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还是小学鸡(411)

反而是卢艳艳猜测:“大概是因为便宜吧,城里的卡拉OK很贵呢。”

他爸有个战友在北京的公司上班,晚上去夜总会招待客人唱卡拉OK。好家伙,一晚上就花了一生一世。1314块钱,当真没怎么潇洒。因为人家一瓶矿泉水28,两瓶可乐76,一听啤酒45,一个果盘198。

妈呀,明明可以抢钱,竟然还拿出个卡拉OK机让人唱歌,实在是太善良了。

江海潮和她的小伙伴们都听得目瞪口呆。这这这镶金了吗?果盘里到底装的啥呀,竟然要198?

“没啥,就是普通水果。”见识最多的冯雪给了答案,“反正到了里面,所有东西都特别贵。这是规矩。”

那还有人去啊?

当然有了。人家生意可好了。你要不早点去,进门都别想挤到位置。

江海潮咋舌:“那我懂了,来我们湖港唱卡拉OK,比城里划算多了。”

198的果盘,可以让人一分钟不歇地唱两晚了。

周伟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是图便宜过来的?城里人不是很有钱吗?”

从小到大,老师耳提面命的就是让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去城里过好日子。

什么叫班长这么一说,好像城里人过得还不如农村人?

如果是真的话,那为什么农村人都想往城里跑?

江海潮叫噎了一下,张了张嘴巴才找回舌头:“城里人到农村玩本来就是为了少花钱啊。一趟一个人三四十块钱,就能玩得蛮痛快的。换成去外面旅游试试看,一个人三四百都未必能打得住。”

这可不是她信口雌黄。这是周雪莹她爸爸单位工会算出来的成本。他们组织过职工去外地旅游,也带人到江口玩了一个周末。支出的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

大家咂嘴,如此一说城里人肯定要比农村人有钱,但有钱的也有限,能省一分是一分呢。

难怪他们去江口玩的时候,临走前几乎每个人都大包小包拎着菜和鸡鸭鹅,图的不仅是新鲜啊,更多的是在城里买,价钱更贵。

江海潮脑洞大开:“你们说,要是咱们湖港要是有更多的卡拉OK机,那是不是能吸引一堆人过来唱卡拉OK呀?我们卖果盘的话,不要198,10块钱总可以吧。”

那可是卡拉OK机替他们挣钱。

比找鞋店店长划算多了。人有一堆小心思,机器比人靠谱。

卢艳艳和冯雪一左一右,赶紧打消她可怕的念头:“很贵的,卡拉OK机比空调还贵。”

妈呀,那算了吧。就算每晚有客人,一晚上才挣100块,周末两天200块,一个月800块,那起码得挣10个月才能把本钱挣回来。

投入本钱太大了,又不是他们熟悉的行当。况且即便有了卡拉OK机,他们放在哪儿啊?他们可没跟李涛家一样的小洋楼。

划重点,空着的小洋楼。

那,就让闲置的卡拉OK机和空置的小洋楼给李涛挣学费吧。

至于他们干什么?当然是埋头好好学习了。都放过大话说要考县中,肯定不能最后叫白白打脸啊。

只后面事情的发展实在让小学生们心动。

继城里人不辞辛苦趁着周末跑到李涛家唱卡拉OK之后,湖港镇也有人对唱K感兴趣了。

礼拜四晚上,大家在高强学习完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杨桃第一个听到前面传来的歌声。

是《潇洒走一回》。

众人都稀奇,谁家办丧事不请人唱戏也不放电影,改唱流行歌了?嘿!果然洒脱,来人间潇洒走一回。

说来也微妙,本地人一生最热闹的时候不是出生也不是结婚,而是办葬礼。且除了主家得哭以外,其他基本没人悲伤,大家都挺乐呵,吃得开心,玩得也开心。

等靠近了,他们才发现不对,因为唱歌的人走腔走调,连自认为五音不全的江海潮都有自信说唱的比她好。

这水平也能接白事賺钱?到底哪家这么好讲话。

大家再往前紧走几步,想一探究竟。迎头碰上周警官带着大狗巡街,江海潮立刻好奇问:“叔叔,哪家办丧事啊?”

周警官莫名其妙:“什么丧事?”

等小学生们伸手指方向又叽叽喳喳说了一通,周警官哑然失笑:“哪个办丧事啊,人家是去唱卡拉OK,就是李家。”

“可今天才礼拜四啊,他们明儿不上班吗?来得及回去啊?”

周警官表情微妙:“不是城里人,就是我们湖港的,几个小年轻看人家唱歌热闹,也跑过来要唱卡拉OK。”

众人惊呆了,哇塞!他们低估湖港人的腰包了,100块包一晚哎。

哎哎哎,要这样的话,他们也可以考虑卡拉OK生意。城里人只能周末来,本地人却能让卡拉OK机每天都挣钱。如此一来,不到三个月收回本钱,倒是值得一试。

金面佛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