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不慌乱,不粗糙,下手准,力道合适,他这一手真是练过的。
秦大伯面色稍缓,弟弟不是一朝一夕变成这个样子的,天生少根筋,他早知道了。
虽然少根筋,对他这个哥是无比的信任和听从,自己又有本事,已经比别人家的弟弟好了太多。
至于这些事情,只能自己这个当大哥的给他操心了,他认命。
想明白了,还是任由他给自己按头,秦大伯也没解释自己这会儿头不是那么疼,没有犯病。
被他气到是真的,故而他理直气壮的享受着弟弟的伺候。
他给弟弟操心,弟弟为他出力。
很公平。
第226章 旱灾、蚁多咬死象
秦大伯和秦封,两个人的智商加起来足以解决这件事情。
两人从下午谈到太阳落山,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周沽和他娘的反应,悦哥儿该如何表现,村里人会怎么说,其他人会怎么看。
一步一步都扣得紧密,如果不出差池的话,这件事会很平静的解决。
“行了,商量好了也别磨叽了,耽搁时间,我回去跟他们说说,老二你也回去给夫郎和孩子们讲讲,原话带到啊。”
秦大伯从椅子上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缓和一下,坐了这么久,腰疼。
“封儿,这件事多谢你,我和你二伯一定打好配合!”
“大伯,二伯,客气了,我也姓秦,悦哥儿也是我哥,你们这么说太见外了。”
秦封不敢居功,他只是出了个主意,具体如何还得看明天大伯二伯的发挥。
其实他们商量出的办法挺简单的,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周沽想和悦哥儿成亲,是因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悦哥儿长相可爱吗?可能有这个原因,是绝对不是最主要的。
从他经过媒婆的口提出的要求来看,娶悦哥儿无非就是为了几点。
一是丰厚的嫁妆。
二是低廉的聘礼钱。
三是悦哥儿背后的秦二伯,乃至秦大伯,青山村。
说不定还打着和悦哥儿成亲后,搬到青山村住的想法。
那么由此分析,周沽他们家现在一缺钱,二缺水,在镇上待不下去了。
所以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
---
第二日一早,文家和秦家大半汉子都出动了,只有秦封要记录取水,还在村里。
为此秦大伯还特意叮嘱,村里要是有啥事就去找秦封,不用等他回来。
早知晓秦大伯想让自己接任村长,秦封闻言也只是笑笑,然后拒绝了。
说大堂哥不去,有事找大堂哥,别找他。
大伯见他坚持,只得改口。
秦封见他“收回成命”,才松了口气。
他大哥当找村长当得挺好的,他去掺和什么?
难道大伯是怕他们几兄弟不反目成仇吗?
他只想和小夫郎悠哉悠哉的过日子,一房两人,三餐四季,多好。
当村长有啥好的,至少秦大伯这个村长,就没啥好当的。
小事例如:田坎挖过界了,他家羊吃了我家苗,他的狗吃了我的鸡,她家儿子骂我儿子是傻子……
大事:村与村之间的摩擦沟通,每年交粮税户税,杀人的,赌钱的,打夫郎媳妇的…
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千把口人都得他操心。
像这次干旱,地里没水了他要组织人找水源,找到了要挖水渠,引水后还要组织取水。
总之就是操心操心加操心。
秦大伯又不是为自己谋利益那种,他是真的无私为村子,为村民。
他这样的人秦封佩服,但是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他拒绝。
不可否认的是秦大伯对于青山村的贡献,也是他连带二伯他们受村里人尊重的原因之一。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他走不了这条路。
等天灾结束后,他搞点什么符合这个时代的东西,赚点小钱,带动一下村里的经济发展可以。
当村长,真不行。
----
刘家一事,正如秦封所预料的那样。
当二舅他们上门,说清楚自家给不出这么多聘礼后,刘大姑娘的爹虽然惋惜,但也没主动说少要聘礼的话。
最后两家达成一致,以前的口头约定作废,以后两家的婚嫁各不相干。
从刘家出来后,一行人又往镇上奔去。
外头乱,流民多,吃人的流民都有不少,汉子们虽然武力值高,但是有句话说得好,蚁多也能咬死象。
遇到成群的流民,三五几个汉子怕是难以逃脱。
所以他们昨天商议过后,秦封就让大壮去通知了舅舅们,让两家一起行动,有个伴儿。
因刘家事情更容易解决,也离得更近,他们就先去的刘家。
如今刘家大姑娘和文青海的婚约解开了,那么就剩下周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