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皇帝看着伏跪在地上的身躯,意味深长:“承钧……确实为不可多得之材。”
“都起来吧。”他起身:“朕乏了,想一个人清静清静,你们各自回宫去吧。”
望着皇帝即将离去的身影,皇后终于肯站起身:“陛下,宋辞乃是承钧未过门的家眷,此番留在宫中,一直住在掖庭传出去也不是个说法。”
“要不这期间让她住在臣妾的偏殿吧,寻常还能给个照应。”
皇帝没做停留,轻飘飘留下一句:“好,听凭皇后安排吧。”
羊入虎口……宋辞暗暗偏过头看着皇上渐行渐远的脚后跟,心中不免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伤。
第一次脱离萧让尘的陪伴,单独来请安,以狼烟为序幕,以皇帝逃遁为结尾。
他当着的她面大发雷霆,还将她丢给皇后让她们暗地里争斗……不知有没有震慑的意味在其中。
更或者,让她们自相残杀?
宋辞不知道,只迷迷糊糊地被皇后带走。
途中经过清冷的东宫,见其双门紧闭,惨淡萧索,皇后停住脚步,凝神望着久久,感慨道。
“我的铮儿,从前就住在这儿。他孝顺,聪颖,懂事,满腹才华……连太子太傅都夸赞他,称他不亏为真龙血脉,待百年后继承大统,定能成为像他皇爷爷,像他父皇那样的明君。”
“可惜那孩子太纯良,不懂设防,不会争抢,这才硬生生地被人驱逐出了东宫,迁到宫外。自那以后再想见他一面,也难了……”
“贵妃能任性地说她思念儿子,替儿子求情,顶多挨一顿斥责。”
“我呢?我身为国母,见我长子落此地步,还要以身作表率,不能有半点徇私……”
“宋辞,你说,我们母子这命,为什么这样苦?”
第171章
皇后的问话, 一时令宋辞骑虎难下,接也不对,不接也不对。
此事不单单关乎眼前这位主子的喜怒, 还带着几分妄论朝政的意味。
她是萧让尘未过门的王妃, 今天无论从她的嘴里说出什么,后续都会被人拿去做文章,给他徒增烦恼。
比如, 她今天要是安慰皇后,那便是间接承认了萧让尘的过错,怪他不该那样对待两位皇子。
若不安慰,一本正经地讲道理……萧让尘的立场是保住了, 恐怕她的脑袋要保不住了!
怎么办?
宋辞求生欲很强地飞快转动脑筋。
最终, 她望向皇后,眨巴眨巴无辜的大眼睛, 单纯道:“娘娘别伤心,听说吃甜的会让人心情变好!民女过会儿去做些蜜糖糕给娘娘送来。您吃了, 就不难过了……”
看着她那双人畜无害的眼眸,若林间的小鹿般,清澈见底, 不谙世事。
皇后只觉一拳打在棉絮上, 无奈摇摇头:“走吧, 回宫。”
装傻充愣躲过一劫, 这让宋辞愈加确信, 自己要想在宫中活命,往后就不能表现的太过精明。
人生在世, 最重要的就是得学会立人设!
曾经做生意的时候,真傻也得表现出心眼有十八道曲折的样子。
而在宫里, 尤其又是所谓摄政王妃的身份……她越是机敏,充斥满算计,八面玲珑,就越是会遭到针对。
反倒傻乎乎的,给别人一种除了做饭吃饭,其他什么都不会的错觉。让旁人觉得萧让尘之所以喜欢她,是因为她年轻貌美,纯良无害,是个笨蛋美人……
底层人或年纪轻的孩子才喜欢欺负笨蛋,以此取乐。
像帝后、贵妃这样身份的人,遇到笨蛋无非叹一口气,你笨任你笨,自己远远的绕开。
如此,她才能在一众精明人里,浑水摸鱼的活着。
钻研出这些道理后,余下的几日,宋辞在宫中渐渐如鱼得水。
旁人高兴,她就高兴地递吃的。旁人不高兴,她就小心翼翼地递吃的。一边照顾帝王的饮食,一边听皇后的阴阳怪气。
这样的日子过了有四五天,怀宁公主进宫了。
她是德妃所生的头胎。据小道传言,德妃才是皇帝心上真正所爱之人,所以他对两人的第一个孩子百般溺爱,将所有皇子才能享受的待遇,统统赐予了这位公主,可谓千依百顺。
此刻宋辞被怀宁公主点名作陪。
她在旁看着父女二人和谐共处的场面,倒是将传言信了个七八分。
“父皇!您吃一个,再吃一个!”
纵然已经开府成家,成为人母,在父亲面前,依旧如同少女般烂漫纯真。
她为了哄少食的皇帝多进用些餐点,摇着他的手臂,撒娇央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