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总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杨佰嘴角上扬,压都压不下。
“等我回来。”
……
要说人果然是不能把话说在前头。
否则就会失言。
杨佰苦笑,看今日的情形能否从宫中出去还是个未知数。
各地在长安参加科举的学子,敲响了登闻鼓。
这鼓已经许久未响过。
如今响了,皇上便不能坐视不理。
叫人将敲响登闻鼓的人带上来。
小太监去了,又回来,支支吾吾。
皇上见状眉头紧皱:“大殿之上遮遮掩掩成何体统,有什么不能说的?”
小太监跪下抖着身子说:“敲响登闻鼓的并非一人,而是有百余人。”
他也想将人带入大殿之上,可是不能啊 。
那么多人,这偌大的殿内也放不下。
“将领头之人带来便可。”皇上显然是压着怒气,当着大臣的面瞪了小太监一眼。
小太监连忙出去,不一会儿带着个人上来。
柳珏若在场便能认出看来,这是当日在酒楼桌子上说话的人。
“草民陈淮,见过陛下!”
皇上也不整那些虚的,他直言:“你有何冤情要陈述?”
“若事情不属实,你这脑袋也休想要了。”
他的语气陡然严厉。
陈淮仰头,眼中清明:“草民既然敢来见陛下,便已经做好了抛却性命的准备。”
“好,你且说。”皇上。
“草民要告监考官提前泄漏考题,榜上之人舞弊。”陈淮说完往地上重重的磕着头。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杨佰昨日在床上已经被提醒过,此时神情坦然。
甚至还有心思想失言后柳珏会不会生气。
转念一想,便觉得不会。
柳珏会体谅他,若是他忧心,没准还会好言劝慰。
“杨大人、杨大人……”
几声呼唤,杨佰终于将心思放在了朝堂。
他不动声色的嗯了一声。
前面站着的官员小声嘀咕:“两位柳大人都被牵扯其中,杨大人没有什么要说的?”
这人显然是丞相一派的,与柳父一样。
杨佰垂眸,他能想到这件事不简单,但最终如何全看皇上怎么追究。
“大人说笑了,杨某刚入朝堂人微言轻。”
他撇关系的行为无异于是在告诉丞相一党的人,他不打算站队。
那人只笑了一下,仿佛是在笑杨佰的天真。
随后在丞相出声后,一众官员跟着跪地,为主考官担保。
事实上是在变相为丞相担保。
考题非一人敲定,不止要过皇上的眼,也要过丞相的眼睛。
查起来对接触过考题的人都不利。
皇上朝中全是附和丞相,无一人站出来质疑,他便说:“陈淮,不是朕不给你伸冤,而是你没有证据,凡事都要讲究证据,没有证据朕不能听信你们所言,草草处决。”
陈淮脸色很难看,他找不出证据,一群外地赶来的学子,在长安本就没有根基。
能作证的人都不愿意得罪人,其余学子就是知道真相,说出来的话也不能当作证据。
除非有榜上有名,已经高中的人愿意为他们证明,那他们就还有一线生机。
陈淮的目光急切的在官员中寻找。
最后落在了杨佰脸上。
后有想到杨佰也不是那么干净,他脸色彻底变了。
“偌大朝堂,竟无一清白之人,可笑、可笑。”
“大胆!竟然敢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立即有官员站出来,要皇上以大不敬之罪问责陈淮。
第226章 替身的诱惑(十五)
陈淮将手中宣纸展开,里面写着百余名学子的名字。
“皇上!丞相一言,便能令百官跟随,草民又如何能说的明白,又有何能辩驳。”
皇上闻言,脸色一变。
天子最忌讳的便是臣子比他更得人心。
杨佰瞅准时机站出来:“皇上,微臣有一愚计。”
皇上眯了眯眼:“说。”
“此计很简单,陛下可出题,抽取榜上有名者再考一次,此次由陛下亲自监考。”杨佰想过重考。
但可能性不大,重考人数多,耗费的人力物力更多。
若是太透明,万一查出前五十名有四十名都是作弊的。
且这些人都是长安官宦人家子弟。
皇上总不可能全砍了。
当今皇上以仁德为名,若真全杀了皇上下不来台。
若是不重重处罚便会寒了学子和百姓的心。
所以这件事,要既让皇上心知肚明哪些人犯了错,也要让皇上有台阶下,顺便抓住丞相等人的把柄,还让陈淮等人如愿以偿的处罚了主考官等。
皇上闻言,顿时觉得是个好主意。
“爱卿之计虽糙,但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