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待不党附司马氏的人非常残暴。
魏帝曹芳与李丰等人打算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改立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但计划泄露,三人被司马师诛杀,夷灭三族,曹芳被废。
——夏侯玄曾是司马师的故友,司马师的发妻夏侯徽还是夏侯玄亲妹妹。
在这一事件中,司马师在杀害策划政变的李丰时更是亲手用刀把上的铁环将其砸死,可见他的冷酷。
后人赵翼曾言:“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②”
这就是所谓的“废一帝”,几年后,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导演了“弑一帝”,且手段之直接残忍几千年难得一见。
司马师只掌权了四年就去世了,他的死带着戏剧化的意味。
那是在司马师讨伐文钦毌丘俭时,文钦之子文鸯突袭他的营帐。当时司马师刚刚割掉一个眼睛上的瘤子,正在恢复期,因为受到惊吓而眼睛迸出眼眶。
在剧烈的痛楚中,为了安定军心,司马师咬着床单,强忍着不发出声响,最终生生咬碎了床单。
文鸯的突袭失败了,但是司马师病情加重,不久后痛死于许昌。
“痛死”,多么痛苦的死法。而为了不出声而咬碎床单,简直是突破人类极限的事。
司马师的铁血从中可窥见一斑。
司马师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冷酷,他残暴,他律己,他铁血。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冰冷的机器,为了司马氏的荣耀和权力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他是一个政治机器。
司马师执政的四年是司马氏执政过程中最为艰难的四年,也是最关键的四年。
司马师刚刚掌权时,内忧外患,“风刀霜剑严相逼”;但是当他去世时,大多数非司马派别的大臣已经销声匿迹,曹魏原本的势力颓靡,给弟弟司马昭打下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局面,是为“以睿略创基”。
司马师病亡后,司马昭继承了兄长的权柄。与他去世的父兄相比,司马昭更加飞扬跋扈,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正如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在痛苦不忿时悲愤所言: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③”!】
司马懿悄眼看向曹操,正巧对上了曹操似笑非笑的眼神。
“仲达,‘废一帝、弑一帝’?君之后人,可比董卓矣!”
然而他们不知道,司马家比董卓猖狂多了,人家是当街。
①出自《晋书》,这段话是否是司马懿说的有争议,这里采用是。
②语出赵翼
③《三国志·魏书》
?不知其可也:真不知道他(你)还可以(做成什么事)。
第35章
魏帝曹髦
【如果说高平陵事件揭开了司马代魏的序幕,那么司马师废曹芳,另立高贵乡公曹髦,则表明了司马家族代魏的进程已经加快了步伐,司马氏的獠牙更加迫近曹氏的脖颈。
曹髦,自幼聪慧敏学,明礼知事。作为曹魏的第四任君王,也是司马氏为了维护自身权力拥立的傀儡帝王,他并不甘心坐视皇权旁落,展开了一系列拯救曹魏统治的举动。
他即位不久,就“遣侍中持节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冤枉失职者”,向民众和臣下宣告自己的到来。同时,他减少靡费和后宫用度,不用“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像曹丕那样崇尚节俭。此外,曹髦还多次下诏,对战死的将士进行慰劳,给饱经战火蹂.躏的地区减免赋税。
年轻的曹髦在向世人宣告,他是曹氏王朝的帝王,是帝国的掌权者,而不是司马氏手中可以随意欺辱的傀儡。
可惜,年轻的曹髦一番动作,在宣告了自己存在感的同时,也给司马家族敲响了警钟。
侍中荀顗对司马师评价他是“权道非常”,而更广为人知的评价则出自钟会:“才同陈思,武类太.祖”。
——曹髦的才思如同陈思王一样,他的武艺可以与太.祖相比。
陈思王是谁呢?曹植。
太.祖又是谁呢?曹操。
说曹髦与曹操、曹植相比都差不多,是多么高的评价!
怪不得司马师咬牙切齿言不由衷地说了一句“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看看,能有这么好的曹氏帝王,真是国家的福气啊。
但这不是司马氏的福气。】
曹操慈爱地看着这个小皇帝,这是他的……曾孙。好一个烈性的小子!
东汉末年的几位小皇帝,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一个唯唯诺诺;一个虽然有点小聪明但却懦弱自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也曾在心中暗暗感谢小皇帝的无能,却也生出几分对光武帝“子孙不肖”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