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北境不同于现在的京中,区区一间小店面,也远远不比上这样庞大一座食肆的影响力。
她初来乍到不懂规矩,便提出派人去府衙打声招呼,免得惹出乱子,不好收场。
不知陈掌柜找到了什么人,也不知他如何落实,总之,护城卫那边传来消息,称会在当日当时,派出一队巡卫到场,在旁维持秩序。
“东家,快看!他们来了!”
随着伙计欣喜地惊呼,两列披甲提枪的官兵气宇轩昂地入场,将人群有序地疏导隔断,留出通过的间隙,甚至连围观的氛围都比从前好上了许多。
宋辞朝着身旁人示意。
一个眼神,伙计心领神会,招招手,食肆上下的灯烛陆续燃起,将整座建筑映照的犹如仙阙。
暖色光晕恰到好处地照在宋辞的身上,意外的达到了现代补光的效果,使得她在夜幕中更加明艳鲜亮,光彩照人。
宋辞安安静静地烹制,一旁年轻俊秀的小伙计细致地代她讲解。
那是她在几十上百号人里精挑细选出来的……面容端正乖巧,声线清澈,带着很强的路人缘,让人搭眼一看就止不住心生好感。
“京中的老少乡亲们,非常感谢诸位能在这样燥热的伏天于此驻足。”
“今晚呢,我们津津食肆推出全新的凉面,由我们东家亲自示范制作方法,亲自品尝,并在余后发放少量试吃,供大家品尝。”
“好,那话不多说,我们马上进入正题。”
在小少年介绍之际,宋辞有条不紊地将所需食材配料依次摆开,并暗中开启系统录制。
待她以各种角度录制好素材,有她自己、环境、桌案、街景、围观群众……这些全部记录完成以后,所有人都视线不约而同聚集到她身上。
或期待或质疑,纷纷静候她的下一步动作。
宋辞已经不是第一次应对这样的场面了,她不去过多在意谁的反应,而是专注做好自己要做的事。
她看到小炭炉上的水已然滚沸,便捞出浸泡过一个半时辰以上的荞麦面,丢进锅中煮熟。
另一边,放少许盐巴调味,酱油调色,糖醋丰富口感,最后倒入冰凉的井水稀释搅拌,令其充分融化。
锅中,浸泡过的荞麦面很容易煮熟,随着水花翻滚了几下便被挑起到大碗中反复冲洗。
清澈甘甜的深井水扑散那股热气,骤然冷热交替下,还能令面条更加劲道。
捞出面条,顺势放入两个敞口大碗中。宋辞将调配好的料汁分别倒入,没过面条,随后码放上切得整齐的青瓜丝,两大片香浓入味的叉烧,半个煮蛋,以及一大片番茄。
虽说番茄和辣椒一样,在西丘都属于未引进食材。但她得到番茄的渠道却与辣椒全然不同。
那是乔在海外的商队切切实实给她运送过来的。
所以她并不害怕番茄暴露在众人视线里,反正就算被怀疑,她也能摆出货运单,解释的有理有据。
而且若是一经推广,番茄广受好评。那么以后她还可以跟乔的商队签订大量单子,互利共赢。
甚至……她还想过从京郊租一块田地,自己琢磨培育栽种。
身为种花家子民,有些基建和耕种的基因刻在骨子里。人家都能计划着在月球上种菜,那她为什么就不能研究一下,把什么辣椒番茄黄瓜都拿来自己种?
如果成了,其中获得的就不止是节省银子这点利益了……
不过,那些远大理想对于现在的宋辞来说,终归还是后话。
她得先把名声散布出去,努力将食肆经营好,还上萧承钧的钱,在京城站稳跟脚……
飘远的思绪渐渐拉回来,抬手在摆放精致的食材上淋上一圈浓重香醇的芝麻油,为制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双份色香味俱全的凉面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众人眼前。
她任手下伙计利落收下烹制工具,擦干净桌子,端走其中一份。
待桌上重归整洁,她抚平身前衣衫,解开绑袖,坐在椅子上,准备开始用餐。
与此同时,另一份也被捧到了楼下,放到方才免费发放酸梅饮的桌子上,近距离供众人欣赏。
这也是宋辞的小心机之一。
早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宋辞意识到二楼角度的不同,虽然抬高了自身的位置,能令围观群众不受遮挡,或前或后都能很直观的看到她。
可是在古代又没有什么投影和显示屏,众人能看到她,却看不到她所烹制的菜品。
吃播其中最关键一环便是食物,若看不到食物,那还有什么意义?哪里又显着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