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着实复杂,前面的那些提点这几个徒子徒孙一点没听明白,自然不要不要指望孙太监会白费口舌解释清楚这些,随便搪塞他们几下,便领着他们回了宇文砚处。
第53章 待修…
书房内, 灯光明亮,恍如白昼。
宇文砚伏在书案后批改奏折,旁边一个小太监平稳而又快速的研磨, 裴凌则坐在下首的另一张书桌后,为宇文砚将奏折分明别类出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屋内静悄悄的,只有烛火细微的霹雳响声, 还有时不时响起的翻阅奏折时纸张的摩擦声。
孙太监走到书房,正好迎面撞见一个端着空碗出来的侍女, 孙太监赶紧给她让路, 另外让几个小太监留在门外,自己进去禀告。
孙太监进到屋子里,踮着脚走到宇文砚身边,躬下身子, 在耳边轻声道:“殿下, 奴才方才去到神思馆, 与娘娘说您今晚宿在书房,娘娘劝你保重圣体。”
宇文砚皱着眉, 眼睛依旧一瞬不瞬盯着奏折上的文字, 并未因孙太监的话分心, 手里朱红色的毛笔在奏折空着位置上写着,闻言,只敷衍地“嗯”了一下。
反应略显冷淡,稍微懂点眼色的就该退下去,不要再打扰。
然而孙太监不是一般人。只见他敛了敛眉, 犹豫几下,终究还是下定决心, 再次俯身对宇文砚说道:“殿下,奴才方才瞧着,娘娘很关心你。听说你不来,便问奴才,殿下您可是去了太子妃的住处,听到奴才说不是,方才嘱咐奴才要多劝殿下您注意身体。”
宇文砚蓦地停下手里的笔,偏过头诧异地瞥向身侧的孙太监,高高扬起眉毛,嘴角噙着一抹连自己都未察觉的笑意,眼神略带戏谑地看着孙太监,淡声道:“她真这么说?”
孙太监笑着点了点头,同时心里松了一口气,回复道:“千真万确,殿下。”
得到确认,宇文砚紧皱的眉毛顿时舒展开来,低下头轻笑一声。
笑声引起了下首正忙着的裴凌的注意,裴凌抬起头,不解地看向宇文砚。
宇文砚笑了笑,让孙太监退下去,站起身,对看着他的裴凌说道:“你继续办事,我出去一趟。”
说完,绕开书桌就要走。裴凌赶忙喊住他,举起手里的一份奏折对他说道:“殿下!这里面还有一份有关西北政事的公文,十万火急,您走之前还是先看一看。”
宇文砚听他说“十万火急”,倒也不敢耽误,走到他书桌让,从他手里拿过奏折,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后,眼睛蓦地瞪大,旋即皱着眉头又重复看了一遍,确定没看错后,放下奏折,沉着脸对裴凌问道:“这是什么时候发来的?”
裴凌道:“这封奏折,被颜将军贴了急件,从西北到京城,最快大概需要一个月,所以这大概是一个月前发生的事。”
“一个月前……”宇文砚喃喃,脸色十分凝重,同时又十分不解,“好端端的,秦家小子怎么跑到西北边境去了?”
裴凌瞄了一眼被宇文砚放在桌上的奏折,说道:“属下倒是听家里人说过几次,说是秦世子两年前就被镇国公夫人送去南郡的舅舅家,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在京城露过面,或许……这事另有隐情也说不定。”
裴家在京城是不逊色于秦家的大族,家中虽没有爵位继承,可也是清流名贵之家,子孙都是走仕途,现如今的裴老太爷可是孟相爷当年的恩师呢,除却裴凌,裴家其余子孙也有不少出息的,分布在朝堂大大小小的岗位。
同在一个圈子,自然有所耳闻,尤其这个圈子就这么大,里面的人就那么少,谁家有个风吹草动就能发现。
早先思袅还没有被秦晖认下,宁氏在京城的贵妇圈可谓是如鱼得水,风头无两,那时的她被问起小儿子的下落,尚且能不动声色应付下来,后来出了思袅这档子事,她便没脸出来见人,加上秦陌寒走得确实已经很久了,再解释也很难再圆回来,索性就着闭门不出的机会,不再对秦陌寒的事回应。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这帮名门贵妇,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过得悠闲又无聊,最会八卦传言,于是这秦家小子去舅舅家两年未曾回过京城一事自然也就越传越开。
尤其秦陌寒逐渐到了婚配的年纪,家里又鸡犬升天,有了两个“娥皇女英”式的好姐姐,身价更是水涨船高,有不少人打他镇国公世子妃位置的主意,对他的注意自然越来越多,于是秦陌寒两年多没有北上回家的消息也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