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雪寻春(55)

作者:辣椒红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然而,即将跨入三十岁门槛的青藻,并非只有成功和荣誉傍身,她因为大龄未婚,已经成了阿普苏医院人人议论的焦点。医院的同事们对她个人婚姻大事的关注,甚至大大超过了对她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功的关注。

起初青藻住在医院的职工单身宿舍,宿舍与医院只有一片院区绿化带和两条小路之隔,无论是上夜班、加班或者急诊手术,都非常方便,但是下班后还依然被同事“关心”终身大事,随时被问及业余时间如何安排的指点、议论、和猜疑,成了困扰青藻的最大因素,一些让她烦不胜烦又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来自“好心”的热心同事的事无巨细的询问,简直像是在无时无刻受到“监视”,他们对她下班之后的私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倾注了持久的耐心和好奇心。 那样的氛围,令青藻郁闷又抓狂。

作为阿普苏医院神经外科一名年轻的麻醉师,青藻并非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只是在那个阶段,除了与团队医生们配合,一次次成功治愈患者能够给青藻带来一些相对稳定的成就感外,青藻觉得自己还没有找到其他让她能够充分体会到自身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方式,而把自己轻易交给某个人,以及交给婚姻这样的事,青藻只感到可怕。她是见证过钟振良与褚林英婚姻的人,尽管她知道那是一段非正常情况下的婚姻,但她还是心有余悸,哪里还有信心将不乏卑怯的自己,交付于婚姻那个充满太多未知与险象的领地?那个时期的她对于走进婚姻的态度,不光是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建设,甚至觉得有些不必要,而且她几乎已经认定,除了荧光灯下的手术台,和与患者连接在一起的手术、救治方案,以及她独辟蹊径努力探索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可以指引患者步向康复的医治通道,除此之外的其余任何东西都无法真正给她带来安全感、稳定感和更多的自信。这也是她始终无法与人进行职业之外的其他话题正常沟通的根由。

有时,在某个疲累至极的深夜,青藻偶尔会想起郑校长和简奶奶,重温他们曾带给自己的温情,末了,她会神往地叹息一声:“真是童话里的神仙眷侣啊!”对青藻而言,在她有限的生活经历和所接触的生活范畴里,婚姻和在婚姻里的人呈现给她唯一的亮色,也就仅此难得的一例。

三十年的成长过程里,青藻一直不太愿意也不太敢于随意接受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人的亲近与靠近。她对付过分靠近她的人的“法宝”,始终是躲避或者逃离。在医院,在工作状态下,青藻是无需躲避或逃离的,因为患者和医疗团队需要她,她也需要患者与同仁们的认可、接纳和赞誉,并且在工作环境中需要“面对”的,都是有着极其分明的界限和范围的,她职业式的微笑,以及由精湛的专业技能做底气的认真、耐心和专注,仅限于她在手术、治疗方案和学术研究中使用和表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青藻力求精益求精,但除了工作,她的个人世界和私人领域不允许任何人涉足与窥视。她知道当自己卸下那些职业光环的表象,她也会自卑。她曾尝试过用那些荣誉的光环和无数的赞誉,去治愈内心那些久远的否定、鄙视、忽略、漠然、暴力在她心灵深处留下的伤痕,但似乎收效甚微,就像涂在表皮的碘酒无法治愈内里的溃烂一样,那些伤痕会像她在手术室的荧光灯下看到的病灶一样,随时清晰再现。

青藻对患者的耐心,对医术的专注和精湛的麻醉技能,得到医院同仁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可是她 30 多岁依然单身的生活状态,与她工作上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的事实,反倒成了她被人津津乐道的特质,这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层面,被人们想当然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她成了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知名度”极高的“知名人物”,这样的情形无形中却加速了青藻对现实的逃离。2006 年,青藻在阿普苏市推出第一批商品房时,果断买了一套不到 50 平的小两居,搬离了紧邻医院工作区的单身公寓。

第23章 烦恼

2012 年,钟振良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二十一世纪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大面积实施推进前,国家各企事业单位职工是一直享受单位分配住房的。60 岁之前,钟振良所住的冶炼厂家属区的套间房,也是厂里免费分配给职工的。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冶炼厂对职工住房分配有了新的规定,职工退休后,厂里要将之前分配给职工的住房逐步收回,那是住房商品化后厂里解决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途径。原先分配给职工的住房中,有的人前些年已经下岗分流,有的面临退休或已经退休,若不将这部分人员的住房收回,很多新的住房政策就无法执行下去,这就让退休后的钟振良面临一个问题:他必须腾出目前居住的房子交回冶炼厂。

上一篇:反光镜[娱乐圈]下一篇:不渡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