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影片在h国的宣传, 也不是那么顺利的。
国外各个国家虽然没有暑假, 但暑期天气炎热,看电影也算是舒适的娱乐,这期间票房收入还算可观, 当然是没有国内差别大的。
所以h国本土也有一些大片上映, 且占据着大部分院线的排片量。再加上若有若无的排外原则,汪海一开始的行动还有点波折。
西莱公司作为本土发行方, 也并没有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一部外来影片中,他们也有自己正在上映的电影。
但他们的部分资源帮扶,电影的发行也比乐知之那边顺利太多。
这也要归功于题材选的好, 没有跟本土正在热播的影片有冲突, 那些娱乐公司也懒得打压这么一部不知名舶来品。
就这样, 汪海成功在h国上映。但他并不满足这小范围的上映结果,又想到了之前认识的那些富二代们,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联系了一下。
没想到还真有不少认识院线公司, 愿意牵桥搭线的家伙,听到他的诉求后一口就答应帮忙。
那随意的口吻,让汪海并没有抱有多少期待。
谁知道没多久还真有院线方找上门谈合作。
虽然都不算很大的公司, 但胜在小公司抱团啊。认识一个小院线就能认识一批院线方,他们合在一起的影响力并不比大公司差。
乐知之的电影也就在这不经意的帮助下,上映范围越来越广, 排片也越来越多。
再加上h国国情与z国大体相似, 他们国家的女性同胞们很能感同身受,虽然票房比不上那些大热片, 但是口碑却在一路上升。
这就是乐知之系统奖励翻转的原因。
更别提h国上映正渐入佳境,明明乐知之这边提前那么多天,花费的资源也更多,口碑却被迅速赶超。
时间越久,在h国的口碑也会越好,之后再也没有反转的机会了。
笑死…说的像现在就有机会重新拉□□碑一样。
知道她在m国y国投资了多少钱才有这种程度的差评?
再跟h国对拼…先不说差评赶不赶的上好评的产出率,观影人数就完全比不过啊!
乐知之仿佛看透了世间的一切,眼中无欲无求,只剩下如死水般的平静:“开始国内宣传吧。”
反正已经这样了,赶紧抓住国内暑期尾声,抢救一下票房为妙。
汪海很奇怪,对方不是一再强调别碰国内市场?甚至微信聊天都要每天强调一遍。这会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
“嗯?你之前不是说国内短期不上映吗?”
呵呵,你还有脸说,不都怪你。害得她赚不了系统的钱,只能当个老实本分的导演了!
她冷着张脸,高深莫测道:“现在时机已到,别多问,开始安排把。”
秉着对乐知之的信任,汪海立刻安排下属展开行动。
可是宣传进展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不如在韩国顺利,这完全出乎乐知之预料。
她一直以为国内才是最大的威胁,在国内发行肯定会非常顺利,谁知道最基础的院线排片就令公司遇到困难。
之前合作的院线公司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给的排片量非常小气。
明明有一些票房很差的影片可以减少排片量让给他们,对方却不答应,言语中表明这是上级的命令。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才知道,原来是各大发行方合力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正在热映的各大影片发行方不知道海星娱乐这部电影在中国票房到底会怎么样。
但好歹混了个威尼斯电影节的奖项提名,欧美上映算是失败了,但他们知道,这影片在h国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连h国都能取得佳绩,那身为本土的z国想要成功肯定更加容易。
为了遏制住来势汹汹的新片,更为了保持住现有的排片环境,大家不说是通力合作,只是有点默契的行为,就给海星娱乐添了不少麻烦。
暑期本就竞争残酷,新片上映就是在挤占其它影片的生存空间。也不存在什么双赢,不怪大家都防范于未然,想将这部影片按死在沙滩边。
这种情况下,汪海就不好再待在h国,将事情交给下属后,他就定了最早的机票回国。
而乐知之则干脆放弃了这边的市场,只留下小猫两三只,直接带着人包机回国了。
两人碰头后,就亲自出马,去找那些好朋友聊天,想稍微增加一些排片量。
而他们也表现的很好说话,有商有量的,结果签合同时一看,又是一批早上的垃圾时间。
在海星娱乐表示愿意降低分成的情况下,对方才提供了勉强符合预期的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