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他的果然还是阿姐,之前他的确不打算娶妻生子,不过遇到清和郡主后,他改变了主意。幸运重活一世,不就是要无憾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如此他这一生才算是圆满。
“让阿姐一直担心我的终身大事,是我的不是,一会姐夫帮我给阿姐说一说。”
谢渊点点头向他说起了土豆的事。
…………
亥时,卧室内姜明月看男人回来了,翻身钻进了他的怀里。
“阿弟回去了?”
谢渊‘嗯’了一声,抱住了妻子。
“你们都聊了些什么,竟聊了这么久?”
谢渊简要给妻子说了几句后,低声道:“明弘已有心悦之人。”
姜明月闻言倏地睁大了双眼。
“你……你刚才说什么?”
谢渊笑着又重复了一遍。
姜明月脸上瞬间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有被惊喜到。
“哪家的姑娘?”
“定王的女儿清和郡主。”
“定王?清和郡主?京都里还有这么一号人吗?我怎从未听说过?”
“你没有听说过很正常,定王平日里极低调,两个儿子也很平庸,只领了一个虚职,再加上不受圣上重视,几乎没有存在感。”
姜明月‘哦’了一声问:“相公可知这位清和郡主?”
“知道一些,她比咱们阿弟大五岁,和离在家,名声不显。”
谢渊轻轻梳理着妻子的长发道:“明日咱们给姐姐写封信,托她帮咱们打听打听。”
“我相信弟弟的眼光,他喜欢的女子绝不会差,不过打听打听也好,回头爹娘问起来,我也好给他们说。”
谢渊到没有想到妻子竟这般平静的就接受了清和郡主,一点也不嫌弃她是和离之人,又比弟弟大那么多。
“阿弟可有说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二人是在上清观认识的,初见之时清和郡主正在暴打她的前夫,周围的香客纷纷指责清和郡主仗势欺人,跋扈,怪不得会被夫家休弃,以后都嫁不出去等等。”
“阿弟英雄救美帮了清和郡主?”姜明月好奇问。
“差不多,清和郡主的前夫,阿弟正好认识,是个极善装的伪君子,在书院时,阿弟曾在他手里吃过一次亏。
二人本就不对付,阿弟看他如此算计一个女子,仗义直言,替自己出气的同时,也帮了清和郡主一把,一来二去的二人就熟悉了。”
姜明月闻言笑了。
“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她顿了顿道:“明弘也不小了,这次出来游历,恐要两年多才能回京,他和清和郡主的事,他是如何打算的?”
“他已拜见过定王、定王妃,只等高中就立刻上门求娶。”
姜明月闻言想着等打听清楚清和郡主的事后,她就给爹娘说一说,也让他们欢喜欢喜。
第二天一大清早的沅江码头,姜明月看弟弟、母亲坐船离开后,随着谢渊回了家,至于团子、葡萄吃完早饭就去了沅江小畔。
鲫鱼岛上,昨日就接到消息的姜文特意放下了手头的事,早早就来到了码头,看到儿子的那一刻,他差点没有认出他来。
姜明弘看到父亲,疾步走到他的面前跪了下来。
“爹!”
姜文眼眶通红的扶起了比他还要高的儿子,声音沙哑道:“好,好,我儿长大了。”
儿子离开沅江府时只有十岁,再见他已是二十,风华正茂、玉树临风。
一句话让姜明弘瞬间红了眼眶。
“儿子长大了,爹却老了。”
姜文乐呵呵笑道:“谁说我老了,我还年轻着呢。”
沈冰心见许多人都朝这边望了过来道:“先回家吧!这里并不是说话的地方。”
“对,咱们回家!”
十年未见,父子二人都有说不完的话,沈冰心将时间留给他们,进了灶房。
榆钱胡同书房内,姜明月将信密封好,递给了苹果,快的话一个月,她应该就能收到谢柔的回信了。
鲫鱼岛上,姜明弘一连陪了父亲五天这才回沅江府。然后就是回庄子祭祖,见亲朋。
如此等他彻底的闲下来已是十一月中旬,彼时正好有一商队要去水蛮国送货,他邀上沈瑜,随着商队一起去了水蛮国。
十一月二十一,姜明弘、沈瑜随着商队的人,带着一些土豆平安回到了鲫鱼岛。
二人直接在鲫鱼岛上住了下来,跟着姜山学习蛮语。
黄昏,谢渊回到家看晚饭有一道土豆炖肉问:“弟弟回来了?”
姜明月点点头。谢渊、小山虽打算将土豆的功劳给弟弟,但做戏也要做全套,明弘不但要去一趟水蛮国,也要带一些土豆回来。
“如此一会我就可以向圣上写奏折奏禀土豆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