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夕那晚,他是故意的?”沈母差点跳起来,沈岭赶紧抱住她。
“夫人,先喝药,我再慢慢说给你听。”
“不喝,收拾东西,我们明天就入京。”沈母说道。
沈岭听到这话,放开了手,认真地看着她:“然后呢?”
“让元儿和戚许断了,我们去给他说门亲事,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姑娘,先把婚成了再说,等到成了亲,知道女儿家的好,儿子自然就不会再去想戚许了。”
沈母边说边准备起身,觉得这个方法甚好。
“夫人,你说的,你了解元儿,你觉得这件事他会听你的吗?”沈岭没有拦她,只是悠悠问道。
“那我只能用这条命逼他了,若是他不从,我就吊死在他的屋里。”沈母已经站起身,咬着牙说道。
沈岭叹了口气:“你若这样做,九泉之下爹不会原谅你的。”
沈母听到他这么说,身子一软差点跪下,眼泪随即便又落了下来。
第371章 朕觉得对不起他的父亲
沈书元还不知道家里的这些事情,贤然道人已经离京几天了,他们一直等的圣旨也下了。
只是这道旨意,却比他们想的还要严重些。
说是昌邑王肆意妄为,屠戮百姓,所做之事人神共愤,当朝相国为了状告其罪,被逼于宫门前撞壁,皇上震怒,为安百姓之心,体恤百姓之苦,昌邑王三年不得食邑,渡此灾祸。其下子嗣不得袭爵,闭府三年,抄经念佛为已逝百姓祈福。
沈书元听到旨意的时候,甚至出了会神。
“有没有觉得,有些风吹的很怪?”陆千一站在他的身边,抬头看着天空说道。
“似乎又要落雪了。”沈书元也抬头看了一眼。
皇上这道旨意,等于把李晔的死直接推给了昌邑王,这道旨意一下,李晔可就不是血谏了。
只是这么重的责罚,昌邑王能忍得了?
傍晚他刚回府还没多久,戚许就来了,他知道t他应该也是听到了旨意的事情。
“皇上的旨意什么意思?那个撞壁的相国,应该说的就是李兄吧?这不是颠倒黑白吗?”戚许不懂。
“颠倒什么了?”沈书元示意宵歌去沏茶:“李晔现在是不是相国?”
“是啊,可是是死后追封的。”戚许说道。
“那他是不是因为昌邑王之事而死?”沈书元继续问道。
“是啊。”戚许点点头。
“那不就行了,这件事哪里说的不对?”沈书元问道。
戚许张了张嘴,想了半天:“可,时间上不对。”
“戚许,别说在京城了,就算在西雍,皇上说这时间是对的,那就是对的,一定是你记错了。”
宵歌正好端茶进来,递给了两人。
沈书元低头喝了口茶:“好像又冷了些,估计这几日要落雪了。”
戚许低头想了半天,又问道:“那对李兄而言,好吗?”
“当然好,血谏之事虽然也可以留名千史,但在皇上那里,就是一根刺了,可为了朝事,被藩王所逼,那就是受了委屈的官员,皇上自然要多照顾些。”
沈书元说完,看了眼戚许,又说的更明白些:“若是血谏,于皇上而言,算是他的污名,这口气你也不知道会不会出在李泽身上,但现在,他动了李泽,别的言官可就有话说了。”
戚许点点头,他虽然还没想明白,但听到这样没坏处,便也不再想了。
沈书元看他这模样,就说不出的喜欢,抬手招了招,就看到戚许乖乖的把脸凑过来,让他摸了摸。
宵歌赶紧垂下眼眸,忍住唇角的笑意,这要是让别人看见,只怕会惊的厥过去。
两人刚用完膳,宫里却来了消息,传沈书元入宫觐见。
戚许立刻站起身,沈书元抬手拍了下他的肩膀:“不是说明日一早就要入宫吗?今晚你就先回去歇着,我要回来的早就去找你,晚的话,我就在府里歇着了。”
“那我怎么可能睡得着。”戚许拉着他的手有些担忧,上次他夜里入宫就是出了大事。
“我又不管宫中护卫,皇上找我定是朝事,也不会只有我一人,没什么大事的。”沈书元拍了拍他的手:“你不能在府里等我,那这样不管早晚,我都去你府里,可好?”
戚许点了点头,看着他和宵歌出了门。
宵歌也有些担心,但刚才戚将军已经担心了,他自然不能表现出来,等到上了马车他才出声问道:“大人,不会有什么事吧?”
沈书元呼出一口气:“我猜和李泽有关,不是什么大事。”
“他的事怎么会和大人有关?”宵歌不解。
沈书元却笑着摇摇头,没在说话,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御书房中,沈书元跪在地上行礼,秦珺擎却没有像没有听见,还在批阅面前的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