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二柱和张老太一直在外面守着,等赵家人走了,他们这才走进薛记铺子。
薛掌柜笑着招呼两人。
陶二柱径直开口道:“掌柜,刚刚那两个人是来做什么的?”
薛掌柜一怔,不过很快他就道:“寄卖皮袄。”
薛掌柜伸手指了指衣架上的袄子。
陶二柱和张老太虽然
猜到一些,可眼下从掌柜嘴里得到了证实,仍旧很是惊诧:“他们寄卖?”
张老太望着那皮袄,这是上等布帛做面,里面的皮毛细密、柔软,赵家能拿出这么好的东西?
张老太想着吞咽一口:“这……皮袄怎么卖?”
薛掌柜笑道:“这是寨子里最好的羊皮做的,至少要用五张皮子,从前都是柳家卖寨子的皮货,价钱你们也知晓,相比之下,这皮袄更划算,一件只需要三十六贯。”
三十六贯?陶二柱和张老太双双倒吸一口凉气。
薛掌柜接着道:“他们送来的也不多,仅仅五件。”
五件,一件三十六贯,那就是一百八十贯。
赵家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一百多贯的东西?赵家不是应该很穷吗?买粮食的银钱可能都不够用。
怎么能做这样的买卖?
陶二柱和张老太正僵立在那里,铺子又走进来几个人。
很快他们就瞧见了架着的皮袄。
其中的中年人,目光一定,本来抄着的手也拿了出来,他向前走了两步:“铺子里有好东西啊。”
薛掌柜立即上前招呼:“是有好东西,寨子里的羊皮做的皮袄。”
几个人围过去看,将陶二柱和张老太挤到一旁。
两个人本就没有买的心思,只能讪讪地走出铺子。
“当家的,”张老太道,“这事儿不对,你说是不是杨氏瞒着赵老太爷藏了银钱?”
要么是藏了银钱,要么……
陶二柱皱起眉头:“他们给赵学礼的丫头寻了婆家,收了人家的聘礼?”
只有这两种可能,否则累死他们也弄不出这些东西。
陶二柱和张老太又是羡慕,又是愤然,他们一向看不上的赵家,怎么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张老太绞尽脑汁:“若是杨氏藏了银钱,赵老太爷应该要回去吧?老大一家也得分点啊!”
陶二柱觉得有理:“想知晓还不容易,给赵老太爷送封信就是了。”
那赵学景迎娶了他家的女儿,在他们面前却不讲礼数,哄着陶氏也不知好歹,与娘家作对,若是他们有了银钱,那真是老天不长眼。
两个人正商量着,就看到有人从葛氏铺子中走出来,为首的男子一脸笑容,后面的随从捧着一个青布包,张老太急着探头去铺子里瞄了一眼,那架子上的皮袄已经被拿走了。
这就卖了?这么快?
第294章 买得起
陶二柱和张老太打好了主意,就往街上去寻人代写书信,两个人为此忙乎出一头的汗。
陶氏兄嫂提起的那桩婚事,就是陶二柱的主意,若是陶氏当日肯答应嫁过去,陶二柱还想将自家的二女儿嫁给那家人的表亲。
结果陶氏的事没成,他们自然也就被拒绝了。
事情过去那么久了,现在只要想起来,张老太就觉得堵心,她家二丫一辈子都葬送在这家人的手里。
陶二柱和张老太将信函写好,然后就去花了银钱寻人寄送,等他们两个一起往家里走,赵洛泱和赵学景才从一旁走出来。
赵洛泱看向赵学景:“三叔,你去问问那封信寄去哪里,就知晓祖……赵启坤在哪儿落脚了。”
赵学景点点头,想要套出消息,无非是花几个钱,他揣着个沉甸甸的钱袋,也多了几分自信。
不一会儿功夫,赵学景走出来道:“问清楚了,送去开封陈留。”
说完赵学景接着道:“看来之前陶家人说的没错,你祖父在陈留衙署谋职了。”
赵洛泱知道三叔只是将话说了一半,没好意思说明白,但是在赵洛泱看来,说明白也没啥,这是赵启坤丢脸,而不是他们。
赵洛泱道:“还领娶了旁人,他没有功名在身,就算真的有个活计做,肯定攀的是那妇人的关系,当年他逃难过来,不就是用的这个法子?”
赵学景一想也对,他思量着:“那封信……”
“那他们送呗,”赵洛泱道,“我们日子过的好,就得让他们知晓,不过这桩事得早点与大家说,等他们回来抢财物时,我们也好有个准备。”
如果搬迁之前,可能赵学景觉得他爹和大哥不能做出这种事,现在就算听说两个人为了银钱,当众吃粪,他不会有任何质疑。
赵洛泱脑海中,时玖道:“是不是现在就想看到你祖父和大伯多行不义的下场?”如果她现在想知晓,他立即就会让人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