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知道儿子的意思,若不是为了儿子,她真不想再去与赵洛泱周旋,更别说劝赵洛泱与祈哥儿结亲了。
但周氏能理会儿子为何要这样做。周氏道:“或许赵洛泱没有那么重要,接旨意的时候,昌乐长公主也没带她一同前去。”
萧祈道:“不管怎么样,赵家女郎都有不少功劳。”
周氏眼睛一亮,是啊,她怎么没想到?朝廷最终要论功行赏,赵洛泱的功,能抵豫王府的过。
周氏道:“那我晚些时候再送些吃食给洛姐儿,这回无论她说什么,我都不生气。”
母子两个说了好一会儿话,周氏又去打听消息,守在门口的兵卒不让她去见
昌乐长公主,但没说她不能去寻赵洛泱,周氏挑选了几样礼物,加上自己亲手做的点心,准备晚上给赵洛泱送去。
……
昌乐长公主回到住处,先和查硕一起安顿白氏歇下,这才去见大宗正等人。
昌乐长公主坐在椅子上,抬起头道:“朝廷的意思我都明白了,现在我也想知晓,朝廷准备派来多少兵马,有多少军备?”
昌乐长公主一下子戳中了要害,让大宗正面上一紧,他看向一旁的中书省官员,那官员将手里的文书递了上去。
昌乐长公主展开一看,朝廷送来的兵马仅仅一万,粮草只够两三万将士吃半个月的。
不等大宗正等人说话,昌乐长公主冷笑一声:“朝廷这是不想让我回京瞧瞧了。”
不让她回京的意思,是让她死在西北。
大宗正立即道:“朝廷断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如今政局动荡,战火四起,冯家父子又折损了太多,眼下只能拿出这些。”
昌乐长公主想到昨晚洛姐儿拿着筹算帮她理账目的神情,十分的……算计,八分的笃定。委实是眼下这些官员不能比的。
昌乐长公主拿出纸笺向前一推:“没有粮草如何打仗?我们要十二万大军,一年的粮草,两个月内必须送到兴元府。”
中书省官员脸色微变:“这……两个月哪里能凑到这么多?”
昌乐长公主向后靠去:“朝廷也可寻个人接替我统兵,要多少粮草就与我无关了。”
如果朝廷能有将领接替,就不会用昌乐长公主了。
中书省官员起身行礼:“请公主再算一算,这些委实太多了。”
“至少半年的粮草,”昌乐长公主站起身,“两个月内陆续送到,朝廷没有,我们可以向六州百姓暂借,但朝廷日后必须要还。”
朝廷怎么还百姓粮食?昌乐长公主这是想要朝廷为西北的百姓减赋。
西北几州有多少赋税,他们要回去仔细算算,然后上报朝廷,再让朝廷算清楚,能折算多少粮草。
中书省官员倒是觉得没什么不妥,反正这几州总不能收成突然大增吧!
第510章 要紧事
中书省官员与昌乐长公主商议好,就准备下去给朝廷写奏折。
大宗正起身送走了中书省官员和礼部官员,转身又回到了堂屋里。昌乐长公主显然也猜到了大宗正会折返,正端坐在那里喝茶。
大宗正再次向昌乐长公主行礼。
昌乐长公主抬起眼睛:“你是大宗正,按理说应该我向你见礼。”
大宗正忙将头上的官帽取下:“臣弟眼下并非大宗正,只是您的堂弟……其实……您去吐蕃的时候,我也曾跟着叔伯去送嫁……”
大宗正没有继续往下说,那时候他们亲眼看着吐蕃人来接亲,接走了他们大齐最尊贵的公主,他们萧氏的女眷,那会儿他心里是不平的。
萧氏有多厉害?最后还不是要将自己的女儿送与他人?
帝姬有多高贵?最终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但这话,他没脸去说,因为他当时只是难过了一下,后面没有做出任何的努力去改变。
特别庆幸,有生之年他还能再见到公主。
大宗正想到这里,更加恳切:“能来迎回长公主,是臣弟的荣幸。”
昌乐长公主相信大宗正说的是真话,但她虽然回到了大齐,却也无心与宗亲们叙什么骨肉亲情。
昌乐长公主道:“你特意折返,只是要说这些?”
大宗正看向昌乐长公主:“其实这次臣弟来兴元府,太师还有一件事吩咐臣弟去做。”
昌乐长公主挥挥手,示意大宗正坐下。
大宗正这才继续道:“太师让臣弟查查豫王萧煜的下落。”
太师说萧煜的下落而非生死。昌乐长公主琢磨着大宗正的这句话,忽然露出了笑容。
大宗正立即从那笑意中寻到了答案,几乎是下意识地他松了口气,显然这落入了昌乐长公主眼中。
昌乐长公主道:“你准备如何向太师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