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还是小学鸡(431)

可这些话她无论如何都不能当面说出来,只能讪笑着在旁边摸鼻子。

江海潮眼睛珠子一转,笑眯眯地劝说唐老说:“所以店里想请你当星期天工程师啊。”

这个说法唐老师听过。

80年代乡镇企业刚开始冒头时,星期天工程师可是大热门。几乎每家大型国营厂的技术员都下乡去做过技术指导,包括手艺精湛的老工人。那会儿他刚参加工作,还在广播电台呢,都做过相关报道。

但他一摄影记者,跟星期天工程师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江海潮煞有介事,“叔叔,工程师可以星期天下乡去,你也可以利用周末啊。那时候我爸就是星期天工程师带出来的,后来他当了化工厂的技术员。那个老师对他可好了,每次厂长发了钱,他还给我们买糖吃呢。叔叔,您就辛苦辛苦吧,今天赶着拍完,绝对不耽误您明天和阿姨一块去城里逛街。”

听话听音,主持人立刻反应过来,笑着帮腔:“就是就是,唐老师,就当挣回加班工资,逛街也能逛得更痛快。走走走,咱们赶紧去台里拿上家伙什,今晚把片子拍了,早点拍好早点上节目,咱们也能早点省心。”

去店里拍摄倒没费多大事。

衣服是现成的,模特是现成的,连化妆品都是冯妈妈自带的(作为一个精致的女人,她怎么可能不随身带着化妆品?)。

包括做头发需要剪发棒,江海潮也发挥了小学生的厚脸皮,愣是跑到人家写真馆问老板借来用。

但即便如此,一个短短5分钟gg型采访片也拍了足有三个小时。到后面江海潮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都笑不出来了。

逛街过来看热闹的人也吃不消:“我都来回走了三趟了,他们怎么还在拍?”

主持人倒是在旁边咯咯直笑,安慰她道:“这才哪到哪,真拍片子的话,一分钟的内容都能磨你好几天。”

江海潮听了直捂胸口。老天爷啊,果然哪行哪业都不容易。看着电视电影上的明星光彩夺目,这夺目过程可太折磨人了。

好不容易等到摄像机关了,大家去后面仓库说话。

冯妈妈笑着邀请电视台的人吃夜宵,叫主持人摇头婉拒了。为了出镜需求,她连晚饭都是蔬菜沙拉(重点,不放沙拉酱的那种),又怎么可能沉浸在夜宵这种罪恶中呢?

家公爷爷适时递上了红包,一个劲儿地强调:“麻烦了,辛苦两位老师了。”

主持人伸手一捏,有点不好意思:“您也太客气了,都是为了工作。”

江海潮赶紧强调:“就是为了工作呀,周末加班,嗯,起码应该付三倍工资。”

她往少里说的。县电视台的工资并不高,家公爷爷一人给了300块的红包,直接抵了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了。

唐老师哈哈大笑:“你个妹头,晓得的倒不少。”

两人美滋滋地走了。

三人赶紧跟出去,一路送到人家走出步行街才算完事。

冯妈妈重重地松了口气,捂着胸口看小妹头:“你怎么这样把电视台的人搞来了?还星期天工程师!”

江海潮理直气壮:“就是跟星期天工程师一样啊,我爸要不是有星期天工程师带着,他自己都说一个礼拜上了一学期的那点化学课,他怎么也当不了化工厂的技术员?”

“我不是说这个。”冯妈妈都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了,“你个妹头,怎么能直接对电视台的人说钱呢?”

这可是电视台。不管谁能上一次电视,都足够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中吹上两三年。

电视台,那是文化人的事,哪能直接谈钱?他们是主持人和记者,又不是gg布拉gg的。

江海潮莫名其妙:“文化人又怎么了?县中老师还利用晚上跟周末时间开补习班补课呢,不也是为了挣钱?”

总不能说老师收钱补课是单纯为了给学生传播更多知识吧。

嗐,忽悠谁呢?学校学生不够多,不够他们教育啊。县中有那么多学生呢。

反正在她这个小学生看来,利用业余时间凭劳动挣钱,一不抢二不偷,没啥好说的。

冯妈妈又感受到了那种张嘴不知道说什么的憋闷。

但凡站在她面前说这话的人,再大上个10岁,她都只会夸:妹头,你也太聪明了。

可这孩子才11岁呀,她怎么一点点对大人对体面人的敬畏心都没有呢?

这样少年老成,真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唉,估计她家大人也没把她当个孩子看。谁家掏空家底就为了孩子心血来潮盘下一家店?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呀。

可不等她再细想,店员已经跑出来找人:“店长(划重点,不能叫老板,老板不洋气),赶紧的,有客人想请你帮忙挑衣服,化妆,你改造形象。”

金面佛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