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什么就跟着你阿姐学,学不好也没什么,跟着我下地干活也是一样的,总归是饿不着肚子的。”
“你们阿爹说得对。”朱氏立马就附和了一句。
日子虽然过得苦,但夫妻俩的感情却是极好,朱氏是典型的以夫为天,郑有福说什么她都觉得对。
姐弟俩都不由被朱氏给逗笑了。
郑月乔也不跟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开口说道:“光学打猎的本事不够,还得学学算账,不然你提着猎物去城里卖,连账都算不清,不怕被人骗了啊?”
这话很有道理,郑银宝点了点头,他已经十三岁了,一些简单的数他当然能算得清,只是一些复杂的数目,或是牵扯多一些银钱,他就算不清楚了,这个还真得好好学,绝不能在这方面吃亏。
“简单的字也得学一学,去到城里,衙门贴出的告示,总得看得懂吧,请别人帮你读,也不怕别人骗你,再有就是,若人家写份什么契书,让你在上面画押,你看都看不懂,就胡乱画押,人家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
郑月乔给他细数不识字的各种问题。
若只是在村里老实种地,哪儿也不去,倒不至于遇上什么事,但若走出村去,肯定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识字是真容易被骗。
这话说得就有点吓人了,郑有福都不由盯着自己的手看了看,有地的人家,每年都得给官府交赋税,一年交两季,春粮秋粮,都得上交足够的数目,交割清楚后,就会有衙门的人写个单子让按手印,那上面写什么还真就一个字不认得,人家让按手印,他就按了呗!
现在想想就觉得有点后怕,亏得衙门里是正经人,不然把他拉去卖了,他还真没处找人说理去。
他伸手抹一把头上的冷汗,道:“好像是该学学识字啊!”
他抬眼看向郑月乔,一眼又一眼的。
郑月乔被他这动作给逗笑了,问道:“阿爹,你是不是想学识字?”
郑有福便连忙点头:“我听你这么一说,觉得怪吓人的,还是识得几个字的好,你不知道,我每年都稀哩糊涂给按手印呢,亏得没有人要卖我,不然我连良民都不是,得成奴才了。”
想想都觉得吓人,奴才那是什么,没有一点地位,主家说打死就打死了,没人能多说一句。
郑月乔暗笑不已,觉得郑有福这是自己吓自己,正经人哪会随便把人给卖了啊,不过这世上的坏人也不少,有所防备是对的。
“阿爹,你既然想学,那我就教你,银宝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得学。”她说着,转头看向朱氏:“阿娘,既然阿爹和银宝都要学,你也一起学学吧!”
朱氏连连摆手:“不不不,我一个女人家,就不学了。”
而且她觉得自己太笨,估计怎么学也学不会。
“阿娘,你就跟着学几个字吧,认得就行,不用写,再说,若是银宝学得不好时,你还可以教一教他,再说,以后若是有了孙子,你若认得字,就可以教给孙子了。”
儿子都还没长大,这就说孙子了,把朱氏笑得不行。
不过她觉得这话有些道理,她若识得字,以后就可以教孙子、孙女了。
第17章 挨骂
两只兔子肉红烧,两只野鸡炖了鸡汤,菜园子里摘回来的菜,炒了一盘素菜,端上桌有荤有素还有汤,十分丰盛了。
“都是自家人,哪里用得着这么吃的,这孩子真是太不会过日子了。”看着桌上一大盆子全是肉,朱氏都觉得太浪费了。
这两只兔子留着慢慢吃,可以吃上好几顿的。
特别是她觉得她昨儿也吃肉了,今儿又吃肉,再这么吃下去,她估计都要长胖了。
郑有福也跟着点头:“若是有外人,你做丰盛点,那是待客热情,都是自家人,实在不必这么浪费。”
“正是因为是自家人,才要吃好点,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哪里就浪费了?”
郑月乔一点也不赞同他们的想法,若是没条件也就不说了,有这个条件那就该尽情的吃,她伸手夹了一只兔腿放到郑银宝碗里:“快吃。”
又反手给郑月福、朱氏各夹了一只兔腿:“这么一盆子肉,今儿不吃,放到明天就不新鲜了,最好是这一顿就把它吃完。”
见她这样,朱氏不由嘀咕一声:“这可是肉啊,放到明儿,就算不新鲜,那也能吃。”
“阿娘,那儿还有一只兔子没跺呢,家里不缺肉吃,摆上桌的东西,能吃就多吃点,把身子养好些,春耕的时候才干得动活。”
现在二月中旬,三月初就要开始春耕,也就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就要开始忙活起来,一个春耕,一个秋收,都是农忙时节,最累人的时候,身子不好的,就吃不消,一场农忙下来,可能就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