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马上的霍青毓回头,只见齐国公府世子姜逊策马而来:“沈姑娘。”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鸢飞好时节。清风徐徐,姜逊看着信手勒住马缰的沈桥姑娘,踟蹰片刻,讪讪说道:“听闻沈姑娘要离开京城?”
霍青毓颔首。
姜逊语气急切:“为什么?是京城哪里不好吗?还是你不想住在梁国公府?如果你真的不想住在梁国公府,可以来我家——”
姜逊说到这里,微微一顿。旋即解释道:“你是舍弟的救命恩人。这份恩情,我们理应报答。”
胡菁瑜从马车里探出头来,一脸玩味的看着姜逊和霍青毓。
霍青毓淡淡扫了胡菁瑜一眼。胡菁瑜缩头缩脑的吐了吐舌头,却不肯回马车里。
霍青毓看向姜逊,沉声说道:“不必。”
不等姜逊开口,霍青毓继续说道:“京城很好,梁国公府也很好。只是我想去更远的地方走走看看。”
胡菁瑜出声附和道:“对呀!对呀!世界这么大,我们想出去看看。梁国公府怎么可能会对姐姐不好呢?我也要跟着姐姐一起去边塞找大哥。姜世子大可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姐姐的。”
姜逊这才注意到梁国公府的七小姐竟然也在马车里,神情闪过一丝窘迫。他刚刚听说沈桥离开京城的消息就骑着马追过来了,竟然不知道原来沈桥此去边塞,还带着国公府的小姐。
这样一看,沈桥断然不是在梁国公府住不下去被赶出来的。
姜逊脸上浮现一丝茫然,喃喃说道:“沈姑娘……”
一时间,姜逊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霍青毓道:“朝廷有旨,王孙皇族勋贵诸公无诏不得擅自离京。姜世子此番心意我领了,还是就此别过罢。”
姜逊的手死死握住缰绳。沉默半晌,低沉的开口:“就此别过……倘若姑娘今后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你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若你开口,赴汤蹈火,在下万死不辞。”
姜逊说着,撤下腰间的玉佩递给霍青毓。
霍青毓勾了勾嘴角,阳春三月的风将她的发丝吹乱,她的眉眼在暖意融融的日光下越发意气风发:“多谢姜世子好意。但我不能收。”
姜逊漆黑的眼眸染上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他的目光垂落在手中的玉佩上:“姑娘不要多想。我只是想要报答姑娘的救命之恩,并无他意。”
躲在马车里的胡菁瑜嘿嘿嘿嘿的多嘴道:“救命之恩无以为报,那就——”
“时候不早了。”霍青毓出声打断胡菁瑜的话:“我们真的不能再耽搁了。在耽搁下去,只怕晚上到不了驿站。”
“姜世子,就此别过罢。也祝你今后鹏程万里,”霍青毓想了想,提醒道:“齐国公府并非良善之地,姜世子如果有机会,还是将令堂令弟接走更好。”
姜逊知道霍青毓说的是什么,不由得面色一沉。
这一番话已经算是交浅言深了。霍青毓不等姜逊反应过来,勒紧马缰娇喝一声“驾”,只见一人并马瞬间窜了出去。正在一旁吃瓜看戏的胡菁瑜连忙吩咐马车车夫:“快点跟上。”
说罢,扬声喊道:“姐姐,你等等我呀。”
春深日暖,只余姜逊一人一马停留在官道上,怔怔看着越行越远的一行人。
第70章
数月后,西北边塞
大漠狂沙,孤烟直上。一轮马车缓缓行驶在官道上。胡菁瑜掀开马车帘子,看着远方越来越近的城墙,用力吸了一口西北粗犷的空气,泪流满面的喟叹道:“终于到地方了呜呜!”
霍青毓骑在高头大马上,信马由缰一派惬意。从京城赶赴边塞这一路上,霍青毓除了游历山川湖泊,就是跟脑袋里的沈桥了解那个世界的信息。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今的霍青毓也算是亲身实践过了。
霍青毓从未设想过自己还能过上这样的人生。看遍山川之壮丽,游遍江河之广阔,读古人圣贤书,也了解千百年后世人如何生活。一路行来,霍青毓见识了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也品尝了各地不同的美食美酒,学习各地不同的方言,观察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人。甚至还有胡菁瑜这个兼职导游在她耳边叽叽喳喳的讲述古今不同之处。
贩夫走卒,达官显贵,高门大户,市井人家,她看到了盛世表象下挥霍无度却依然欲壑难填的贵人,也看到了挣扎在贫瘠困顿中只求温饱而不得的百姓,曾经不甚留意的人或事在霍青毓的面前重新展现出另外一副画卷,脑海中的沈桥也时不时将一些古今城市的对照照片展现给霍青毓看。
无视时间洪流的淹没与冲刷,让所有人都无力改变的沧海桑田竟然在霍青毓的眼前不断闪现。这样的感觉实在是太过新奇,至少霍青毓活了三辈子,还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