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敢之女只有那句‘极受太子宠幸’的原因吧。想想看如果这仅仅是一场政治婚姻,而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的话,会‘极受太子宠幸’吗?就凭太子有三个儿子就说明太子身边不仅有两三个女子吧。
母党和妻党相争,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别的不说,窦婴和田鼢代表的窦家和王家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汉元帝的妻族王家跟母族许家相争也能说明问题。只不过现在在刘据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争起来,不是自个儿削弱太子的实力吗?
如果把卫青遇刺的事告诉霍去病的人真的是平阳公主或者是她派去的人,又说明什么问题,是说明卫家的保护伞自始自终都是她平阳公主,还是证明太子背后只能有卫家。
如果是前者,李若惜不得不佩服这位平阳公主,即使卫青是大将军,卫子夫是皇后,也超不过她这个长公主,她要的是她姑母馆陶没有完全得到的权力;如果是后者,李若惜不得不为太子惋惜了。
难怪刘彻会为李敢之死编个那么好笑的理由,意思就是事情到此为止,他不会处罚霍去病,也不管人们是认为他极其宠爱霍去病,还是为了抗衡卫家的势力。而对于李家的安慰,就是提拔李陵,赐婚太子和李敢之女。刘彻之所以晚了两年才给刘据和李若惜赐婚,就因为此时不比往日,他担心的卫家和李家合在一起挺太子的情景是不会出现了,正如他著名的“抬霍抑卫”如出一辙。李家虽然在这次争斗元气大伤,但是让刘彻感到欣慰的是还有一个李陵在,因赐婚让李陵忠心为君也不错。
李若惜现在考虑的是卫伉是不是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卫伉对她的感情是不是真的,还是计划好的。因为对于卫家而言,同李家结为亲家比让李家成为太子的岳丈家要好得多。因为既可以拉拢李家,又可以不担心以后李家分掉卫家的权力。
可卫伉把她送回来到底是为什么?是因为不想在自欺欺人,不爱她就把她放手;还是太爱她了,怕她想起以前的事会后悔,所以把她重新送回到刘据身边。不管是哪种原因,对卫家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是对以前的那个李若惜有好处。可是她不是那个已经香消玉殒的李若惜,不是太子承诺给予幸福的李若惜了。她只是个来自21世纪的一缕香魂,她自始自终爱的都是漠北的子闳。本就强烈压制自己,不让自己回忆,但是回忆却无时无刻的在脑海中出现。“爱一个人就是给予她最大的幸福!”谢谢你,卫伉!你的放手会给李若惜最大的幸福了。但是不是给我的,即使我已经在努力的做着李若惜了。或许正如歌词中所写“能重来那就好了”。
想着这么多,李若惜都累了,让小茹打来热水,洗漱完毕,倒在床上就熟睡了。也不知睡到何时,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还有谁知道她叫建翎呢?
李若惜兴奋的睁开眼,却看到一位眼熟的女子坐在床边。“你是谁?”
“我是你的前世,也就是说我是李若惜。”
“什么,你没死就太好了。你来我就可以重新做回建翎了。”
“建翎,听我说。我之所以两年来都没有投胎,是因为我希望看着太子幸福,你能帮我办到吗?”
“这…”如果答应了,我就跟卫伉再也没机会了。
“你跟卫伉的事,我知道。但是你想想看,即使你不当这太子妃,你就一定能跟他在一起吗?现在大臣们都请立三王,明着看是对太子有利,但是势必让皇上有提防太子的势力的想法。现在是太子情况最微妙的时候,你的拒婚,太子的求情已经让皇上不满了,难道你眼睁睁看着太子失势吗?”
建翎不想让李若惜伤心,所以没说到最后太子真的被废了。“好吧,我答应你!但是请你告诉我,你们是如何相识的?毕竟一个身在深宫,一个养在闺中。”
“好吧,我就告诉你。其实我爹跟霍将军在上林苑事情之前关系还是很好的。四年前,正是霍将军河西之战得胜而归。就是在骠骑将军府我见到了刘据。”
“等等,你说你是在骠骑将军府见到太子,而太子就是在那里给你那个所谓的什么承诺吧。那旁边还有谁?”
“有我爹,霍将军,霍夫人,还有霍光和刚出生的霍嬗。”
这些人中会把这事外传的人吗?首先,霍嬗和霍光太少排除,而从李敢后来为女儿安排亲事可以证明他把太子的那番话当作戏言,更不会外传;而霍去病应该明白传到卫家的耳边对他并没有好处,那么只有可能是霍夫人程雨轩了。怀疑她是因为她明知道自己的身份,但在双喜楼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装作不认识,而且还莫名其妙的对她说那些话,她担心自己把报仇的矛头都指向霍去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