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仙鹤穿着薄毛衣加单衣外套,在这里站着,竟然觉得有些凉了。
她便抬步往村里走,在一家烟囱里冒着烟的农家乐门口停下。
从里面走出个五六十岁妇女来,笑盈盈地打量一番,问:“姑娘,怎么这个时节过来,来玩啊?”
林仙鹤点点头,问:“你家还在营业不?我想吃个中午饭。”
妇女招手让她进屋,说:“秋菜都收了,蔬菜没那么全了,你来看看菜单。”
屋里头摆设比较简单,跟小吃店差不多,但收拾得非常干净,屋子当中生着个火炉子,炉子上放着的铜壶“腾腾”冒着热气。
妇女先给林仙鹤拿了张手写的菜单,又捏了搓茶叶,从铜壶里倒了杯水给她,推荐道:“你要不来份猪肉酸菜炖粉条?猪肉是昨天刚杀的,我们村里人自己养的,好吃得很。”
林仙鹤看着那实惠的价格,忙点头,“来一份。大娘,还有啥拿手菜,再给我推荐两个。”
妇女诧异看她:“你们几个人吃?”
林仙鹤被问习惯了,说:“我就一人,但我饭量大,一个顶三个。”
妇女打量着她,说:“真的?你看着都不胖,吃这老多,肉都长哪去了?”
林仙鹤:“我是不算胖,但也不瘦,再说,我个儿在这儿呢。”
妇女:“也是,你这个子比老爷们还高。”
林仙鹤一噎,呵呵笑了两声,她说的也没错。俗话说,二十三蹿一蹿,今年她又长高了两厘米,一米七七的身高确实比很多男人都高。
从交谈中,林仙鹤得知妇女姓李,店名“桂霞农家乐”就是取自她的名字,娘家婆家都在本村,说村里人都叫她桂霞大娘,让林仙鹤也这么叫。
林仙鹤便也从善如流,叫了她一声“桂霞大娘”后,这位店老板愈加善谈,问她怎么一个人过来了,怎么没上班,有没有对象之类,简直跟吉祥路那边胳膊上带着红袖标的大爷大妈们差不多,看见个陌生面孔就恨不能查人家祖宗十八代。
不过,这正是林仙鹤需要的,她耐着性子,能说实话的说实话,不能说实话的要么不回答,要么随口扯句谎言。
眼看着桂霞大娘就要给她介绍对象了,林仙鹤忙指指肚子,示意自己饿了,桂霞大娘这才拍下自己脑门,说:“我差点忘了,这就给你做饭去。”
看得出,她是个讲究人,做饭时带上帽子、口罩,又在自来水下仔细洗了手,还不忘跟林仙鹤说话,“咱们家从九十年代中就开始干农家乐,那会儿村里没有几家开的,这一转眼都开了五六年了,咱家没别的,就是干净卫生,菜啊、肉啊都是自己弄的,不上农药,纯天然,咱们家回头客多,城里有些客人,年年都得来个好几次,说咱们山里头清净、空气好……”
听她扯着嗓子说话太费劲,林仙鹤只好站到厨房门口,看见她一心两用,一边嘴巴里头忙乎着,手上的动作也没停,麻利得很。
林仙鹤趁机问:“桂霞大娘,跟你打听个人。有个姓鲁的接生婆,你认识吗?”
桂霞大娘诧异地回头看她一眼,说:“我们本村人,我肯定认识啊,她干了一辈子接生婆,我家几个孩子都是她给接生的,你问她做啥?”
林仙鹤:“我跟她有点亲戚,不过几十年没走动了,这次我过来顺便打听打听她。”
桂霞大娘点点头,没有怀疑她的话,问:“她爹是从豫南那边逃荒过来的,你是那边的亲戚?”
林仙鹤点点头,用豫南方言回复她,“是滴哩。”
桂霞大娘:“你这上门来走亲戚,也没带点啥东西?”
林仙鹤一噎,忙说自己是顺路过来的,没来得及买东西,深怕她再多问,连忙夸赞了句她抄的菜香,便回了饭厅里坐着,桂霞大娘再说啥她都不敢搭腔了。
桂霞大娘说他们家实惠,绝对不是虚话,猪肉酸菜粉条是用个中号的铝盆装的,另外还有一份炒圆白菜,一份摊鸡蛋,主食是大米和小米两掺的二米子饭,淘米之后先在大锅里煮,煮开锅之后将米捞出来上锅蒸。
这样不光可以吃饭,还有滑溜溜的米汤喝。
林仙鹤喝了一碗,又盛了一碗,又香又浓,纯纯的米香味。
桂霞大娘就在对面坐着,没把自己当外人,笑眯眯地看着她吃,似乎想要验证她所说的饭量大,到底是不是真的。
幸好林仙鹤不怕人看,在桂霞大娘目光注视之下,一口米饭一口菜,愣是吃了三大碗米饭,最后又盛了一碗米汤溜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