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钟毓知道,这场大火里死了的宫人,一定不是十九个。
“后来有人查到,那几日恰逢上元节,宫中大摆宴席,而就在上元节的当日,朝臣落座开宴之时,御膳房的一位宫女却在前往御花园的途中失足坠湖身陨其中。”
听见丞相忽然提到的这位失足宫女,钟毓心间的迷雾瞬间被驱散。
如果那日宫里还死了一个人,那么一切就都能对上了。
两根腿骨与两根大臂骨才能凑出一个人来,所以大理石的卷宗上所记消失的三根臂骨之中的其中两根,一定昭示着有人从火海里逃了出去。
而方才丞相说,那日救了公主的人除了嬷嬷还有一位小侍卫。
如果当时逃出去的宫人只有那位嬷嬷的话......
火场之中原本应该只少两根腿骨和两根臂骨的。
可如果那位送走公主与嬷嬷的侍卫,原本就只有一条胳膊。
那么大理寺在火场之中找到的臂骨才会是五根。
钟毓的脑海里忽然闪过这个猜测,她猛地睁大眼睛仰头看向丞相,震惊到险些失声:“逃出去的那个侍卫是不是独臂?!”
听到她这样问,丞相的神色如先前一样,仿佛丝毫不惊讶钟毓所察觉到的一切。
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钟毓根本顾不上丞相为何会将如此秘辛悉数告知于她,先前被烧得昏昏沉沉的脑袋好似一瞬间清明起来。
她满心满眼都是自己根据丞相之口推测出来的事情。
她将丞相方才说的话连同那日车上岑鸢说过的话放在一起,一点一点拼凑出了那桩皇室秘辛的真相——
侍卫在拼死将公主和嬷嬷送进了密道之后,然后选择了将那位宫女的尸首搬到长春宫中以充人头。
因为他知道,开宴之前坠湖身亡,就算是宫里人的动作十分迅速,也不可能因为此事当着朝臣之面禀报给皇帝与皇后,更何况死了的人只是小小一个宫女。
所以在皇后宫中失火的时候,那位宫女的尸首一定被打捞起来停放在宫中某个地方。
他清楚放火之人的身份,也知晓他放火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害公主,所以为了断绝后患,他才选择不和嬷嬷一同离开。
钟毓猜,或许是因为他受了伤无法走远。
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应当是他要凑齐十九颗人头的数。
因为只有他也死在火海里,连同那具狸猫换太子的宫女尸首,所有人才会相信,长春宫里十九个宫人连同长公主一起全都葬身于火海。
十九位宫人的尸骨数目解决了,那公主的呢?
最能让放火之人确定长公主已经死了的证据是她的尸首。
可那个时候,皇宫之中同公主一般身量的幼儿不可能出现。
因为除了后宫妃子会诞下皇子皇女之外,旁的宫人不可能怀孕,更不可能在宫中生产。
她记得岑鸢说过,先帝与先皇后情比金坚,膝下一女二子皆为皇后所出,所以除了被送去外祖家的当今圣上之外,长春宫失火的时候宫里不可能再找得到一个幼儿,更不可能恰巧出现一具幼儿尸体。
既然如此,那长公主的尸骨又是如何伪造的?
电光火石之间,钟毓忽然想起原本应该只少一根大臂骨的尸骨数目,最终却凭空不见了两根腿骨和五根臂骨。
难道......公主的尸骨是由宫女的腿骨与臂骨拼凑而成的?!
仿佛猜到了钟毓心中所想,许久都未说话的丞相忽然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
“当年主持大理寺验尸的人,是我。”
话音落下,钟毓的脑袋一瞬间变得清明起来。
是了,从听到这桩旧事开始,她怎么就从头到尾都忽略了最重要的那个——
审定卷宗的人。
“所以当年那个侍卫只来得及将宫女的尸骨伪造成公主的,后来是你,在发现整座皇宫都找不到那颗幼儿脑袋的时候,意识到或许有人将公主救了出去。”
“于是你明白了失火一事根本就不是天灾,而是有人故意为之,但你不知道放火的人是谁,所以只能暗中将长春宫尸骨的真相压下去,告诉世人,火场中的那具幼儿尸骨确实是长公主程羡今的。”
钟毓一字一句说出真相的时候,她心中也是万般的不敢相信。
倘若所有事情的真相真的如自己猜想这般,她无法想象,眼前的这位大梁丞相,究竟是哪里来来的胆子,敢在皇嗣之事上动手脚。
“从察觉到公主尸骨有异,到大理寺禀报至御前的那份卷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