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到了苏州,她反而不知道要做什么。
她在原地踌躇片刻,还是打算按照自己以往的旅游计划,先去当地的步行街逛一逛。
平江路。
早晨的人不是很多,开门的商铺也只有零星几家,忽略建筑赋予的色彩,这里确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步行街。
但小河两岸的白砖青瓦、小桥人家,实在让她不舍得离去。
七里香花开了,变成了七里香花瀑布,从瀑布下走过阵阵花香袭来。
和中央有摇橹的小船,她跳上一只靠近岸边的摇橹船,随着船身摇摇晃晃的摆动,米莉莫名的升起一股惆怅。
她想了想,发现自己这股情绪毫无缘由,只是观景生情。
小船经过桥洞,水波纹映照在上面,像是流动的光线。
水清风暖,两岸的苏轼建筑别具江南风情。
她用爪子划着水,看那水波纹一点一点散去,又用爪子狗刨式刨水。
还别说,这个动作做出来,感觉整个人都回归了大自然,回归了原始社会。
如果现在是悬崖,她都可以站在悬崖上冲着月亮“嗷呜”一嗓。
幻想中的江南水乡不就是如此吗?
小船上只有她一只猫,老爷爷却也撑着船带她在河中游荡,天空中飘起了雨丝。
老爷爷带上蓑帽,忽然开口。
“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
“城里园林,城外有水……”
咿咿呀呀的小曲在耳边响起,米莉没有说话,只是趴在船头静静的听着。
雨点敲打着船篷,周围很安静,只剩摇橹船的吱呀声和老爷爷口中渐渐听不清的小调。
“哎呀苏州好风光……”
“好呀好风光……”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小船也靠了岸。
老爷爷突然道:“一首歌五块钱,支付宝还是微信?”
米莉:嗯?
“……喵。”
支、支付宝吧。
第96章 下有苏杭——
下了船, 米莉沿着岸边直走,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岸边青草上的雨珠落到水面, 溅起一圈涟漪。
天晴了, 一缕阳光落在青石板路上, 照着潮湿的青石板路,过了一会儿又被云彩遮住。
对岸的老树下摆放着一只矮矮的茶桌,一只小巧的竹椅,茶桌上的茶水已经接满了雨滴。
溢出来的雨水沿着杯壁缓缓滴落,很快就在茶桌上引出了一片湿意。
主人或许是去躲雨了,又或许忘记了这河边的茶桌,许久不见人来。
不知道从哪飘来的柳絮沾到米莉的鼻子上, 让她打了个大喷嚏。
柳絮又被吹走, 在空中转了个圈, 落到了河面上。
穿过两条马路, 就看到拙政园的牌子。
米莉小的时候, 姥姥总是听那咿咿哑哑的昆曲。
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让她记了这么多年。
前阵子在扬州参观了何园,让她对于江南的古建筑升起了兴趣。
作为苏州的头牌,□□颁布的第一批保护文物, 同时也是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又是什么样子的?
拙政园有三个入口, 门口排队的人很多。
米莉从缝隙里钻进去,阳光透过树叶, 打下零零散散的光线碎片,园子里的树木很多很高, 大多比两三层楼还要高上一截。
但大部分的数并不像北方的树那样粗壮挺拔, 而是细细的一长条,歪歪曲曲的向上长着, 颇有些瘦骨嶙峋、两袖带风的文人味道。
进了园子没走两步,米莉就看到一座白墙青瓦的苏轼建筑,上面写着“兰雪堂”三个字。
据说最早这三个字是苏东坡写的,摘自李白所做的“[1]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这句诗。
兰雪堂的窗户并不是光滑的一整块,上面有着一块块冰裂纹,仔细看还能看到裂纹上雕刻着的梅花图案。
[2]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寒窗。
穿过兰雪堂,便能看见一片林子,拙政园真正的景色就在这后面。
据传在元朝时这里是片寺庙,后来寺庙被毁,明朝官员王献臣来到这里后,请了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在寺庙的基础上设计了这篇园子。
据说这座园子整整修建了16年,园子建好没多久王献臣就病逝了。
而王献臣的儿子是个赌徒,一夜之间将拙政园输给了一个姓徐的人家,后来落魄到以哭丧为生。
穿过林子,没走几步,便能看到一片池塘,里面的荷叶茂盛,这个季节荷花还没有开,但亭亭的荷叶也给园子增添了一分野趣。
在池塘边向远处眺望,池塘、荷叶、杨柳,远处的亭台与高塔尽收眼底。