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大舅回想起自己上山时,是闻到了一股霸道香味。
不过那会儿他们忙着说杂货铺的事情,就把这事放到了一旁。
而后越谈越认真,这香味散去后,也就忘了。
二舅倒是吃过辣卤的,这会儿像小鸡啄米似的猛点头,生怕秦封把他给落下了。
秋婶这会儿不在厨房,秦封听到后院有动静,应该是在菜地里忙,准备晚上吃的菜。
也不叫她,自己打开锅捞菜。
因着他经常做些稀罕菜,也想家里人尝尝,所以托二伯做了几个食盒,这样提起来很方便。
鸡胗鸭胗、鸭肠鸡肠、鸭脖、鸭翅、鸡翅、鸡爪、鸭掌、鸭肝、鸡肾……
各捞一些,分成不均等的两份,多的那一份是大舅的,少些的是二舅的。
为啥这么分,但不是秦封他偏心谁,只是外公外婆和大舅一起住,人多些。
最后再捞上来一只鸭和一只鸡,各砍成四大块,每个食盒里一种塞一块。
而后再浇上一点辣卤汁,就盖上盖子提了出去。
送走两个舅舅后,秦封把大壮叫了过来,又按照刚才的,准备了四份让他送下山去。
大伯、二伯、姑姑和高烈叔那里,一人一份。
自然也是有多有少,按人数来的。
自从姑姑一家搬回娘家住后,秦奶奶就开始和女儿吃饭了。
这倒不是说秦大伯不孝顺,是秦姑姑成亲后就一直住在镇上,回娘家的时候并不多。
而秦奶奶知道,等这次灾荒结束,女儿还是要回到镇上住。
所以她想趁此机会和女儿多相处一下,老娘的这点想法,秦大伯和秦二伯当然是支持的。
不过赡养老母亲,是他哥俩的责任,既然娘想和妹妹住,他们也不能不同意。
不过让妹妹养,那他俩还不被村里人笑话死?
于是他俩硬是一人扛了一袋米过去,给妹妹说这是娘的伙食费。
秦姑姑愣是不收,这两兄弟愣是要给,僵持了好几天,最后还是秦封也扛着一袋米下去,才把这件事解决了。
最后的结果是秦姑姑收下了米,然后给老娘存上了,用自己从镇上带回来的粮食煮饭。
这是秦奶奶说出来的,说是秦姑姑说了,自己的娘自己也该孝顺,哥哥们孝顺她不拦着,她孝顺别人也不能拦着。
所以粮食她收下,给老娘存着当家底,她娘在女儿女婿家吃饭是应该的,所以不该收粮。
得,他家都是倔驴,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这是秦大伯的心声,把自己也骂了进去。
----
大壮送吃的下山,已经是村里人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能说啥呢,只能羡慕人家有个好侄儿/孙子/晚辈呗!
就是不知道今天又是送的啥…
闻着还怪香的……
秦蛮盯着大壮从他身旁走过,偷偷咽咽口水,还可疑的抬起袖子擦了擦嘴角,这才往山上去。
他都想好了,不管秦封家里今天是做的什么,拿钱买,拿鸡鸭换,总归要弄些进嘴里,不然他都要被馋虫咬死了。
不过他的钱和鸡鸭都没派上用场,得知了他的来意后,秦封用大粗碗给他装了一碗,让他带回家吃。
钱是不收的,毕竟这些内脏,在这个时候压根不值钱。
这里面唯一值钱一点的,可能就是那四分之一鸡。
收钱也收不了多少,还不如结个好。
上次秦蛮在秦老根那里压价,给他示好的事,秦封还记着的,
和秦蛮的几次接触,发现他不像是那种不讲理的人。
所以此番就当交个朋友。
第235章 旱灾、考虑
辣卤得到了众人的称赞,甚至秦蛮第二天一大早就跑上了山。
手里还拎着两只鸡两只鸭,还是已经拔了毛的,求他再做一次昨天的辣卤。
并说明,他只要一鸡一鸭,剩下的当辛苦费。
秦封看他一眼,又看他一眼,觉得他头上明晃晃的写着几个字。
冤大头。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也不好拒绝,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交代秋婶把这些都处理干净卤上,给了秦蛮一个来拿的时间,他就下山去了。
没办法啊,每天记录就像打工,不能请假啊。
不对。
打工可以请假,这个不行。
这么一想,秦封眉宇之间透出一股疑惑,嘴里长叹一口气。
怎么回到了古代,又过上了上班的生活呢?
---
秦封在取水这里上班的时候,文大舅和文二舅也找上了秦大伯,三人细细的商议关于杂货铺的事。
最后秦大伯做出保证,只要他们不缺斤少两,当诚信卖家,他就给文大舅文二舅两人的杂货铺当后台,村里人不能无故找他们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