如见了鬼。
“人说他是受到亡母故人庇护,可即便是谢使君这样最不忌惮世人眼光之人,这么多年来也是第一次见到他,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哪里的故人庇护着他?”
马文才见终于让祝英楼失去了分寸,心中原本猜疑的事情已经落实了几分,态度越发闲适轻松。
“前朝废帝宠幸太后侄女潘贵妃,褚皇后无宠亦无后,为了稳固褚皇后的地位,褚家让嫡子设法接近萧宝卷最信任的胞妹,并成功尚了这位公主,这便是褚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