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一直在说,小人想等您说完再解释的。我们东家说了,客人说话时不许插嘴。”
少女并不怎么相信,冷哼一声,指了指《牡丹记》:“四百文对吧,结账。”
辛柚阻止了刘舟收钱的动作,对少女歉然一笑:“今日是我们伙计的失误破坏了姑娘的好心情,这本《牡丹记》就送给姑娘,算是我的赔礼了。”
少女意外睁大了眼,忙拒绝:“这怎么行,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我可不占这种便宜。”
辛柚把《牡丹记》塞入少女手中,笑吟吟道:“怎么是占便宜呢,四百文能买来好心情吗?姑娘把这本书收下,我这心里才过意得去。”
少女显然不太擅长这种拉扯,听辛柚这么说没再推辞,又觉得不好意思,于是道:“我再买本《画皮》,哦,《画皮》多少钱?”
刘舟看了辛柚一眼,见她没有示意,就照实说了:“三百文。”
少女暗暗松口气。
还好,钱带够了。
京城话本的定价大多在两百文到五百文之间,具体价格与写书先生的名气以及话本页数有关。半部《画皮》售价三百文,是人们比较能接受的价格。
刘舟去拿《画皮》的工夫,辛柚貌似随意问:“我看姑娘也是爱看话本的,怎么当初没买《牡丹记》呢?”
同为女子的身份让少女不觉放松,笑道:“早就买过了,这本是买来送人的,还要感谢东家的大方,直接送我了。”
四百文,于她这种零花钱有限的小家碧玉来说,不算少了。
辛柚顺势道:“我姓寇,名青青,姑娘叫我名字就是。”
少女一听人家都报姓名了,没多想就报了名字:“我叫纪采兰。”
“纪姑娘看起来与我差不多大。”
二人又自然而然报了年龄,纪采兰要比辛柚大一岁。
辛柚笑道:“纪姐姐,你身边有很多喜欢《牡丹记》的朋友啊?那可要帮我多宣传宣传。”
她指了指那排《牡丹记》,无奈道:“我刚接手书局不懂事,加印了不少《牡丹记》,结果无人问津,架上都落灰了。”
纪采兰不好意思道:“我身边喜欢看话本子的朋友早就买过了,这本《牡丹记》是我买来送表妹的。表妹其实也有本《牡丹记》,可惜进京的路上弄丢了。”
辛柚听到这里,心头一跳。
进京的路上——
她要找的人,是纪采兰的表妹么?
压下心头的翻涌,辛柚还是闲聊的语气:“纪姐姐的表妹不是京城人么?没想到《牡丹记》这么受欢迎,都卖到外地去了。”
纪采兰眼里有了几分自得:“当时《牡丹记》可抢手了,表妹那本也是我买来让人带给她的。”
“那以后纪姐姐带表妹一起来买话本,给你们打九折。”
“这怎么使得。”纪采兰忙摆手。
辛柚一笑:“我与纪姐姐一见如故,说话投机,纪姐姐可不要拒绝,再说薄利多销嘛。”
“那就谢谢寇妹妹了。”纪采兰只觉眼前美貌少女十分顺眼,叹道,“可惜表妹脚伤还没好利落,不能和我一起来逛书局,不然能与寇妹妹交朋友,她肯定很高兴的。”
听着纪采兰的话,辛柚收在袖中的手用力紧了紧,面上却半点不露:“没关系呀,平日我就在书局,纪姐姐你们以后有空随时来玩。哦,纪姐姐家里离着远吗?”
“不算远,我家就在吉祥坊的猫儿胡同。”
打探得差不多了,辛柚没有再问,等纪采兰结了账,亲自送她出去。
刘舟用胳膊肘碰了碰石头。
“刘哥,怎么了?”
刘舟一脸佩服望着书局门口:“石头啊,之前你问遇到买《牡丹记》的客人怎么打听对方身份,学到了吗?”
东家真是天生做生意的料啊!
第58章 捷径
辛柚定定望着纪采兰离去的背影许久,才转身回了书局。
“东家——”
辛柚对刘舟笑了笑:“做得不错,这个月给你和石头发赏钱。”
“多谢东家。”两个伙计齐声道谢。
辛柚回到东院,独自坐在里屋的床榻上,把那本染血的《牡丹记》拿了出来盯着看。
春天时,娘亲救了一个女孩儿。
那是一个随家人进京的女孩儿,路上意外摔出马车,断了腿。
娘亲恰好遇上了,出手相救,等那女孩儿乘车离开,见地上落了一本书就带回了家。
那本书便是《牡丹记》。
娘亲把《牡丹记》拿给她看,笑说原来如今京城受人追捧的是这样的故事,并随口提起了救助女孩儿的事。
她随手翻了翻,觉得不如娘亲讲的故事有意思,就没再留意。
那时的她与娘亲,都以为这不过是平静生活中一点点小涟漪,很快就没了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