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乘棠救了他儿子,是老陈家的恩人,他说什么也要亲自过来感谢,这是规矩。
苏乘棠看到门口放的礼品,实话实说道:“我不是为了大家的感谢才救孩子,就是赶上了。”
吕书记忙说:“瞧瞧我们下五旗出来的小同志,多有境界,救了好几个娃娃,还能这么谦虚,回头我得让村子里的人好好学习这种精神。”
徐书记抿着唇,吕书记咋回事啊,一口一个“我们下五旗”,生怕别人不知道苏乘棠是下五旗出来的媳妇呗?
他不甘心落后,特别是被吕书记抢了苏乘棠带来的荣誉,嘴巴上客客气气,实际上一点没让步地说:“公社奖励了咱们青凤一面小红旗,回头让苏同志亲手挂在大队部门口。这是咱们青凤今年的头等喜事啊。”
吕书记嘀咕一句:“这闺女是我们下五旗的孩子,再怎么下五旗也得有面小红旗啊。”
徐书记见状,又是客客气气地说:“你不知道吧,苏同志已经把户口调到我们青凤来了,结婚没多久就调过来了,呵呵。”
吕书记瞬间憋屈了,转而想到苏乘棠不是下五旗的人,好歹爹娘是啊,心情又好了些。
陈医生说了许多感谢的话,苏乘棠还是一副羞答答地小媳妇样,一点不骄傲,让陈医生高看一眼。
临走前,吕书记说:“不管你户口到哪里,总是我们下五旗出身的闺女,别的村子能奖励你,咱们村子也能奖励你,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
陈医生也望着苏乘棠,说了句:“到底是欠了你的人情,只要我们陈家能做的,一定会做。”
苏乘棠瞅瞅苏泰平,突然说道:“那陈医生能不能找人教教我爹中医?我爹有个梦想,就是能学习中医知识。”
陈医生还以为多大的事,闻言笑道:“我老丈人就是个中医,过来之前还问我要怎么感谢你们,既然苏老哥喜欢中医,那不如跟我老丈人学学。”
苏泰平经常在家里乱吃草药,上吐下泻不知道多少回了,还把吴玉婷给的中医书当做宝贝。
苏乘棠回娘家找过,也让小禾找过,都不知道他藏到什么地方。他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事,还不如正儿八经找个师傅带一带呢。
苏泰平老脸通红,摆着手说:“学什么学,我就是自己在家琢磨着玩,可不敢耽误老先生的时间。”
陈医生的老丈人是附近出名的赤脚医生,原先听说在城里中医院当大夫,后来下放,因为成分不好,不能继续当正式医生,只能做赤脚医生。
但他的医术精湛,特别是一手针灸技术,面瘫、风湿、腰突、头疼、耳鸣等等,他都能治疗,不少人经他的手,把陈年顽疾医治好的。
后来年纪大,走不动几个村子,就在陈医生家养老,很少出门给人看病,经常是被人求到家里来了,他给你看看。
这么一位老神医,不比王守丹强上千百倍?苏泰平做梦都想不到能让他教导自己,顿时手足无措起来。
陈医生为了让他不太紧张,特意跟他说:“我老丈人退休以后再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一身针灸技术也没有传人,我也想过老丈人以后万一没了,他的本事断到我这里。”
苏泰平纠结地说:“可是我年纪太大了,马上五十了。”
陈医生摆摆手说:“姜子牙七十二岁封太师,刘邦四十七岁起义,吴承恩八十二岁写完《西游记》,您跟他们比,还年轻着呢。”
苏乘棠抿着唇偷偷乐,这位陈医生真是文化人,怪会说话的咧。
她帮腔道:“可不是么,不少名人都是大器晚成,你跟他们比,不知年轻多少。现在学还来得及,不然你要等到八十岁才后悔没学么?”
苏泰平想了想,他要是真学了,等到八十岁至少有三十二年的学习经验,再怎么晚成也成了。
见他表情松动,陈医生一心想要报恩,话不多说,火急火燎地去找老丈人了。
晚上苏泰平和赵永香留在霍家吃的饭,刘燕春亲自下厨。回家时,苏乘棠送爹娘到房前,身后是刘燕春和霍忠汉。
苏泰平往后面瞅了眼,压低声音说:“有空你还是多做做饭。”
苏乘棠见他欲言又止:“平时都是我做。”
“我不是说你婆婆手艺不好,毕竟放了那么多油...”
苏泰平说:“医书上说,经常吃不好,会让人寡寡欲欢,对身体也不好,你还是自己劳累些,吃点合胃口的。”
苏乘棠失笑地说:“我知道啦,你别操心了。”
回到堂屋,小君正在打嗝。她吃她娘的饭长大,这段时间吃惯了苏乘棠做的好吃的,冷不防再次,忽然觉得有些不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